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历史上最大的台风

汕头历史上最大的台风:强台风珍珠。

“珍珠”的前身是2006年5月6日5时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级的热带低压02W。5月9日14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级为热带风暴,命名为“珍珠”。20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级为热带风暴,随后珍珠于5月11日登陆菲律宾。台风珍珠于5月12日离开菲律宾进入南海,随后迅速加强为强台风(50米/秒)并转向正北。

5月8日01: 20,台风珍珠在广东汕头南澳岛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35m/s(台风级),随后迅速减弱。当日14时,联合台风预警中心将其降级为热带低压。20时,中央气象台认为其已减弱为热带低压,退化为温带气旋,对其停止编号,直至19日8时。

台风特征

台风“珍珠”的特点是影响早、强度强、路径奇特。台风“珍珠”在春末登陆华南,是较早影响大陆的台风之一,比6月20日的平均初始影响日提前了1个多月。台湾省“中央气象局”表示:台风珍珠奇特的L型路径,在过去60年5月记录的台风中是独一无二的,其奇特L型路径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

“珍珠”开始时,受台湾省附近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影响,一直稳步向西北方向移动。之后副热带高压东退,但受底层东北信风影响,仍采取向西行进的路线,只是速度有所减缓。随后,副热带高压再次西伸,控制台湾省,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导致台风向北移动。

台风珍珠在登陆前,在副热带高压和北侧西风槽的引导下转向东北,逐渐转为温带气旋。此外,“珍珠”经过菲律宾时底层没有受到严重破坏,而且此时南海季风没有爆发,SST超过30℃,垂直风切变很小,辐合辐散很好,这使得“珍珠”成为南海罕见的台风。但后期干燥空气的影响,使其出现了明显的双眼壁结构,这在云图上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