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建筑史

德国是一个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

在德国,建筑风格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随处可见清新活泼的巴洛克建筑;而在德国北部,大多是庄严严谨的哥特式建筑。各地的建筑都离不开其他区的文化传统。但就城堡和教堂的建筑风格而言,除了地域差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建筑的时间差,因为在欧洲的历史发展中,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明显不同,可分为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不同时代建造的教堂必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比如位于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弗赖堡大教堂,建于1340年,是哥特式时期(1200 ~ 1500)欧洲最精致迷人的建筑。它是典型的科隆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400)。这种建筑整体直上,塔尖直指天空,给人一种摆脱了世间一切负担的感觉。罗马式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的建筑风格在外观上层次分明,门、窗、拱廊呈半圆形、桶形或十字拱形,给人以厚重、坚实、稳重的感觉。施派尔的纪念教堂,塔高96.75米,是德国最大的罗马式建筑。作为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的典型代表,有班兹、赫塔尔修道院教堂、十四圣大教堂和斯坦加顿附近的维斯教堂。这种建筑外观华丽,线条曲折,光线昏暗,整个建筑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生机勃勃的感觉。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波茨坦建造的“无心宫”可以算是洛可可建筑中的一颗明珠。

罗马式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又称罗马式建筑,是公元9世纪至65438+3世纪初的一种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风格的卷和拱而得名。罗马建筑以教堂为主。主要特征是厚厚的砖石墙,狭窄的窗户,半圆形的拱门,层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高高的塔楼。罗马式建筑教堂给人以雄伟庄严的印象。蠕虫大教堂是罗马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Gotik是13到16世纪流行的建筑风格。它最早出现在法国,后来传入德国并发扬光大。哥特式建筑多为教堂,也有市政厅等世俗建筑。其特点是大量使用线条轻盈的尖拱、挺拔的尖顶、轻盈透明的飞拱和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细长花窗。此外,北德国还有很多砖砌的哥特式教堂。

巴洛克艺术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德国建筑师将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与德国民族建筑风格相结合。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已经成为欧洲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这主要用于教堂和宫殿。它的特点是造型柔和,运用曲线和曲面,追求动感,喜欢华丽的装饰和雕塑。巴洛克风格在教堂中有表现神秘宗教气氛的作用,用在宫殿和豪宅中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奢华感。德累斯顿的皇宫教堂和维尔茨堡的主教宫殿是巴洛克建筑的两个例子。后来在巴洛克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精致细腻的建筑装饰风格,叫做Rokoko。

Klassizismus流行于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当时人们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建筑方面,古希腊罗马的柱廊、庙宇、凯旋门、济公柱等都成为效仿的榜样。古典建筑风格主要是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柏林的勃兰登堡门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以雅典卫城的大门为原型的。

文艺复兴是随着人文主义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最早兴起于意大利,从公元16世纪开始在德国流行了大约一百年。它注重建筑轮廓的整洁、统一、比例和有序。构图中间突出,两个皇帝对称。有时在窗户之间有壁龛和雕像。在德国,文艺复兴风格主要用于世俗建筑,如市政厅、宫殿、富商住宅等。最成熟的建筑范例是奥格斯堡市政厅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