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镇的乡镇文化
著名的海滩文化学者有李、郑、莫、、、等。他们崛起于穷乡僻壤的贵州遵义山区。史称他们是“天人学人,通古今,著述丰富,义理深刻,在清代文坛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海滩位于新洲镇玉门乡。它是方圆的一个小山村,只有10里地,离遵义市政府所在地只有70里地。这里气候温暖,适合耕种。乐安河灌溉全村,河中有一个长约半里的沙洲叫钦州,滩名由此而来。村里田地肥沃,稻麦一年两收,不愁旱涝,河里鱼龟繁衍,堪称鱼米之乡。这里民风淳朴,世代注重农耕和读书,成为沙滩文化的摇篮。
浙江大学张其昀教授主编的《遵义新志》特别将“滩期”标注为遵义两千年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他们的学术成就不仅为贵州加冕,而且使贵州成为晚清著名的文化区,他们的著作和事业对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沙滩人才辈出,各有千秋,其中以正真、莫友芝、黎庶昌最为突出。
正真(1806-1864)是尹子,本名柴翁。9岁入书院,13岁涉猎数百史家书籍。他在祖父李图书馆的除草堂里博览群书,博采古今,成为一个博览群书的青年。17岁,秀才,食食画贡。深得贵州政治学者程春海赏识,特赐谥号殷。正真的事业并不顺利。他30岁考中,却屡败屡战。他不得不回到他的家乡去写作。36岁时,应遵义知府平汉之邀,与莫友芝合著《遵义通志》,梁启超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通志”。1864年,正真死于口腔疾病,享年59岁。
正真一生四次到小县城做学问,多次在书院讲学。他为遵义府编纂地方志的薪水十分微薄,一生深受教育,穷困潦倒。然而,他的学术著作是辉煌的,令人钦佩和感人的。他的著作有《遵义府志》、《博雅》、《巢经》、《巢诗》、《礼记》、《巢经》、《说文怡子》等35种。仅出版18种,250万字,赢得“西南大儒”的美誉。
莫友芝(1811-1871)。他出生在贵州独山,比正真小五岁。他随父莫、卓来到遵义,与李、郑的孩子们在沙滩上结交,尤其与交好,互相学习,最终成为金石目录大师。17岁为秀才,21岁为举人。他三次去北京都没考上,就住在遵义。与正真合编《遵义志》显示了他的才华。他致力于学术研究,收集古籍和记录,并在研究金石学目录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家庭。1847年进京赶考时,在书店遇到曾国藩,谈及论文后,惊讶于贵州竟有这样一个读书的地方,于是点了酒,介绍了一个名人,莫友芝在北京声名鹊起。1858年,莫友芝已年近50,但他的名气却鲜为人知。漫游武汉、怀宁、安徽等地,曾入胡林翼、曾国藩幕府,受到礼遇。莫友芝游遍沪、苏、杭、扬四地,与著名人士言溯交游,并担任图书出版人选刊,著有《石头记》等数部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他的书法和嵇绍的一样有名。1871死于去扬州途中,享年61。
莫友芝一生未为官,但以学术著作闻名,这使他在历史上享有盛名。他与正真并称为“西方大儒”,在文远和清代学者中均有流传。
黎庶昌(1837-1898)是正真的堂弟,上海滩三杰之一。他的事业成就在郑、莫之上。曾国藩所知,他是清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是贵州向世界介绍西方文化的第一人。舒畅6岁丧父,21岁当学生。他北上顺天参加秋考,两次失利,被困京师。他当过县令、知府、河工、税吏,都大显身手,没有大用。光绪皇帝走极端开展外交工作。舒畅随郭嵩焘出使西欧各国,先后访问了德、法、美、西、意、比等国。他密切关注调查,写了一本书《西方杂志》,介绍各国的内政、外交、社会、经济,希望从中借鉴。后两次出任驻日大使,以学术文章结交日本朝野名流,受到皇家礼遇。回国时,日本天皇授予他一枚旭日东升一级勋章,朝野设宴欢送,至今仍被日本人铭记多年。在日本,我收集了26种中国古籍,刻了200册“古意系列”,买了很多书回国。后来,他被派往川东当兵,龚宇对学习和培养人才很感兴趣。他派人去英国和德国学习。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他带头捐款助付。当他听到战败的消息时,他焦虑地病倒了,并在他的家乡去世,享年61岁。
西南一个僻静的小山村,能培养出很多能治国的人才,学术文章一代接一代的冠上,让中原百姓刮目相看。这绝不是偶然的奇迹。沙滩文化培养的人才对贵州乃至全国的影响深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术成果涉及的范畴很多。学习经学和文字学的正真父子,在晚清是独树一帜的。莫友芝专门研究金石学目录版,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方志学可以算是上海滩的老师,从李耀的《大姚县志》开始,包括郑、莫的《遵义府志》,莫香枝的《上元县志》、《江宁县志》,的《荔波县志稿》,的《青浦县志》,和赵翼的《名山县志》。贵州汉学、宋学的发展,是海滩文化不可磨灭的功绩。
第二,在著述方面,五代沙滩文人以其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底,撰写了153种不朽著作,出版的80种著作达到12万字,涉及经、史、哲、集四个部分。这些作品占清代贵州作品的三分之一,“山川繁花,一省之光”。特别难的是,这些作品都是在当时战乱频繁的贵州山区制作的。这些作者能够在饥寒交迫甚至流离失所的情况下写出极具学术价值的帝王巨著,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在私人著述中是不可多得的。
第三,在教育方面,沙滩世界非常重视农耕和学习,热衷于办学和培养人才。从李训开始,在国外做官的滩民就热衷于买书,用丰富的精神食粮充实子女,培养出几代文人。这些人才在遵义、贵阳、黔东、黔南、黔西南、黔西北等地的多所院校讲学,在省外的山东、浙江、云南、四川、天津等地也办过学校,所以派人去英国、法国、日本留学。可以说桃李满天下。
四、艺术上师法自然,刻意求工,成为书画大家;虽然文学创作中存在着昂扬奋发、揭露时代弊端、歌颂光明、关心民生和国家安全等封建文化的局限性,但大量的创作成果仍不失为推动历史进步、激励未来作家的力量。
5.崇尚科学,面向世界,响应时代潮流,扬弃儒家封建保守思想,努力认识世界,注重吸收西方科学文化,以改变他国。黎庶昌是贵州放眼世界的第一人,他的《西部杂志》希望移风易俗,启迪民智,振兴国家;向清廷建议的“任意用西法”的七项措施,都是富民强兵、救国救民的重要意见。
六、关心地方生产,着眼于繁荣富民,正真总结了农村种桑、养蚕、筑巢、织丝的特殊技术,写成了《蚕茧集》一书,在全国出版流通;他的女儿郑还亲自教四川大宁的农民养蚕致富。仁者爱人,这是沙滩文化的另一种影响。
总之,滩文化内容丰富,门类众多,影响深远,不仅是贵州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库。渝黔高铁在新洲镇设立遵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