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发掘历史是怎样的?
1959年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许先生率队对西域“夏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揭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考古学家对二里头遗址进行了几十次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1977年,夏鼐先生根据新的考古成果,将这类文化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东西长约2km,南北长约1.5km。它包含了从大约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到东周和东汉的文化遗迹。这个遗址的繁盛时期是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的夏文化时期。考古学家称其主要阶段为“二里头文化”。
从1960至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对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建立了1至4个文化框架序列,揭示了1号和2号宫殿基址,发现了青铜冶铸遗址,清理了不同级别的墓葬,确定了遗址的大都市区性质。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考古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性发掘,包括一个铜铸造车间的遗址;发现了许多建筑遗址和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和绿松石。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2001,专案组对宫殿区进行了系统的钻探和发掘,发现并清理了多处大型建筑地基;对宫殿区内及周围的道路进行了追踪,在宫殿区外发现了纵横交错的道路。2003年春,对发现的道路进行解剖挖掘,发现了宫城城墙。2004年,在宫城南部发现了另一座建于二里头文化第四期的大型夯土墙和绿松石器皿作坊。
2011年,经过考古人员一年多的考古发掘,又发掘出一处保存完好的早期大型夯土基础遗址。该基址朝南,总面积超过265,438+000平方米,由至少三个庭院、一个东围栏和一个东围栏组成,至少建造或增加了三次。考古学家推断为二里头文化二期,距今3600年至3700年,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多院落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在宫城东北和宫殿建筑群以北发现了一个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巨坑。据专家介绍,该遗址为探索偃师商城相关祭祀制度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