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冬天经常有人冻死吗?
在古代的冬天,人们经常被冻死。“朱门酒臭,路冻骨。”这句话出自杜甫的诗,生动地反映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古代冬天经常有人冻死,这是赤裸裸的事实。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穷人的生活基本得不到保障。冬天经常出现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被活活冻死的穷人比比皆是。
据《清史稿》相关记载,顺治年间,西宁连续下了四十多天雪,很多人被活活冻死。有的地方下了五十多天的雪,有人掉进雪里被活活闷死。
中国历史上的四个寒冷时期
1,汉武帝“大雨雪,冻死多人”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五千年气象史上曾有过四次寒冷期,关于第一次寒冷期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850年,即西周早期的相关史料很少。
最早的记载并没有直接说雪,而是“雨雹”,见于竹书编年史。这件事发生在西周王晓的第七年。"到了冬天,大雨和冰雹打死了牛马,河汉都结冰了."
到了第二个寒冷期,大雪的记录更多了。
2.唐昭宗在北京的时候,每天都有人冻死。
第二冷时期,各个朝代都出现了异常的下雪天。三国、吴国、太平时期,出现过雷雨后大雪的奇怪天气。
据《晋书·五行志》记载,吴当时是孙良的皇帝。太平二年二月,嘉荫(公元257年4月5日)有雷阵雨,次日毛毅下大雪,气温骤降,为“大寒”。历史学家说,“如果有闪电,雪就不会正常落下,就不一样了。”
阳历四月五日下雪,与民间的“雪中六”禁忌无异。
3.宋代第三冷期。
在中国气象史上,叶莉在位时处于“暖期”。相对而言,极端降雪天气并不太频繁。到了1000-1200的宋朝,雪灾对中国的古人来说是很难的。
4.明清第四冷期。
从明朝中期开始,中国进入第四个寒冷期,持续了500年,直到1900左右的清朝末期。而明清正好处于这一时期,所以国内学者称这一时期为“明清小冰期”,国际上称之为“现代小冰期”。
自然,明清时期的雪灾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频繁。在中国气象灾害综合卷中,仅1900年前的“严重寒潮灾害”就摘录了17次,明清占了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