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的历史与故事(笔的进化史)我想做一篇关于笔的论文,可以涉及方方面面,重点是笔形的变化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钢笔根据中华民国国家标准(CNS 6630)的规定,钢笔是指焊接在笔尖尖端(以下简称笔尖)的笔尖,并具有能将储存在笔筒内的墨水自动转移到笔尖的结构的钢笔。
笔的种类分为1。吸入式和2。墨盒类型根据补充墨水的结构而定。
现代的钢笔是把水性墨水藏在笔杆里的书写工具,通过重力和毛细作用向笔尖持续供应墨水。大多数钢笔都可以补充墨水。常见的补墨方式有更换墨盒墨管、活塞输墨、吸墨器、压力袋输墨、拉杆输墨或更少见的输墨方式如潜艇输墨。一些用户还使用注射器将墨水注入墨盒墨水管中以便重复使用。
历史
一般认为现代的钢笔是刘易斯·e·沃特曼发明的,他原本是一名保险推销员。有一次签重要合同时,因为他用的笔漏了,弄脏了合同文件,导致生意没有做成,这激发了沃特曼做好笔的灵感。但是关于这个传说,根据博客Pennote的笔记:
1715法国尼古拉·比昂写的《数学仪器的构造与原理》中提到了使用笔盖防止墨水干涸。
最早的储墨笔是969年埃及法特米德王朝的哈里发穆伊兹制作的。
金属笔尖记录于大约15世纪。到19世纪,钢笔尖应该会成为广泛使用的工具。1830-40左右开始出现使用铱的笔尖。
用墨斗把墨水送到笔尖的设计,在19世纪初也有。从1880到1883,仍然有几十件笔舌专利申请。
综上所述,钢笔上的重要部件没有一个是最初由沃尔曼创造或发起的,因此把钢笔的发明归功于沃尔曼显然有失偏颇,但设计出有效简单的笔舌来稳定墨水的供应,以及日后建立重要的制笔工厂,却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钢笔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古代欧洲的羽毛笔甚至更早的埃及芦苇笔,埃及芦苇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第一个王朝。都是利用笔杆外侧的柔性表面,切割出适合书写的笔尖。书写时,将笔尖和笔的前端浸入墨水中,以获得适量的墨水在纸莎草纸、羊皮纸或纸上书写。
无论是芦苇杆还是鸟类的羽管,韧性和耐用性总是有限的,所以在金属技术发达的时候,有人尝试用金属制作笔尖,安装在笔杆上,成为现代的蘸笔。
除了笔尖,另一个值得改进的问题是墨水的供应。毕竟在书写过程中不仅要不断的弄墨很麻烦,而且再准备一瓶墨水也很繁琐。于是有人用一个中空的笔杆来储存墨水,通过一个小小的,墨道可以从笔尖的背面供应书写所需的墨水。蓄水笔最早的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10世纪,这种最早的蓄水笔一直使用到18世纪。但是只有1。坚韧(金属)笔尖2。墨水存储机制和其他两个元素可以写,但这是不够的。3.需要顺畅的油墨控制(供应)机制来确保稳定的油墨供应。
使用上述三个关键发明的第一支钢笔是在公元1850年制造的。但是直到公元1880年才开始大规模生产。美国的Waterman和Wirt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商,在纽约、布鲁明戴尔和费城都有工厂。沃特曼后来吞下了维尔特。成为一家专门做钢笔的大公司。直到1920s才下降。
20世纪初,美国特种笔传入中国,在沿海城市发行。之后康克林、Eversharp、Pelikan、Sheaffer、Parker等各种品牌的钢笔陆续涌入。
钢笔的结构
钢笔通常由笔套、握柄组件、笔杆和供水/储墨机构组成。手柄组件通常包括笔尖和笔舌。
笔套笔套通常被称为笔套或笔帽。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脆弱的笔尖不受外界冲击,防止墨水蒸发干涸,防止水污染衣服等物体。钢笔不用的时候也一定要盖好,这和圆珠笔、铅笔相比差别很大。
为了方便携带,一般会在笔杆上附加一个夹子来固定在口袋里,夹子的设计也常见于设计师的别出心裁。比如有些笔的夹子松紧可以调节,夹子末端有滚轮方便绘图,更不用说派克钢笔的箭头形夹子,几乎是派克钢笔的代名词。
为了增强气密性,减少墨水挥发,很多现代的钢笔都会在笔套的内层使用更有弹性的材料做内套。此外,许多笔在笔套上钻一个小孔,以平衡压力差,以避免当笔从笔套中拔出时,类似活塞产生的负压导致墨水泄漏。
钢笔套笔套时,笔套和钢笔的固定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螺钉锁定
2、弹性簧片夹紧
3、榫爪
4.磁力辅助
笔尖
笔的内部结构(LAMY safari)一般来说,笔尖的含义是很模糊的,可以是在笔的前端书写时与纸张接触的尖端,也可以包括整个笔尖,甚至包括笔舌的笔画在内的整个笔尖组件。笔尖上部件的名称和功能如下:
铱尖——现代自来水笔的笔尖是用一小块铂铱合金焊接而成的,通常称为铱尖。有铱尖的笔在中国叫铱笔,蘸笔的笔尖没有点。铱点可以说是钢笔字最关键的部分。铱点的抛光大小决定了笔宽的粗细,由细到粗不等。一般最常见的笔尖大小是“B、M、F、EF”,从粗到细是B > M & gtF & gtEF,有的笔厂还有BB比B粗,XF比EF细的。以上笔尖尺寸只是相对比较,业内没有一致的量化规定。所以有可能A厂的F尖比B厂的M尖粗。日本笔画标有汉字太(粗)、中、细。通常日本钢笔的笔尖要比同规格的欧美钢笔细。
连接铱点的狭缝是后部狭缝,在铱点焊接到笔尖上之后,用薄锯切割该后部狭缝,其功能是通过狭缝的毛细作用提供稳定的墨水供应。
排气间隙的末端通常与圆孔相连。
按照平时的书写习惯,西方人通常以M-tip为主笔,签名时选择B-tip。在中文书写中,因为笔画复杂,一般可以使用欧美规格的M、F或较细的EF笔尖或日本规格的汉字(M)、细字(F)或极细字(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