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历史

黎平在古代叫什么?黎平之名源于1322(元二年)黎平长讼。黎平府从1413建立到1913废除,已有500年的历史。

李萍,董注音翻译。宋太平复兴二年(977),在黎平建土司,福禄永告。元朝至元朝中期,在黎平村对黎平提起诉讼(‘黎’原是侗族祭祀之地)。

1283年,建立古州(古州,今黎平罗里)军民总部八万。知止二年(1322),撤销总政,黎平村改名黎平村,上黎平长讼改为上黎平长讼,辖12长讼,隶属湖广行省泗州绥靖部(泗州,今岑巩),黎平因此得名。

1385年,废除尚立平长讼,设立五防指挥部和军政总司,管辖15和14长讼两个村。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废除泗州绥靖部,成立黎平村黎平府官团,隶属贵州承宣布政使部,管辖檀溪、霸州、古州、操帝(后废除)、洪州博里、福禄永从、西山阳东(后废除)七个长讼。辖五开、康、屯,隶属湖广。

1434年,新华府划归黎平府,管辖范围扩大。为了有效管理新辖的七座蛮族府城,即呼尔、欧阳、新化、李龙龙、良寨、林忠燕东、赤溪鹿洞,官团迁至吴凯卫城(五脑寨),府在同城。

1441年,明朝第六年,废除福禄永从之讼,设立永从郡,属黎平府。1582年(明万历十年),黎平府改为军民府,同时负责五开防务,知府由陈元道控制。1600年黎平府隶属湖广宣传部署部,1603年又隶属贵州。

1725年,楚省吴凯、铜鼓三围改为黎平府。1727年,开泰郡设在魏,金平郡设在铜鼓魏,隶属黎平府,楚荆州天祝郡改为黎平府。

1730年,古州堂设立为同治,隶属黎平府。

1733年,天柱郡改为镇远郡。

1913年,原府、州、厅全部改为县,废府分为黎平县、洪州县,太县改为金平县,隶属贵州东路。

1935,黎平县为第十行政监察区专员驻地;二十五年(1936)属于第八行政监察区;同年,撤销洪州县,并入黎平县;26年后(1937),属于第二行政监管区。

1950,黎平县属独山地区,1952属都匀地区,1956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2013黎平县被贵州省人民指定为试点(尚未实施)。

黎平县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与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接壤,西与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接壤,北与黔东南州金平县、剑河县接壤,是贵州两湖东连、南接两广的桥头堡。

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65,438+0%。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县,也是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此有“侗乡之都”的美誉。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明代的德丰建于洪武年间。古城保存完好,有“山海粮仓油锅”、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至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0.8万亩。黎平县是全国28个林业重点县和11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中文名

李平县

外国名字

李平县

另一个名字

黎平县、开泰县和侗乡首府

李平简历1974.08——1978.09贵州安龙县木城公社庄磊生产队,知青;

1978.09——1982.08,贵州理工学院水工建筑专业,本科学历;

1982.08——1987.06贵州省安龙县水电局设计组副组长(其间:1986.03——1987.05438+0任安龙县普坪乡扶贫副组长);

1987.06——1991.05贵州省水利电力厅政策研究室工作;

1991.05——1996.07贵州省水利电力厅水政水资源处副处长;

1996.07——2001.01贵州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

2001.01——2003.06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2003.06—2006.04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局长、党委书记(其间: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在贵州省委党校学习,获研究生学历);

2006.04——2007.02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2007.02——2014.01贵州省水利厅厅长、党组书记。

谁能说说贵州黎平的风土人情?真的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我给你看几张图吧!!!

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红军长征进贵州第一城,有“山海粮仓油锅”、“中国侗族之都”、“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黎平有四座吉尼斯世界之最:最大的天然石拱桥——高屯天生桥;侗族鼓楼的最早原型——蜀东单柱式鼓楼;地下埋藏最长最大的暗木——杉木暗木;肇兴鼓楼群,侗族村寨最大的鼓楼群。

四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多集中在一个县,这在贵州乃至全国都不多见。

贵州黎平县万付山路地名的由来。贵州黎平县万付山路的地名来源无法考证,但黎平县名的来源是:黎平是侗族的籍贯,黎平县曾多次迁移,但都叫黎平。当时,它位于吴凯地区,后来被称为黎平村。它被低矮的群山环绕,中间有一座大坝。侗语中称平“宾”,汉语中一般称平。

“黎平”在侗语中是一座小山或山脊。如果把它的侗语翻译成汉语,指的是周围有小山,中间有平坝的地主生活,符合当时的地理环境。董丽萍地区有“平”或“平”之类的名字,比如“地滨”,中文写法“梯田”就是一个例子,就是根据地理环境来命名的。黎平就是董。2.贵州省黎平县简介:黎平县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与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接壤,西与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接壤,北与黔东南州金平县、剑河县接壤。是贵州东入两湖,南入广东的桥头堡。

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65,438+0%。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县,也是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此有“侗乡之都”的美誉。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明代的德丰建于洪武年间。古城保存完好,有“山海粮仓油锅”、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至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0.8万亩。黎平县是全国28个林业重点县和11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黎平县属于贵州省的哪个市。黎平县不属于贵州省哪个市,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县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与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接壤,西与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接壤,北与黔东南州金平县、剑河县接壤。是贵州进入东部两湖、南部两广的桥头堡。

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65,438+0%。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县,也是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此有“侗乡之都”的美誉。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德丰* * *是明朝洪武年间建的府城。古城保存完好,有“山海粮仓油锅”、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至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0.8万亩。黎平县是全国28个林业重点县和11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黎平县,位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处,云贵高原长江以南丘陵地带,东经108.31 ',北纬25.41 '。东南与湖南靖州县、通道县和广西三江县接壤,西南与贵州省榕江县、从江县接壤,东北与贵州省剑河县、金平县接壤。辖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1,497个自然村,土地面积4441平方公里。是一个拥有侗族、侗族、汉族、苗族人口的国家。黎平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山海粮仓油锅”、“中国侗都”、“侗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从江的历史沿革是从福禄永从到西山洞,属泗州军民安抚部。

明洪武三年(1370),福禄任长讼,属泗州宣威司;永乐五年(1407),西山阳东之诉,由泗州宣威司提起。六年(1408)增加了两个长官司;十二年(1414),由福禄永从、西山阳东二师调至黎平府;正统六年(1441),福禄永聪、西山阳东蛮夷之讼,改永聪郡,属黎平府。清康熙二十二年(1693),废除阳山洞之诉;雍正十年(1732)增加永城郡员,驻兵美,迁至黎平府檀溪吏部下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桂阳府通过了驻峡江的处刑,黎平府通过了驻峡江的处刑,设立了峡江厅。

清末从江县属永从郡、下江厅、开泰郡、檀溪司。民国二年(1913),峡江厅改为峡江县,两地同属黔东。开泰县、檀溪司并入黎平县,从江县又分为永从县、峡江县、黎平县。

第三年(1914),冰美郡分为三郡,隶属从江郡。二十四年(1935),峡江县属第十行政监察区;二十五年改为第八行政监察区;同年,妹妹撤县并人永聪县;二十六年(1937)后,永聪、峡江两县属第二行政监察区;三十年(1941)从永聪撤离,东北入黎平,西南入峡江。而永从、峡江两县为从江县(分别以永从、峡江命名),从从江名称[1]开始。

1950 65438+2月5日,解放河。65438年2月26日,从江县人民* * *成立,设在冰美镇。

属于独山区。1952 65438+2月,独山地区更名为都匀地区,从江县隶属都匀地区。

4月28日1956从江县从都匀地区划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管辖。1958 65438+2月29日,从江县并入榕江县。

1961从江县8月18恢复。自2012起,在东乡设镇。

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3个乡(含3个民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