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发展史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重大战略选择。随着中国军事改革的逐步发展,各种西方军事改革模式蜂拥而至。这种情况提醒人们,如果离开了“中国特色”,中国的军事改革就会步美国后尘,步俄罗斯后尘,步法国后尘...,从而失去任何意义。
“中国特色”绝不能是“万能筐”,说不清楚的东西都可以放进去。了解特性的唯一条件是比较。对比西方军事革命,特别是美国军事革命,可以发现中国军事革命有以下八个显著特点。
第一,战略目的有限(中西方军事改革的战略目的不同)
所谓战略目标不同,是指中国和西方军事强国由于国家性质、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的不同,对军事改革的战略要求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军事改革,特别是西方军事强国的军事改革,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军事领域的必然反映。其战略目的是通过军事改革确保绝对军事优势,以维护世界霸权地位。中国军事改革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平独立的外交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其目的是通过军事改革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防御作战能力,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提供保障。这是中西军事变革的本质区别。
充分认识这种差异的意义在于:在世界军事变革的大潮中,我们必须正视中国的国情和军情,以免陷入盲目军事竞争的泥潭,犯下历史性的错误。世界军事史表明,在军事变革的历史时期,总有一些国家不顾本国国情,盲目卷入一场巨大的军事竞赛,从而拖垮国民经济,使本国改革半途而废。所以,中国的军事改革不能跟风,不能盲从西方,更不能是西方军事改革的翻版。根据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国军事战略的性质和中国的基本国力,必须实施有针对性的变革,防止军事变革成为军事竞赛。这对中国军队的健康发展乃至中国的整体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对发射原因的回应(中西方军事变革开始的原因不同)
中西军事变革有不同的启动原因。美国军事改革的启动原因:越战失败后,美军急需产生新的作战方式,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企图以绝对的军事优势称霸世界。此时,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发生了,为其军事变革提供了相应的物质技术环境和条件。而中国则完全不同:长期处于相对和平时期,没有战争失败后的痛苦反思。最重要的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突破,军事改革的物质技术条件,并不是首先发生在中国。中国军事变革的动力是抓住人类社会技术变革的机遇,适应现代战争面临的深刻变革,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严峻挑战。
两者的区别集中在军事变革与现代战争形态的关系上。即现代战争形态的转变是美国军事改革的重要结果,但却是中国启动军事改革的主要原因。现代战争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谁让它改变的?美国人。美军将军事改革的成果运用于战争实践,引发了现代战争形态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军的作战样式是现代战争的代表样式,“世界军事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美国军事发展的代名词。中国军事改革是为了适应面对现代战争的深刻变化,中国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严峻挑战,实质上是迎接西方大国军事发展的严峻挑战。这是中西方军事变革的一大区别。
充分认识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正确、客观地认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强响应性,即变是主动的,不变是被动的,不变打不赢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化局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