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在中国的历史

南海是中国南部的边缘海。南海是中国古代人的一个地理海洋概念。这个地理海域的概念和范围在不同的历史年代是不一样的。早在古代,中国古代人就对西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有所了解。然而,在中国古代,各种海域的名称是混乱的。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人的地理知识有限,但他们已经意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虽然世界很大,但没有包围陆地的海洋大。当时中国古人有“南海”的概念,指的是中国的南大洋及其附近的洋面。随着航海活动的增加,我们对中国周围的海洋有了更好的了解。“南海”这个地理概念涵盖的地理范围更广,不仅指中国的南大洋,还包括东南亚和东印度洋。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1973 12,被历史学家谭启祥命名为《长沙南部地形图》。

[1]是西汉初年长沙深平防区地形图,又称长沙南部地形图,简称地形图。这张地图画在一块96厘米长的正方形丝绸上。根据同时出土的一张木简上的“二月十二日已是农历五月初五”的字样,可以得知这座墓的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地形图是现存最早的绘制南海的地图。地形图的方位是自上而下向北。从整幅地图来看,主要区域绘制准确细致,其他部分精度有所降低。从主要地区向南到南海,这是西汉诸侯南越王的管辖范围。这部分地图比例尺变小,制图精度明显下降。地图上有河流,海岸线象征性地画成半月形曲线。无论如何,南海[1][2]出现在2100多年前的中国地图上。到了唐代,中国古代航海家在“南海”的地理概念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地理概念:“西南海”,泛指今天的印巴南部海域,也包括今天的阿拉伯海。需要指出的是,“南海”和“中国西南海”都是以中国、中国和中国这两位中国古代航海家的名字命名的。两汉南北朝时期称为“涨海”、“沸海”。唐朝以后,逐渐改称南海。南海是南海

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邻中国广东广西,东临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接巽他群岛,西接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四周浅,中间深;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点5559米。西部有两个大海湾,北部湾和泰国湾。流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汉江、红河、湄公河和中南半岛的湄南河。中国在南海的重要岛屿包括海南岛、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以及黄岩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