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著名的五个错别字:谁还没写过错别字

天下第一错别字——“忌”。

说是“天下第一”,一是因为这个字影响大,二是皇帝写的,实在不对,找不到合理解释。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殿午门中门上方,四周镀金青铜龙纹浮雕,蓝匾上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乍一看,你会发现“忌”字右边的“辛”字下面多了一条横线(见图)。这个错别字是谁写的?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写的,是皇帝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写了一行,朝臣应该马上就看到了,但是皇帝是金口,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这是不对的?况且皇帝有造词的特权。

最著名的错别字——“鱼”。

“华钢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华钢观鱼”的碑是康熙的御笔。碑上传统的“鱼”字下面的四个点变成了三个点,少了一点。说避暑山庄的康熙大师不会写字还可以理解,但是这个“鱼”不会写字就真的没道理了。原来这里有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故意写错了”。原来康熙信佛,有善生之德。他题字时以为“鱼”字下有四个点,因为在旧社会,四个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它还能活着吗?这是杀生,所以我特意少写了一点——三点钟的“水”,让鱼在湖里游泳,活得潇洒。

最有哲理的错别字——“刘”。

如果错别字是“故意错误”,作者会附上自己的理由。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殿右侧的匾额上镌刻着民国初年宁夏著名“三马”之一马福祥的题字。左边的匾额是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所写。据说是刘坤一为了纪念在扬州做官的欧阳修而写的。“浪漫”一词有两个错别字:“流”字少,“现”字多。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历史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风流太守”,在扬州美女的石榴裙下做过许多风流韵事,风情万种,色艺俱佳,刘坤一在“风流”中刻意少写“流”,多写“在场”,不言而喻。他希望少一些浪漫,多一些现实,这很有哲理性。同时指出欧阳修当年的不当行为。这种词恰到好处,所以至今没有人说三问四问,类似于乾隆皇帝写在杭州西湖石碑上的“虫二”(意为“苍茫月风”)二字。

最常见的错别字——“明”。

皇帝写错别字,皇帝的陵墓上也有错别字。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陵上,细心的游客至少能发现两处错别字:在明陵保护碑上,“明陵”被写成“肖晓玲陵”;进入明楼,陵墓宝顶正南方的石壁上有“此山大祖之墓”七个字,“明”字也写成“明”。这两个“陷阱”不同于少“鱼”多“避”。“鱼”和“避”是皇帝创造的,是“法”,而“笔”字是书法家写的,可以归结为艺术人物或书法风格。

最惊人的错别字——“傅”。

山东曲阜的孔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文化的地方了,但是去孔府的游客不进大门就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别字。就在孔府大门的上方,有一块蓝底金字的“傅生”牌匾。两边都有对联,上面写着:“与国安息,富贵荣官居,同日写道德圣人家。”对联里的“富”字少了一点,宝盖变成了秃宝盖。再看对联,还有一个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条竖线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会开这种玩笑?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最有教养的错别字之一。错误的妙处在于其寓意:“富”不在前期,意为“富而无头”;“张”字下面竖着一个头,意思是“文章上达天。”两个错别字,一下子就体现了孔子这个非常之家的身份。不仅没有人说是错别字,参观者了解后也是连连惊叹。都说孔府的这两个错别字是神来之笔,神仙指点。相传孔子第42个孙子孔光嗣结婚那天,正好有个神仙路过,碰到了大宅前屏风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一点点擦掉,孔府家怪罪。仙女透露了一个玄机,说孔子家不要太有钱,要“走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