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属于哪个省?

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

如皋(原名巨考)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上海都市圈,东临黄海,南临长江,东距上海150公里,西距南京200公里。面积1.477平方公里,人口1.4528万,现辖主城区、20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如皋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农村综合实力、科技、乡镇工业明星县(市)、邮电、全国县域经济基础竞争力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如皋的历史文化可以用四个“最好”来形容,即江海平原最早的陆域,长江三角洲最早的古镇,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县,中国最早的沿海县(市)之一。如皋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三国军事家吕岱、北宋教育家胡瑗、明末文学家毛碧江、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是古代如皋星空中耀眼的星座。如皋有大量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隋代定慧寺、北门、曲水欢寺、抱佛脚的建筑群,为中国寺庙一绝;明代大成殿是我国罕见的全楠木结构。清代建筑水绘园是中国徽州园林的孤本,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凌薇庙、法鲍庙、冀中京、李吉先、石河台等众多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遗迹和民居,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乾隆年间,如皋曾是苏北最富的县,享有“金如皋”的美誉。如皋古城,内外城外圆,河内圆,形似古钱。自古以来就是货物集散地,商贾云集之地。

中国花木之都如牌盆景,是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与岭南派、海派、杨派齐名,以“云头雨足、美腰”的独特造型享誉海内外。如皋盆景在中南海、钓鱼台、毛主席纪念堂、部分中央国家机关等重要场所均可见到。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如皋已有600多件盆景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大奖。今年,如皋在荷兰举行的2002年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上获得了9枚金牌中的3枚。目前,如皋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

根据世界长寿养生之乡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如皋是中国六大长寿之乡之一。据最新统计,如皋145.28万人口中,百岁老人高达251,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占1.73/万,而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主要指标为0.75/万,我国确定的长寿之乡标准为0.3/万,如皋平均寿命75.5岁,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平均寿命70岁以上为长寿国家,发展中国家平均寿命只有63岁。举世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区,就是在偏远山区。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中国沿海地区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引起了国内外新闻媒体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

在上海都市圈,如皋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鲜明的产业优势,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新热点。如果以长江为界将上海都市圈一分为二,那么包括江苏、无锡、常州在内的南半圈成为金融、商业、信息的产业中心,而北半圈则是与南半圈产业梯度转移相呼应的制造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在这一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如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传承作用。一是由于如皋的区位优势。向南望去,已经通车的江阴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犹如如皋拥抱上海的两只臂膀;从临江向北望去,两座桥在九华交汇处交汇,像是动静大动脉的延伸。苏通大桥的开通使如皋到上海的路程缩短到90分钟。新长、宁启铁路、童宁、沿海高速公路均穿如皋而过,加上如皋港、如皋机场、204国道,如皋交通可谓四通八达。第二是由于如皋的产业优势。如皋经济开发区(南区)和如皋经济开发区(北区)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拥有17.2km的黄金海岸线资源,功能齐全,政策灵活,商机无限。20小镇工业园也能为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工业上,电子、化工、医药、食品和机械是这个城市的优势产业。农业方面,形成了花木盆景、优质油稻、创汇果蔬、优质生猪、如皋黄鸡、优质桑蚕等六大特色基地。

自然地理

如皋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全市面积147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6.2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25万公顷。

如皋地势相当平坦,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海拔最高不超过6米,最低2米左右。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河网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公里。开阔的地形和湿润的气候对河流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起主导作用的是勤劳勇敢的如皋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他们挖掘和疏浚了城市的大部分河流,形成了密集的水网。

这座城市的水乡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以长江北岸沙洲为界,南属长江水系,北属淮河水系。20世纪50年代以前,境内水系紊乱,沟渠河流破碎,排灌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兴水利,在沿江地区加固长江大堤,疏浚通往江边的水道,挖掘港口,修建水闸,保证沿江低平原排水畅通;在高沙平原地区,结合平整土地、挖河建站,保证了这一地区的农田灌溉;在东北沿海平原地区,挖河洗盐形成了一套防洪抗旱防咸的水利体系。

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如皋的河流平坦、清澈,含沙量极小,冬天偶尔会结冰。由于近海,干流与长江相连,受潮汐支撑,水流方向不确定,经常来回流动。河流水量夏季多,冬季少,且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沿河低平原和沿河平原水量较大,高沙平原水量较小。

如皋的河流几乎都是人工河,分为四级。有四条一级河流:焦刚河、如海运河、杨桐运河和如泰运河。

焦刚河自北向南贯穿如皋中西部,先后流经下堡、搬经、长清、江安、高静、葛市、市北、黄章等八个镇,与杨桐运河相通,如泰运河、大寨河、西四马岗等东西向河流,最终与长江相连。在如皋高砂平原地区,它在灌溉和输水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如海运河流经如皋中部广大区域,流域面积居全市河流之首。河道宽而直,航运条件良好,与杨桐运河如泰运河、东西司马港相连,也与长江相连。在乔媛、邓源、河庄、城西、大明、长北、磨头、长庄、车马湖、国源、九华、方盈等12个乡镇的航运和农业灌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杨桐运河先后流经柴湾、戴庄、新民、邓源、汝城、陈侗、丁北、建设、定西、丁年、临淄、新窑、浦西、白蒲、勇敢等15个乡镇,是流经如皋乡镇的最大河流。它连接白港、南岭河、如太运河、丁宝河、东西司马港等。,与长江、大运河相连,流经经济最发达的如皋地区,成为交通最繁忙的河流,也是如皋东北部和东部的主要灌溉渠道。

如太运河流经如皋北部地区,该河为如皋所有河流之首。它是如皋东西航运的大动脉,可与喇嘛河、焦刚河、长甸河、海运河、杨桐运河、丁宝河等汇合。

以上四条一级河流和众多的二、三、四级河流构成如皋纵横交错的排灌交通体系。良好的水利设施和完备的排灌系统抵御了一次又一次严重的旱涝灾害。1991年,华东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如皋损失不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皋地处低纬度,太阳高,年平均太阳总辐射120大卡/年cm2。冷月(65438+10月)平均气温为1.7℃,最热月份(7月)为27.4℃,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达到2200小时,无霜期约为216天。按照热区划分标准,如皋属于亚热带。由于靠近大海,明显受海洋调节,日较差小于年较差。

和中国东部一样,季风是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近海位置使如皋深受夏季风影响,水汽和降水丰富,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但夏季风的强度年年不同,所以降水的年变化很大。

如皋地处亚热带,是东亚季风区的一部分。在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下,形成了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天如皋吹干寒冷的北风,晴天多,降水少。65438+2月到2月三个月的降水量只有140mm;气温低,每年冬天都有几次寒潮。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经常出现严重霜冻。寒潮开始时,有时伴有少量降雪,大地银装素裹。

寒潮造成的突然降温有时会对越冬作物造成冻害。但是低温可以消灭一些病虫害。偶尔的降雪为越冬作物的绿化和春播储备水分,可谓“瑞雪兆丰年”。春季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冷暖气流相互竞争,旋进旋出,时冷时暖,气温一波一波上升,刚开始时晴时雨,天气多变。适宜的降雨有利于三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返青和生长,也有利于春播作物的种植和发芽。

春末夏初,冬夏季风进入强弱相当的状态,由此产生的梅雨锋在如皋所在的江淮地区长期徘徊,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就像“黄梅时节家家下雨,草塘处处蛙鸣”。雨水过多会影响三种小麦作物的收成,但适度的降水对早稻、棉花、玉米、大豆、红薯等作物的早期生长非常有利,也为夏季干旱季节的农田灌溉储备了水分。

雨季过后,如皋地区受单一暖湿气流控制,形成夏季干旱天气。此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晴朗,光照强,气温高,降水相对较少。充足的光热条件有利于农业,降水少往往导致干旱。由于持续高温,有时会引起强烈的空气热对流,形成雷雨天气。此外,地处东南沿海,台风经常过境形成风暴,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威胁,但也能调节盛夏热量,缓解夏旱季节的旱情。

秋季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升温,大气相对稳定,天气晴朗少阳,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这期间有足够的光和热,对秋作物的成熟和收获非常有利。

光热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对如皋农业生产极为有利。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受寒潮、台风和龙卷风的影响,农业生产不同程度地受到旱、涝、冻等灾害性天气的威胁。

地名的由来

“如皋”这个名字很老,很老很老,有木简和竹简。据报道:“县城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如皋村在左舷。县名由此而来。”

如皋港、如皋村得名于:“昔贾大夫恶,娶而美,三年不言,不笑,故忠如皋,射野鸡得之,妻始笑。”:“是为了泽,比如去未来,做老婆,做御车。”“贾大夫射野鸡”的感人故事,曾吸引了西晋的潘岳、唐代的杜甫、北宋的苏轼等文人墨客为其吟诗作赋。

“如皋”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到水边的高地去看美丽的日出。“茹茹”:,“高”:水边的高地。

如皋别称:高东洛水县洛高。前两句出自《射雉论》,后一句出自金的“耕东而能肥”的句子。

历史的发展

如皋,又名洛高、洛水。夏天转扬州,周边是海阳。春秋时为吴云之地,吴吴归越。战国时属楚,称九夷海阳。秦时属九江郡,汉时曾为王武刘弼封地,名海陵,因海陆结合而得名。东晋艺兮七年(公元411),正式建县。隋朝废,并入海宁郡。唐武德时期,宁海县改称海陵县,如皋仍为其领地。宋、元、明时期属台州,如皋在宋代定为中下层县,元二十一年升为上级县。清雍正二年,通州升为直隶县,如皋划归通州管辖。

1940年,新四军东进,沿杨桐运河将县城一分为二,东部为如东县,西部为如西县。后来被日军占领。1945年9月,新四军收复如皋县,息县政府奉命接管,改称如皋县。

1991 6月1日,经民政部批准,撤县设市,现辖23个镇532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1452800,面积1477平方公里。

人口和国籍

如皋人口1.4456万(2003年《如皋年鉴》),每平方公里人口978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人口密集区。

如皋是中国著名的长寿区,全市人口的年龄结构比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所有关于人口老龄化和长寿区的指标:2002年,如皋市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4万多人;90岁以上的有4600多人。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5.59岁,比全国平均水平(71岁)高4.59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59岁,表明如皋已进入长寿区行列。

如皋的百岁老人数量为全国同类地区之最。2002年如皋市百岁老人172人,最近逐年增加,2003年为195人,2004年为209人。2004年,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1.44/万,远高于联合国长寿地区标准(0.75/万),甚至高于我国公布的国内长寿之乡标准(0.3/万)。

据2003年统计,中国有17875位百岁老人。中国另外两个长寿地区的百岁老人数量分别是:广西巴马69人;湖北钟祥48人。

一、如皋长寿历史悠久。

如皋历史悠久,如皋长寿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如皋历史上的长寿名人有:三国时期军事家吕岱,92岁成了武夫,享年97岁,葬于如皋临淄镇。北宋教育家胡瑗,六十年主持国子监,被王安石尊为“孔孟”。李渔,明末清初著名的戏剧家、美学家、出版家、小说家、戏剧理论家,七十岁写《辞书》、《习作》,开创了中国戏剧理论的先河。明末清初,一位作家以83岁高龄冒险越境,被毛主席誉为“清兵入关后最有民族气节的人”。

清代大诗人袁枚写过《随园诗话》,记载宋丽从80岁开始,每年都在紫牡丹花下祝寿30年,活到109岁。

明清以来,关于如皋寿星的史料主要是《如皋县志》。如皋名姓的宗谱或家谱、秦准印刷的《如皋地方志》(光绪31号顺序印刷)等。

如皋,今天中国的长寿之乡,是历史长寿现象的延续和再现。

如皋县志不仅记载了上千名长寿老人的姓名和年龄,还记载了长寿老人的家庭成员、履历、性格特征等丰富的史料。这些史料对于我们了解长寿历史、解读长寿文化、解释长寿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些史料是如皋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长寿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如皋长寿现象不仅见于历史文字记载,也见于如皋街道、桥梁等建筑的命名。如皋有百岁坊6座,百岁庄1座,百岁桥3座,百岁井2座,百岁巷1座,有6座纪念、祈福、象征长寿的寿山和寺庙。

第二,如皋长寿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如皋长寿现象早已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自1997央视一、二、四套节目播出如皋十位百岁老人赴千年宴后,加拿大《环球时报》、德国《世界报》等海外媒体相继来到如皋采访。其中,香港回归前夕,老陈曼邦英亲自制作了65438000个香包,送给香港小朋友。特首董建华专门发了一封感谢信,成为一段佳话。1998春节前,十位百岁老人制作“新年贺卡”,通过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向全国人民拜年,一度被国内外媒体广泛传播,并引起国内老龄问题专家的关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来到如皋,对50位百岁老人进行健康调查。专家认为,如皋地处平原,与我国大部分东部地区和部分中西部地区相似。对如皋长寿现象的研究可以借鉴。同年6月165438+10月,香港《明报》报道,江苏如皋已与湖北巴马、湖北钟祥、四川乐山、新疆易科、辽宁兴隆并列为中国六大长寿之乡。中国社科院刘岱岳教授致信告知该市这一信息,让人感觉如梦初醒。平时他们只知道如皋有很多长寿老人,并不知道他们在全国长寿地区的地位。如皋市委市政府认为,长寿现象是如皋人应该骄傲的事情,说明如皋有优越的经济社会环境。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挖掘这一资源,及时向世界发出“世界长寿养生”的城市名片,引起世界的关注和响应。张、吴苍平、等国内知名专家曾来如皋调研。

2002年6月5438+10月成功举办了首届“如皋中国长寿文化节”,向世界充分展示了长寿养生的迷人魅力。65,438+005名百岁老人和老年人前往“和平繁荣万岁宴”,将长寿系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先河。

2003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多次进驻如皋拍摄如皋老人的生活亮点和长寿文化活动,作为《夕阳红》开播10周年特别节目《今日重阳》的主要背景和亮点,让世人分享如皋长寿文化的乐趣,体会如皋长寿现象的真谛。

三、影响如皋人长寿的因素

为了探究如皋成为长寿区的原因,2002年6月,在市四套班子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如皋市长寿研究会。长寿研究会成立两年来,围绕造成如皋长寿现象的相关因素,组织力量开展研究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经过两年的实践,他们有了两个认识:

1,如皋长寿现象不是一次性事件,而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如皋寿星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距今已经1750多年。今天的百岁老人大约诞生于上世纪初,经历了100多年的沧桑巨变。在分析它们长寿的奥秘时,必须把它们放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因此,解读如皋长寿现象,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考虑现实因素,也考虑历史因素。

2.如皋地处江海平原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并不封闭。所以如皋长寿的原因不能用单一因素来解释。显然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更有老人长寿的原因。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他们也初步认为影响如皋长寿的因素有几个:

(1)自然环境因素:

1,温和的温度,舒适宜人。

如皋地处北纬32° 00′—32° 30′,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4.7℃,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7 .1℃。近40年最低气温低于-10℃只有7天,年平均气温高于35℃只有5.4天。

2.雨水充足,湿度适中。

如皋年降水量约1,056.8毫米,平均降水日数1,654.38+0.9.4天,50毫米以上暴雨日数仅3.2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0%,让人心情开朗,精力充沛。

3.空气是新鲜和绿色的。

由于如皋气候条件优越,林木葱郁,植被终年翠绿,如皋境内有银杏树1.500棵,柏树850棵,松树800棵,罗汉松300棵,黄杨300棵,五针松300棵。这些“活化石”展现了如皋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如皋人就注重庭院的环境绿化和室内盆景布置,有中国花木盆景之都的美誉。如皋普通农民是“前有大树,后有大竹,中有厅堂”。他们认为树的数量是财富的象征。自古以来就有“民穷显肉,村穷显房”的说法。如皋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园林,美化了环境,陶冶了心情,净化了空气,增加了负离子的含量,对人的身心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4.河流纵横交错,水质优良。

如皋水网密布,河流纵横交错并与长江相连,饮用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如皋人喝茶喜欢喝“天水”,也喜欢用藿香、薄荷、白花蛇舌草(学名车前草)代替茶叶冲泡消暑。这些中药具有祛暑健胃等保健功能。现在农村有井,但城市已经普遍使用自来水,农村正在实施“清泉”工程,普及饮用自来水。根据历年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数据,如皋市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8.5%。各项化学指标一直保持在ⅰ-ⅱ级标准以内,人体所需的铁、锰、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而锰、铁等部分微量元素超标。据文献记载,锰在人体内具有亲脂作用、抗癌和抗衰老作用,适度高锰有益人体健康。

5.土壤资源多样,物产丰富。

如皋土壤的主要来源是长江冲积物,并受到淮河冲积物的影响,这使得如皋土壤母质的矿物组成更加复杂,为土壤元素组成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复杂的土壤资源形成了如皋丰富的基础种植资源,为如皋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皋盛产大米、小麦、玉米、豆类、土豆、花生等。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地方产品,如如皋萝卜条、如皋黄酒、如皋火腿、如皋香肠、如皋肉松、白蒲干茶和林子超糕点。

社会和文化因素

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如皋人的长寿也有社会人文因素:

1,如皋人忠厚老实,尊老爱幼蔚然成风。据明嘉靖三十九年(1569)出版的《如皋县志·风俗》记载,如皋人被说成“性情温良,素质低俗。人畏法以罪为耻,士学而循理。课题收集容易,诉讼简单。冠、昏、丧、祭、行风俗、礼,更为节俭。”畏法畏耻,理性读书,简单诉讼入狱,生活节俭,是如皋当时淳朴民风的真实写照。1933《江苏省志稿》中说如皋在全省民风调查中被评为“廉洁”。孝道是中华伦理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老的风尚在如皋代代相传。“一家老小如宝”,就像如皋农村的条条框框。子女不把老人当成负担,而是当成家庭的荣耀。如果家里有老人,他们的子女就会受到社会上人们的尊重,这就为老人的健康长寿提供了最好的社会环境。

2002年6月5438+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爱老“八位一体”工程,即:长寿补贴,其中100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80元长寿补贴;一瓶牛奶,95岁以上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瓶牛奶;体检一次,90岁以上每人每年体检一次,市政府组织医护人员对100岁以上老人进行走访,镇政府组织90-99岁老人体检;市领导每年一次慰问百岁老人;一次生日,政府送给百岁以上的老人一台彩电;每年对有8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开展一次敬老模范家庭评比活动,受到政府表彰,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2.温暖家庭,延年益寿。

家庭应该是一个幸福温暖的港湾,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如此,对于长寿老人来说更是如此。调查显示,94.1%的如皋百岁老人与子女、孙辈、曾孙辈同住。有的老人没有儿子,女儿女婿就会承担起养老的责任;有的儿女去世了,孙子辈承担了责任;其他的由侄子侄女处理。应该说大部分长寿的人都能长寿,他们的后代确实有贡献。他们给老人经济上的支持,物质上的保障,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安慰。四五代同堂,儿孙绕膝,尊老爱幼。这是如皋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也是老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所谓“和谐的家庭更幸福,幸福的家庭更长寿”正是这个道理。

(3)长寿老人的自身因素。

2002年,如皋对全市119位百岁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简史、生活习惯、饮食、配偶、子女、长辈、兄弟姐妹、健康史等9项82目。调查结果显示,如皋百岁老人有十几个;

女性多(85%),男性少(15%)。

很多人经常喝酒(66.2%),很少人抽烟(77%从不抽烟)。

大部分是文盲和半盲(86.6%),少数是高知阶层(1)。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多,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少。

大多数百岁老人都有孩子(平均5.56)。

很少有人从未生育过(7.3%)

在兄弟姐妹中,头胎活得更长(40.5%)。

生完胎后长寿的概率小(第二胎30.4%,第三胎13.9%,第四胎7.6%,第五胎7.6%)。

睡眠质量高很多(90%),失眠少一些(2.5%)。

饮食74%以上是粗细搭配,少的是偏食。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患过传染病(90%),很少有人患过(2.3%)。

百岁老人出生于上世纪初。在过去的百年里,他们也经历了饥荒、战争和人类的干扰,遭受了灾难。他们顽强地活了下来,但并没有刻意追求长寿,而是活得很长。他们认为除了社会、自然等客观因素外,还有自身的因素,这肯定与他们的遗传基因、生活习惯有某种联系。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很难概括百岁老人的生活习惯,但有两点是共通的。

第一,差茶淡饭。百岁老人的饮食习惯以素食为主,拒绝吃大鱼大肉,大吃大喝。如皋民歌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菜保平安。”饮食一般是每天干瘦。主食不仅是大米和面粉,还有玉米、小麦、土豆等杂粮。这种厚积薄发的食物结构,为如皋人提供了多种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质。俗话说,如皋人吃了粥和饭,能活90多岁。

第二是安心。在接受调查的百岁老人中,大多数人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总是抱着一种豁达的态度。除了耳聋、反应迟钝等原因,一些老人很少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少有人抑郁。据调查,百岁老人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不计较人的是非曲直,始终保持豁达的精神境界。他们性情温和,无论在家里还是邻里关系都很融洽。古人云:“心不老,人难老。”看来“心不老”的确是百岁老人赢得健康长寿的经验。

2021年4月,在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名(县级市)中,如皋市排名51。

2021年4月,如皋市在中国特色食品百强榜中排名第76位。

2021 1月,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