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第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不以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不以生活为中心的书是死书。”虽然历史讲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是我们要看到,历史是活的,历史的生命来源于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历史事实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丰富历史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1.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内容。
在历史教科书中,不仅有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还有一些关于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内容。利用好历史教科书中包含的“生活”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可以帮助他们对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比如在教七年级下册第11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和我们现在的生活联系比较,找出异同,寻找继承和改革的痕迹,通过比较得出什么结论。通过教师有效、恰当的引导,学生将宋代生活与现代习俗进行比较,得出一些见解。这种课堂教学必须是积极的、有吸引力的,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又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联系时事,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中学生年轻热情,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当前热点问题关注度高。他们想了解这些当前的热点问题,想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古以来,政治与历史就密不可分,时事热点问题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时事热点问题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引入课堂,结合教材内容和时事热点问题进行讲解,既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对一些历史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八年级13课“两岸交流”时,老师们可以结合时事分析两岸交流:2005年4月,连战一行来访,签署了两岸互利互惠的相关协议;2006年4月6日,连战一行来北京参加海峡两岸经贸合作论坛。后来宋楚瑜等人陆续访问大陆,双方高层交流越来越频繁。随着“三通”的实现,民间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通过这种联系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寓教于乐,提高教学过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会主动学习,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学生年纪小,正是爱玩、乐的时候。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发挥启发真善美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自主探索,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八年级学习13课时,关于秦始皇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让每个学生用家乡方言背诵同一段话,结果可想而知。大家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也意识到统一书面语的重要性,从而在笑声中巩固统一了秦朝。
2.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历史教学最重要的是历史故事。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历史故事,将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学习八年级第1课时,教师可以插入义山“厕所抗洋兵”的故事,让学生在欢笑中感受清军将领的愚昧、清军统治阶级的软弱,深刻理解战争失败的原因。当然,历史故事只是调节手段,让课堂教学变得有趣。他们应该有原则。不能为了引起学生的兴奋而滥用历史故事,导致本末倒置,不分主次,避免出现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学生根本没有学到知识的现象。
第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1.有效利用教具,为历史教学增添“光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进入了中学历史课堂,并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视听、图片、文字、视频等手段,创造了动态的历史情境,展示了更丰富的历史信息,在大量的音、视频、光信息中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受,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有助于突破重难点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八年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时,老师可以制作关于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改等内容的精美课件。,并通过原声再现和情景再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绪,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互相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要眼观八方,耳听八方,及时收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的表情,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练习,学生的疑惑,都是反馈学习信息的方式。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分析学生反馈的信息。这样做既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教学计划,又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