历史上的曾国藩是什么样的?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进士,1839年任侍郎。他提倡朱成的理学。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应永侍郎,监管湖南地主武装应永。他建立了一个地主武装,所有的士兵和将军都用湖南人,所以他被称为“湘军”或“项勇”。湘军以地域和封建关系为纽带巩固内部;以朱成的理学为思想武装;用掠夺和官衔来鼓舞士气;将军多选自“留儒”“学生”等所谓地主知识分子。1854年2月,湘军成为约17000人的军队。

江南大营崩溃后,清政府提拔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掌管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提倡“抓的人多,杀的快”。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被称为“曾经的光头”。他组织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成为当地最有实力的一派。1870年任直隶总督期间查处天津宗教计划;崇洋媚外,背叛国家,屠杀人民,激起民愤。不久,他因病去世。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最有争议的人物。他生前得到的褒贬不一,既有“中兴第一大臣”的美誉,也有“汉奸”的恶名。

曾国藩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1861年,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立,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派称他为“当场主持正义第一人”,并在“天津教案”中杀人,使他成为臭名昭著的汉人。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是圣相,赞是祸首。”毛泽东年轻时对他著名的同胞评价很高。他在1917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亲民,独奉曾文正。”蒋介石视曾国藩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亲自从曾国藩的书信中摘抄了许多语录,然后读了一遍。当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尤其是对于知识水平很高的曾国藩,绝对不能妄下评论。

受限于地主阶级的利益,曾国藩身为高官,代表着封建统治势力。但是,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单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和理解曾国藩也是必要的。

2、曾国藩,字伯翰,号盛迪。湖南湘湘生于1811,死于1872。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进士。当初翰林院赐审,直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才升任礼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咸丰帝即位后,历任兵工罪犯官侍郎。曾国藩仕途亨通,十年连升十级,在京城赢得了好名声。治军治家,修身养性,严于律己,践行了封建文人立功、立言、立德的最高追求。被后人奉为道德修养的典范。

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了中国丧亡的过程。就他而言,早年精读,学成圣贤,在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就。后来从军,理政,也不失功。但他率军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割地等所作所为臭名昭著。尤其是“天津教案”使曾国藩受到了沉重的精神打击。72年3月18日去世,享年612,享年61,正如古人云:“千人指出,无病而死。”不管曾国藩属于哪种人,历史都是公正客观的。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曾国藩对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他的《曾文正公文》一书,在历史上为世人所关注。

《曾全集》由曾国藩执笔,李鸿章之弟、湖广总督李主编,共167卷。最早出版于65,438+0876,历经数次刻制,卷数不一。全集包括朗诵、评论、军事管理语录、诗集、杂文、日记、书籍装帧、家书、家训等。但只有《家书》流传至今,被世人所重视。难怪著名学者南在《论语》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流传至今。”《曾国藩家书》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治国、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参考资料:

/question/10357386.html?fr=qr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