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有名人吗?近代史上!
任钟敏
任(1897—1991),字讷,有一行字,笔名二贝,半汤。扬州人。民国时期,先后在扬州、上海、南京、四川任教。
1951年,四川大学文学教授。1978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65438年6月至0980年6月调回家乡,先后任扬州师范学院词曲研究室主任、中国古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1981年,中国第一位博士生导师。1991年13年2月13在扬州逝世,享年95岁。
任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著述达500多万字。他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唐代歌词和音乐文艺研究方面。他梳理了汉乐府、敦煌词、声乐诗、词、散曲的音乐线索,横向梳理了唐代与音乐相关的各类艺术,创立了相关理论。主要著作有《敦煌曲子初探》、《敦煌曲子校勘》、《唐考辨》、《焦芳笔记》、《游诗集》、《郭煌诗集》、《隋唐五代燕乐杂言诗集》等。其中,《唐逗》获首届全国戏剧理论作品奖。1991被国务院授予“高等教育发展杰出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万青
王万标(1899—1967),扬州人。11岁时跟随父亲王必成学习昆曲,三年后改学扬州清曲,同时学习二胡和琵琶。20岁加入青曲团“南剧”,曾与前辈好友同台演出。在艺术实践上,它集众家之长,形成了王派的风格。狭口,唱丹。声音清脆圆润,吐字清晰有力,台词饱满,眼神准确,运气自然;他能熟练运用破、让、穿、闪、抑、扬、停、挫等各种技巧,准确把握曲目主题,深刻表达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黛玉悲秋等唱段让人落泪。民国20-24年,大中华、百代、高亭等上海唱片公司为他制作了《黑牡丹》、《九曲十八调》等唱片,在全国发行。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江苏省戏曲训练班和江苏省青年剧团任教。1961起任沙曲艺术团副团长,致力于扬州清曲资料收集和艺术研究。晚年,他认真总结近代著名清曲艺术家和自己的演唱经验,写了《扬州清曲演唱心得》和《扬州语音学》两篇文章,发表在《扬州戏曲》上。1962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张明来到扬州,为他录制了《月亮》《黛玉葬花》等20首咏叹调,现珍藏于中国音乐学院。
张玉良
张玉良(1899—1977),扬州人。年幼、贫穷、孤独的他被叔叔骗进了安徽莒湖的青瓦台。后被芜湖海关监管人潘赞化赎回,娶为外室,改名为潘、潘。7年进入刘海粟的上海美术学院学习绘画。9年赴法国,先后在里昂中法大学、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学习油画、雕塑。18回国,被刘海粟聘为上海美术学院西洋画系主任、教授。由于世人的偏见,聘书没有发出。那一年,他的作品参加了“首届国家美术宫”。后来在上海举办了四次个展,作品《我的家庭》、《瘦西湖的春天》等在画坛引起轰动。民国23年,中华书局出版潘油画。她的绘画不仅继承了西方的绘画方法,而且吸收了中国画各流派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获得了普遍的赞誉。最终,由于潘办公室的不宽容和世俗的偏见,他于26年再次前往法国,在磨坊画廊进行绘画和雕塑。曾参加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并以“中国画家潘”的名义在瑞士、意大利、希腊和比利时展出个人作品。34年当选中国留法美术学会会长,获法国“国家金质奖章”。
65438-0952,在刘海粟的协助下,张玉良与潘赞华取得联系,积极准备回国。后来因为潘的病逝,他中断了回国的打算,继续在海外生活,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65438年到0958年,在多赛画廊举办美术作品展,各家报纸争相撰文进行评价。1959年获得巴黎大学“多利奖”,1966年获得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后来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现场作画,在国际画坛留下了深远的影响。1977年7月,她在巴黎去世,葬于此。墓碑上嵌有她自己的浮雕像。她留下了2000多幅作品,全部捐给了祖国。
父亲孙龙。
孙龙的父亲(1917—1979),姓龙,名杭,名赤城居士,斧匠等。他原籍泰州,住在扬州。弱冠之年,他的书画石开始崭露头角。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曾在镇江、扬州等地工作,多次举办个展,一时声名鹊起。扬州解放后,先在扬州中学任教,后在苏北师范学院(现扬州师范学院)任教师、副教授。除教学外,他还与孙家勋、陈等人合作,编辑出版了和宋江、王绍棠的《扬州评传》。孙龙父亲的书法是真迹,草书,官印,尤其是曹彰,享誉海内外。他是扬州继吴希宰之后的又一位著名书法家,与林散之、高二适、费新我并称江苏“四大书法家”。绘画擅长人物、花卉、山水,尤以画梅子见长。篆刻大师韩音切入移山派,刀法酷炫,构图奇特。与罗叔子、桑榆并称江苏“印坦克三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