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岙风光》序

这本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温州著名作家、学者、文史专家徐宗斌先生交给我们的作业。

徐宗斌先生学识渊博,对乐清的人文历史有很深的研究。他曾多次在文史研究会上提出乐清明代四大文化家族的观点,虹桥镇姚坳朱氏就是其中之一。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徐先生在担任文联主席时,让我写一些关于姚奥的史料,我们就渐渐熟悉了。退休后到乐清市社科联编辑乐清文学丛书,写瑶澳历史上的人和事。我惊叹于徐老师对瑶澳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他希望出版一本介绍瑶澳人文的书,让我承担这个任务,并提供一本永嘉县徐一龙写的《林峰风光》作为参考。

我出生在瑶澳,由外婆抚养,在当地小学接受启蒙教育。我在城门洞里乘凉,在牌楼周围玩耍。我也见过牛,马过柴,车过水。瑶澳有少年的朋友。后来我走了,对耀奥的了解还很肤浅。然而,我已经离开了几十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的家乡文泰古驿道的古村落的大门。我在随笔《故乡的城门》中写道:“童年的记忆是那么根深蒂固,那么清晰新鲜,你逃不出记忆的大门。以前只觉得家乡的城门是一道好玩的风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城门在我心中变得更高更值钱了。在外漂泊时,每次在大前门、中华门、山海关、梅关、嘉峪关等雄关的城门前,石头叠放,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异常坚固。憨厚的家乡大门和他们一起挺拔,在他们心中突兀。.....回到家乡,我在城门前久久伫立,仿佛一曲伟大的民族大义之歌随着春风而来,萦绕耳际。哦!故乡的城门,历史风烟的见证,永远是我心中的丰碑。”

如何完成许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想起了朱在瑶岙的大丈夫,朱健的第十二任老师孙朱德通。虹桥镇一中退休教师,致力于瑶岙文物保护,熟悉朱氏族谱,热爱写作。当我告诉他徐宗斌先生的意图时,他没有拒绝。我们一拍即合,他很快就把收集到的大量资料给了徐老师。徐老师看完,讨论如何表达的时候,我和朱德通老师、朱友法老师接连见了几次面。

2065438年8月12日,徐老师突然因病离开了我们。我们心情非常沉重和悲伤。徐老师有着独特的胆识和敏锐的眼光,文字厚重醇厚,内敛隽永,没有刻意书写的痕迹。姚傲是一个文笔丰富的杰出人物,有很多史料可以在姚傲身上挖掘。这在乐清这么多村子里都不多见。从徐先生的《昨夜的风》、《昨夜的星晨》等作品中,透露出他对瑶澳深厚文化积淀的追求和对文化名人的崇拜。他的好学精神也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要领和方法。

瑶岙风景独特,依山傍水。它也位于文泰古驿道的节点上,被誉为“文泰第一关”,自古以来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钟灵美丽的风景,丰富典雅的诗画,和姚川的自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魅力。本书收集的与雍么岙有关的人和事只是一小部分。近代写瑶澳的作家和记者很多,如袁亚平、陈继达、潘锦仪、阮伯林、周寿华、隋文帝、姚、陈、姚江峰、薛、朱德通、朱由发等。很多本市和外地的诗人都来瑶岙采风。

原瑶南、瑶北村两委(2019,瑶南、姚贝、东关、街社并入瑶岙村)铭记历史,重在创新。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瑶澳人继续努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文化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金山图书馆,恢复“二月二”庙会,重塑古龙;我们修建了水上公园、水心戈文和文化长廊,并为保护古村落的文物做了大量工作。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古村落成为传承文化、留住乡愁的真正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村落,其实就是保护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物部门的重视下,朱墓和一段北门古城墙得到了修复。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启发下,盗贼归还了被盗的石鼓等文物。保护文物当然要提高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合力,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古村新貌,古韵永存。让瑶岙古村落成为瑶岙人心中永恒的激情和亲情、骄傲和自豪。充满活力的瑶族人民在“文泰第一关”的古遗址上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