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生活:沃伦·巴菲特是如何炼成的
1930,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他家祖祖辈辈都在奥马哈经营一家杂货店,由于经营有方,杂货店的生意一直很好。但是巴菲特的父亲并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而是在1931大萧条时期特立独行的开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受父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巴菲特从小就对赚钱感兴趣。
6岁的时候,当他的大多数朋友还在大街上调皮捣蛋的时候,巴菲特已经靠卖口香糖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虽然他每包口香糖只赚了2分钱,但这足以打动一个6岁的孩子。后来巴菲特也陆续卖过二手高尔夫球、花生、爆米花,但都是小打小闹,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商业启示。
而真正让巴菲特找到赚钱的门道和乐趣的,还得归功于他送报纸的经历。巴菲特12岁时,父亲在国会议员大选中获胜,举家迁往华盛顿。尽管巴菲特不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但他很快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欢并擅长的工作,那就是为《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报》送报纸。
在送报纸的过程中,巴菲特不仅起早贪黑,埋头苦干,而且讲究方法,懂得变通。比如,为了防止顾客不给报纸钱,他会主动给电梯小姐小费,让他提前知道订报纸的家庭什么时候搬走;再比如,他还会主动劝说负责报纸路线发行的经理给他分配一个订户较多的高档小区。
这样算下来,仅仅是送报纸,巴菲特在65,438+04岁的时候就已经攒下了65,438+0,000美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12岁可以说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也是在这一年,巴菲特和妹妹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只股票,美国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他们总共买了三股,每股38.25美元。
和大多数股市新人一样,巴菲特对这只股票一无所知,只知道这是他父亲多年来最喜欢的股票。巴菲特买入城市服务公司优先股后,股票开始大幅下跌,这也让他第一次尝到了投资的风险和压力。
因此,当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开始涨到每股40美元时,巴菲特迫不及待地卖掉了。然而,令巴菲特遗憾的是,城市服务公司的股价很快就涨到了每股202美元。
这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资经历。虽然他没赚多少钱,但他从中学到了很多。比如,不要太在意买股票的成本;再比如,不要急于抓蝇头小利,要有耐心,放长线钓大鱼。
此外,在这个阶段,巴菲特也深刻地明白了另一个道理。由于父亲在大选中落败,巴菲特调回了家乡。回来后,巴菲特不仅申请了《林肯日报》的地区总监,还管理了50多个小报童,并继续探索股市投资,购买了一些股票。
19岁的巴菲特,有着更加独立的股市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投资眼光。
通过对大量财务数据的分析,他认为汽车制造商西泽-弗雷泽公司的经营状况正在恶化,未来不排除破产的可能。
于是,在希泽-弗雷泽公司股价下跌之前,巴菲特从别人那里借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全部卖空。当希泽-弗雷泽公司的股票大幅下跌时,巴菲特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回,返还给别人,最终达到从中赚取差价的目的。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股市中常说的“做空”。
1949,19岁的沃伦?巴菲特毕业于内布拉斯加商学院,而此时,他的资产已经非常丰厚。
其中他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个农场租给一个家庭经营,还有他买的一些股票,还有存款10000美元。
要知道,1949中的10000美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美元,对于任何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巴菲特大学毕业后,并没有急于投身商界,而是选择申请哈佛商学院的硕士学位继续深造。他希望从哈佛大学获得职业发展所必需的声望和人际网络。巴菲特信心满满,期望凭借自己的股票知识在面试中取得好成绩。
然而,结果哈佛大学毫不留情地把他拒之门外,甚至没有给他展示股票才华的机会。
然而,巴菲特并没有气馁,而是立即寻找新的学校。在看哥伦比亚大学的宣传册时,他发现了自己的偶像——华尔街著名的投资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恰好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任教。兴奋之余,巴菲特立即开始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
因为他的申请充满了个人特色,巴菲特最终被录取了。在哥伦比亚商学院,巴菲特不仅学到了最前沿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理念,还经常有机会与华尔街知名的金融大亨交流。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巴菲特终于以前所未有的A+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
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巴菲特自愿到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但多次被拒。后来,在巴菲特的坚持和努力下,格雷厄姆终于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两年后,26岁的巴菲特带着174000美元回到奥马哈,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起初,他的伙伴都是家人、朋友和孩子。后来由于巴菲特公司投资回报可观,越来越多的合伙人加入进来。
到1961,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已经发展到十一家,投资回报率高达46%。然后在1962年,巴菲特将所有合伙人公司合并,重新成立巴菲特有限合伙公司。新公司净资产总额达到720万美元,其中超过13%的财产属于巴菲特个人。就这样,巴菲特在35岁之前实现了自己的百万富翁梦想。
那么巴菲特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实现财富爆发式增长的呢?这主要得益于他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在早期投资阶段总是遵循格雷厄姆的“烟头法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烟头法则”。在格雷厄姆看来,那些便宜又没人爱的股票,就像扔在大街上的烟头一样。它们虽然看起来一文不值,但依然可以被点燃,也可以让人再吸一口,榨取最后一点价值。
正是在“烟头法则”的指导下,巴菲特从1956到1962先后投资了美国国家火灾保险公司、美国国家证券公司和马拉开波石油勘探公司。这些公司也恰如其分地扮演了“烟头”的角色,为巴菲特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回报。
我们在第二部分可以看到,巴菲特在早期投资阶段一直信奉“烟头法则”。他总是愿意找到所有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在股价上涨到真实价值时卖出。
虽然巴菲特在弯腰捡烟头的时代赚了很多钱,但他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投资经历。比如在出售奄奄一息的登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时,遭到全镇人的反对和围攻;再比如,为了挽救奄奄一息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巴菲特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最终,该公司依然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幸运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巴菲特遇到了他的事业伙伴查理·芒格。
芒格和巴菲特在投资理念上相互欣赏,但又略有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对风险的态度。受格雷厄姆和他父亲的影响,巴菲特对风险持悲观态度,为了避免太大的风险,他会错过获利的机会。另一方面,芒格认为这个市场充满了机会。只要有一定的胜算,就可以冒一些风险。与其总是弯腰捡烟头,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家有潜力的公司。
在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开始重新审视“烟头法则”,他深刻认识到这种只关心股票价格而忽视公司经营管理的投资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于是,巴菲特开始抛弃格雷厄姆悲观的投资理念,不再只看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等账面数字,而是着眼于芒格这样的公司的无形资产。
比如关注企业的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独特的竞争优势等等。然后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好的公司。在这种投资理念的指导下,巴菲特的投资生涯进入了成熟阶段,先后投资了美国运通、迪士尼公司、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公司。这些公司不仅能在未来给巴菲特带来很高的投资回报,还能很好地发展自己的业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运通公司,在巴菲特1963投资收购的时候,还深陷商业交易的丑闻。到了1965,美国运通公司的股价凭借公司多年积累的口碑和品牌效应,涨到了每股70美元,当然也给巴菲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此外,正是因为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从“烟头法则”转变为“潜力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才得以发展壮大,最终从一家19美元股份的纺织公司成长为26万美元股份的世界级投资公司。
需要补充的是,巴菲特现阶段一直坚持一个重要的投资理念,那就是“安全边际原则”。所谓安全边际原则,就是股票市场具有不确定性,投资前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给自己留有足够的空间,最终保证投资不会因为失误或市场变化而经历太严重的失败。
可以说,巴菲特的精准投资离不开“安全边际原则”。同样,也正是有了安全边际原则作为底线,巴菲特才有信心在同一只股票上下大注。
《雪球》分为两卷。今天我们讲了第一册。下次我们继续讲第二卷。你怎么看待巴菲特?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