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起源探源】壮族的起源

壮族起源初探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西武鸣县马头镇安阳元龙坡出土了大量商周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在一些陶器中,有一些类似于甲骨文的符号,一些坟墓被建成船形,内置压舱石。一次出土如此多的商周文物,在岭南地区尚属首次,引起各方关注。引发了对传说中的洛越古国的新一轮研究。中共武鸣县委、县政府出版了《中国壮乡武鸣骆越文化》丛书,CPPCC也出版了《武鸣文化遗产丛书》,均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商周时期的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许多文物只能由皇室成员拥有。围绕这些文物的来源,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壮族先民做的产品是土特产,但我认为武鸣乃至广西都没有玉石矿。这么多玉器是哪里来的?第二种观点认为,这是商纣王送给骆越王的礼物。这也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1)只能送一两件礼物,而出土玉器有几千件,不可能送那么多;(2)不可能把武器当礼物送,但是大量出土的武器是从哪里来的?第三种学者是谨慎的。这种态度的代表是的秦先生。秦先生在《专题发掘》一文中说,广西商周文化与洛越古都;“武鸣县马头镇泉增村庙口村原有的大明山庙已被破坏,但唐代的石柱仍可见。可见该寺历史悠久。据几位老人说,商纣王和妲己原来就供奉在庙里。

奇怪,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祭祀商纣王和

妲己的寺庙怎么样?没想到会在这里听到!

我们为什么要崇拜商纣王和妲己?老人们说,古代有“天书”之规。这个传说当然不是信差,但里面有什么历史的足迹或者线索吗?.....这不禁让我深思...在商朝,从王堂到最后一个纣王,有30个国王通过盘庚迁殷。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很大的成就。为什么不祭祀那些功勋卓著的君王呢?为什么不祭祀这个暴君,亡国之君?一定有我们还不知道的特殊原因。如果把这个问题和马头发现的卤化铜、壮族的民俗联系起来,或许就能找到答案。(见《武鸣文化遗产集》(第二册),第612、613页,武鸣县政协编,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这两年断断续续看了这两个系列的文章。我发现有些观点在道理上是不合理的,于是我写了一些批判的文章,寄给了县CPPCC和县文化局(因为不知道有关专家的地址,所以没有寄出)。为了找到“蜘蛛线索”,我又看了一些相关的文章。

我终于找到了蜘蛛的踪迹。在苏华清河杜撰写的《洛岳古都的发现与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分析》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据黄全安考证官说,多年前,马头有个地名,壮语叫‘哈丁’。很多汉人不会说壮语,看不清地名。”哈丁“是官员休息的地方。”哈”是官方的意思,袁隆坡也叫“那霸”。在我看来,这里所说的“鼎”不是供官员休息的地方,而是供官员或官员取水的地方。武鸣山塘水库众多,人称“丁”。比如马头的木丁水库,县城的丁罗水库,镇上建的标定水库,都是比较有名的,都建在“固定”的地方。

起来吧。在字典中,正确的写法是“听”,在壮语和汉语中读音相同,意思相同。中国有些地方也以“亭”(厅)命名,如北京官厅水库、湖北汀泗桥、福建长汀市汀江等。由于他们误解了“丁”的意思,我有了另一种想法。壮语和汉语词汇中有没有称呼相同的词?为此,我开始整理汉语和壮语称谓中一些基本术语的异同,并尝试用壮语来解读一些古代史。

经过初步的梳理,我发现很多古代汉字的读音基本相同,意思相同或者相差不远,只是时代变了。有些古文字已经被汉族人使用和遗忘,但壮族人一直坚持自己的本名。经过初步的梳理,我得到了以下的观感:

(一)壮汉原来是一家人;(2)强男强女说同一种语言(我称之为汉语言,时间是从争鹿之战到牧野之战);(3)汉字的初级阶段是以华夏音为基础的,至今仍被壮族人使用;(4)商纣王并非自焚而死,而是由海路到达珠江口,然后沿西江北上至广西武鸣县,定居马头镇;(5)壮族的祖先不是广西土著,而是随商纣王逃到广西的中原人。

以下是我初步梳理的情况:

首先,我们从历史人物说起

研究历史离不开历史人物。这里有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1,蚩尤。在壮语中,“蚩尤”就是“我们”的意思。蚩尤部落酋长召开动员大会时,一定会号召:“蚩尤”(我们)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死。其部落平时说话“蚩尤”不绝于耳,所以人们称这个部落为“蚩尤”。

2.大禹。在禹的时代,人们的名字都是简单的词,如尧、舜、齐,

杰等于为什么有两个字的名字?这个需要研究。

(1)中国古代,从黄帝到溥仪,没有一个皇帝被称为国王。史书记载,禹就是禹,没有“大”字。为什么?原来,在壮语中,“大”的读音指的是河流,而不是形容词,“大禹”指的是禹带领群众挖掘的一条河流,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那些河流称为“大禹”。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黄浦江(又名)是为了纪念春天的黄力竭,苏州的胥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广西的柳江是为了纪念柳宗元,河西走廊到新疆的柳林称为“左”是为了纪念左...另外,在历史上,中国也有以地名为名的习惯。比如李鸿章被称为“合肥”,因为他是。

(2)明确了“大禹”一词的来源,可以明确两点:一是从词的结构来看,把“大”(河)放在前面,把“禹”(人名)放在后面,符合壮语的使用规律,如猪肉叫“猪”,大树叫“树大”。说明当时群众讲的是壮语。其次,对于余的治水理论,国内外都有批评说,原始社会生产工具非常落后,人少,不可能治水。我不认为余灿治愈了大江大河。但是要知道,在原始时代,黄河中下游肯定到处都是沼泽,一下雨就涝,无法居住,不适合耕种。但这种地形比较平缓,水也不深。挖个一两米深的沟把水排掉就行了。禹治水工程就属于这一类,也叫小流域治理。

3.伊尹。

伊尹曾经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国家的奴隶,但是他又矮又小。商汤知道后,就向辛国君的女儿求婚,要伊尹嫁给他做奴隶。辛国君答应了商汤的请求。商汤得了伊尹后,马上做了宰相。在伊尹的帮助下,商汤消灭了夏朝。商汤死后辅佐了商朝初期的四位商王,成为五代元老,为商朝的长治久安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古代第一名将。在翟、于海地先生主编的《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第10页,有这样一段对伊尹的描述:“阿亨实维实影响商王,这是对伊尹担任“阿亨”官职辅佐商王的功绩的赞颂”。

在这里,什么是“阿亨”并不清楚。在武鸣壮语中(根据壮语实施方案,武鸣壮语为壮语标准读音),“阿横”应读作“哈洪”“哈”,“洪”为大。翻译成中文,就是大官。作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官够大的。这是一个。其次,把官(哈)放在前面,把(宏)放在后面,大官叫“官大”,符合壮语的规则;第三,这是一首赞美宰相的歌的歌词,语言当然是商朝的国语(或通用语)。可见,今天的壮语是当时的国语;第四,再次证明“大禹”指的是河流,不是人,“宏观”是伟大的。那时,“大”作为形容词还没有出现。

4.妲己。

妲己这个名字是壮族女人的名字,一般没有争议。在秦权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之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第108页有这样的描述: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狐狸精首领”,妲己可能会觉得委屈,还有关汉卿为窦娥报仇,但不知苏妲己何时才能戴上这顶“狐狸精”的帽子。

在这里我想说两点:

(1)商朝没有姓。即使在春秋时期,孔子的父亲也不姓孔,秦始皇的儿子,一个叫夫差,一个叫胡亥,也没有姓。那为什么叫她苏妲己?原来,在壮语中,“苏”是善良的意思。苏妲己是“善良的妲己”。

(2)在洛越古国的研究中,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洛越古国的国王是一位美丽、善良、勤劳的王后。龙母的故事作为洛越文化的核心,流传甚广,各地都有龙母庙,数量远超孔庙。这个故事的原型显然是妲己,她在故事中被尊为龙母,到处受到崇拜。母乐器存在于世三千年,世界上只有苏妲己!

二、壮族名和商代名的由来,

壮族,一个古老的文字民族,在宋代已经出现。因为“通”是一个生僻字,所以很多人用“通”字,“通”字有贬义,周总理发现后才改为“庄”。

为什么叫壮族?原来,在壮族社会,除了农业,各行各业都加了“商”字,如卖米粉、杀猪、泥水匠、卖酒的、医生等。“上”是什么意思?原来“尚”是对新行业员工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老板”、“师傅”、“先生”。在商朝,各种手工业和商业

相当发达,虽然不清楚商朝人是不是这么叫的,但壮族名字的由来与此密切相关。在壮语中,商和庄是同音,都发“上、上”的音。而且很符合商朝的名字,商朝的名字可能也是一样的!

第三,整理一些原始汉字。

1,列。壮族人称房子为“篱笆”。现在在南宁和桂林都买了房,也叫买“吧”。古代中原也称那些茅草房为“栏杆”,一些古诗中也不时提到“栏杆”,比如“倚栏杆”。现在中原地区也把牛住的地方叫做“牛棚”。后来有了秦砖汉瓦,人们居住的地方也逐渐改名为屋、宅。专栏被遗忘了。

2,砰。当古人建造茅草屋时,他们用树枝做门。这种柴门叫“彭”。后来,有了阿沁砖汉瓦,门是木制的。这种用木头做的门,后来逐渐改名为门,不叫“砰”了。即便如此,秦始皇在广西兴安修建灵渠时,为了调节水位,在渠道上设置了开关,称为“斗门”,既是水桶又是门。后来大型水利上的开关不叫斗门,叫锁、闸等。但是有很多小规模的水利工程叫斗门。这是为了水门事件。在社会中,门的功能已经被广泛地扩展。除了门,还有宗教的门派,科学的范畴,天地有门,国有门,机器有阀,足球有阀,人有命,脑有招。在壮语中,自古以来只有一个“贡”。

3.宏观。在壮语中,“宏”就是大的意思。比如“南宁下大雨”说是“南宁下大雨”,不懂的人会说“南宁怎么下红色的雨?”再比如:“那块旧黑板不够宏观”,不懂的人肯定会说:“世界上哪有黑红相间的黑板?”“宏”是本原的,后来由汉字“大”、“微”等衍生而来。壮族也

它是坚持宏字的,所以汉人不懂它。

4.宽。宽读音与壮汉相同,但在汉字中衍生出大、宽、广等词,与宽字连用,大大拓宽了其功能。

5.鲁。在壮语里,船叫鲁。马头镇有个地方叫古卢。这里的“古”字应读作“果”,因为壮族民间评书又叫“讲果”。另一方面,在壮语中,“果”和“捆”都是扎的意思。“古鲁”之地在古代应该是渡口,故名马头。

从字形上看,陆字两头小中间大,是一个船形,是一个形象字。商代“捞杀全家”的故事大概是鲁南纵横交错的河网所致,梁名不虚传。正因为如此,那里造船和水运发达,所以被称为鲁国。在后来的历史中,划船又叫摇橹,所以在古代,水运叫陆,船叫后来。此外,鲁的古名在辞书中也能找到。《新华字典》(10版)鲁的繁体字有不同写法:咋,?显然,作为划船工具,桨字在木字旁边,而作为船,桨字在船字旁边。你为什么这样写?可能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公布“船”这个词。“船”字诞生后,人们喜新厌旧,将其打入冷宫。这是其中之一。其次,《新华字典》第635页对“胖”字的表述也可见一斑:“胖:”船与船头相连,也指首尾相连的船。“壮语的读音是‘陆淑’,‘蜀’是系的意思,‘鲁’是船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系船的意思,意思很明确。

除了以上,我还找了一些发音相同,意思相近的壮汉:坤(夫)、雅(妻)、姨、嫂、裆、摆、楼、帮、绳、粘、散、帽,对了,够了,书桌、凳子等。

锅,床,斧子,洋葱,大蒜,艾蒿等等。

由于壮士语言文字的巧合,以及当地老人的说法,大量出土文物相互印证,现在可以认定壮族先民来自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