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发展史上的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经历了16 ~ 17世纪的奠基,18世纪的系统分类,19世纪的大发展。20世纪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发展成为现代医学。20世纪医学的特点,一方面是微观发展,如分子生物学;一方面是宏观发展。从宏观发展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们认识到人本身是一个整体;二是把人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互动的整体来研究。20世纪以来,基础医学最突出的成就是基础理论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在20世纪才开始出现。20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学的进步。学科和专业的交叉融合是现代医学的特征之一。20世纪以来医学的主要成就如下:
医疗的进步。19世纪下半叶,由于药物学的进步,虽然在治疗上有了一些进步,但对于大多数疾病,尤其是一些病因已知的传染病,仍然束手无策。20世纪化疗和抗生素的发明改变了这种情况。1908年,德国的p . Ehrlich(1854 ~ 1915)和日本的秦佐四郎(1873 ~ 1938)发现606可以治疗螺旋体病,开创了化学疗法的先河。1935 G.J.P多马克(1895 ~ 1964)开发了磺胺类药物,可以治愈多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1928年,英国人a . Fleming(1881 ~ 1955)发现青霉素具有杀菌能力。1941年后,H.W. Flory (1898 ~ 65438)在1944,s . a . Wachsman(1888 ~ 1973)发现链霉素可以治疗结核病。后来新的抗生素陆续出现。这些特效疗法是治疗史上划时代的进步。
1922 F.G .万津(1891 ~ 1941)成功提取胰岛素,可用于治疗糖尿病。
20世纪下半叶,包括新抗生素在内的新药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某些疾病的疗效。与此同时,治疗方法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如联合化疗的应用从治疗白血病发展到治疗其他一些肿瘤;基础饮食和静脉高营养疗法在严重虚弱患者中的应用:免疫疗法等等。这些药物和疗法改变了一些慢性和难治性疾病的预后,提高了疗效。除颤、人工起搏器、人工呼吸器等医疗器械不断完善,使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②诊断技术的发展。X射线是由W.C .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X射线诊断在20世纪初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起初,它被用来观察骨头的状态。1906用铋膏检查胃肠运动,然后用钡餐和碘油做X线摄片。此后发展了重要的诊断技术:心电图(1903)、梅毒血清反应(1906)、脑血管造影(1911)、心导管(1929)、脑电图(65438+)。50年代初,超声波技术应用于医学,60年代日本用光纤做胃镜。目前,多种光纤内窥镜已经应用于临床。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发现微小的病变。
还发展了实验室诊断方法,如灵敏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可以在微微克级测定身体成分的含量。
其他电子仪器也应在临床部门使用,如心肺监护仪、γ射线摄影和电子计算机。
1960羊水检查可诊断胎儿血友病,1967已进行产前遗传病染色体检查,1968发现羊水酶活性测定方法,可用于诊断先天性代谢缺陷。70年代可测定羊水中的AFP诊断胎儿畸形,产前诊断达到新水平。
③内分泌学。肾上腺素在1901年从Takamine jūkichi体内分离出来,不久,分泌素也被提取出来,人类开始了解调节体液的功能。之后,甲状腺素、胰岛素和各种性激素相继被分离纯化。肾上腺皮质素提取于20世纪40年代,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分离于50、60年代。20世纪60年代提出第二信使理论,阐明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推动内分泌学向分子领域发展。
④营养。20世纪以前,营养学作为一个学科术语很少出现在文献中。进入20世纪后,营养学有了很大发展。首先,蛋白质中营养的重要性越来越明确。英国生物化学家F.G .霍普金斯(1861 ~ 1947)和e .威尔科克(1906)在剑桥大学的研究以及美国生物化学家t .奥斯本和L.B .孟德尔(1916)在耶鲁大学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W·罗斯等人用了五六年时间才搞清楚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区别,1938证明了人类需要八种必需氨基酸。二是维生素的相继发现,如维生素B1 (C. Fink,1913);维生素A (E. mccollum和M. Davies,1913);维生素D (O. rosenheim,和T. Webster等人,1926);维生素C (A. Szentgyorgy,1928);维生素B2 (R. Kuhn等人,1933);维生素e (H. Evans等人,1936);维生素B6 (S. Lepkowski等人,1938);维生素k (p.h.dam和d.fox,1948)等。三是认识到锌、铜、锰、钴、钼、碘等微量元素在20世纪下半叶的重要作用。由于营养知识的进步,人类已经搞清楚了各种营养缺乏症的病因,因此有可能采取“强化食物”等措施加以预防;它使“完全胃肠外营养”成为可能。这种治疗方法由S. Dudrick在1968中首次报道,可有效挽救因消化道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的严重营养不良患者的生命。
⑤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来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促进了分子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分子疾病”的认识。总的来说,分子生物学兴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影响已经逐渐渗透到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学科,如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等。这将促进医学的发展。
⑥医学遗传学。经典遗传学在20世纪初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许多遗传病已经通过家系调查得以阐明。但只是在分子生物学兴起之后,人们才能够在基因层面上逐步探索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后来已经明确,很多疾病都是基因缺陷导致功能蛋白(如血红蛋白和各种酶)缺陷,最后出现各种相应症状(如贫血和各种代谢紊乱)。目前,分子遗传学技术已用于产前诊断胎儿是否有遗传病。分子遗传学家仍在研究将正常基因导入遗传病患者体内的可能性和途径。7免疫学。20世纪后,一系列预防性疫苗研制成功,在控制多种传染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20世纪初,已经发现人体内存在抗自组织的抗体。1942发明免疫荧光技术后,证实了自身抗体的广泛存在。20世纪中期,人们发现了免疫耐受现象,并在实验动物中成功诱导耐受,由此产生了细胞系选择理论。这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免疫的功能并不仅限于抗感染,它可以识别“自我”和“非我”,以维持机体的稳定。
此后,免疫学的进展层出不穷。50年代发现胸腺与免疫有关,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也搞清楚了。60年代发现T细胞和B细胞的作用,70年代中期诞生单克隆抗体技术。1974年,N.K. Jena提出了免疫网络理论。在临床应用上,免疫学作为一种诊断方法可以说从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最突出的贡献应该是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学已经成为影响生物学和医学的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1971年,世界免疫学会一致同意免疫学从微生物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包括:免疫化学、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免疫病理学、临床免疫学、肿瘤免疫学和移植免疫学。
⑧外科学科的发展。20世纪初,K. landsteiner发现了血型,通过配血安全地进行输血。这个时候也用了局部麻醉。肌松药在40年代用于临床,后来抗菌药物用于手术。这些都解决了手术治疗的基本问题。
从此,外科领域的各种职业都独立出来了。比如脑外科、心血管外科、骨科、消化外科、整形外科。
现代神经外科仅始于20世纪,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计算机X线成像是20世纪70年代诊断技术的重大进步,提高了许多颅内疾病的诊断率,尤其是脑出血和颅内肿瘤。在一些神经外科中心,CT和MRI已经取代了其他对比检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手术领域,提高了复杂颅内病变的成功率,使一些过去不能手术的疾病有了治疗的机会。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进展显著。脑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从50 ~ 80%下降到3%左右。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的成功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在胶质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以及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显微外科技术发展迅速,周围神经修复应用最为广泛。随着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移植和再植手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也使活体骨自由移植成为现实。显微外科技术也将断肢再植,尤其是断指再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⑨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1913 A .卡雷尔提出了脱体、培养、移植器官的思想。1933角膜移植成功,1954双胞胎兄弟间肾移植首次成功。此后,随着免疫学的进步,先后完成了肝移植(T.E. Staats,1963)、肺移植(J.D. Hardy,1963)、胰腺移植(C.W. Lelehai,1966),65438+。骨髓移植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牙医也在试验将儿童的牙齿胚胎移植到成人的牙龈中,以产生新的牙齿。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进入医学领域。医学已经与生物、化学、电子、数学、力学、高分子化学和工程等学科融合,出现了生物医学工程。各种人造器官是它的成就之一。
从65438到0945,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应用,荷兰人W.J. kolff首次成功治疗急性肾衰竭。后来,他开始在美国研制人工心脏;1962年,Starr成功用人工球形瓣膜替换二尖瓣;20世纪50年代人工心肺机和人工低温的临床应用,使体外循环下的心内直视手术成为可能。1982年,美国医生将“Jarvik -7”人工心脏植入一位61岁的心脏病患者体内,使这一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生物医学工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除了人造器官,它还研究了人造关节、人造肢体和人造感官。20世纪60年代,激光被用于临床。1960第一台激光首先用于眼科。
参加精神病学。20世纪初,德国人e . Kraepelien(1856 ~ 1926)通过书籍和讲座介绍了精神疾病的分类方法,阐述了早发性痴呆的意义,使精神疾病有了科学依据之一。
维也纳的s·弗洛伊德(1856 ~ 1939)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精神功能影响着潜在的意识,性本能与这一功能有着重要的关系。
在1930之前,很少有有效的精神病治疗方法。比如1918用疟原虫接种治疗麻痹性痴呆。20世纪30年代,胰岛素休克疗法和电休克疗法相继应用于临床,成为化学疗法应用之前精神疾病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法。
1950合成氯丙嗪,1952 p . DeLay成功应用于精神病人。后来发现了利血平的疗效,于是精神病治疗进入了化疗阶段。
20世纪下半叶,心身医学、行为医学等探讨心理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相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