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岳麓书院在哪里,有多少年历史?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几代而兴盛。清末,在兴办新学校和废除科举的大潮中,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又陆续更名,直至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说岳麓书院绝对是一所“千年学府”。
事实上,虽然建于北宋,但岳麓书院的雏形始于唐代。和尚芷玄和其他人在岳麓山的蟒蛇洞附近建立了一个类似的书院,庐山寺庙的纪念碑一直保留到今天。到了宋太宗时期,潭州(今长沙)太守朱东沿袭旧派创办书院,初名岳麓山书院,后改名岳麓书院。北宋第八年(公元1015),石舟出任岳麓书院院长。
他接手后,学院学生人数达到数百人,在当时是非常大的规模。石舟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还被禁止在国子监做官。后来,宋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赐给他鞍马和《九经》,以及一块皇家牌匾——岳麓书院。不过这个牌匾没有流传下来,现在的牌匾是明朝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湖南对于唐朝的统治者来说类似于一片蛮夷之地,但到了宋代,岳麓书院的兴起促进了这里的文化发展。古代人张骞,生活在宋朝。在担任岳麓书院负责人期间,他将岳麓书院打造成湖湘学派的根据地,湖湘学派在南宋时名扬天下。
他可能不为现代人所熟悉,但他的好朋友却为大家所熟悉,那就是朱。朱曾在这里讲学,还举办过著名的“朱讲座”。朱两次来到岳麓书院,第一次是在大路三年(公元1167),第二次是在五年(公元1194)。朱以湖南地方长官的身份管理岳麓书院。可以说,《朱讲学》使湖湘文化和湖湘学派达到了顶峰。与中国其他文化相比,经世思想传统在湖湘文化中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