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湖的历史

湖中有30多种鱼类,主要是鲤鱼、鲫鱼、鲶鱼等经济鱼类。此外,该湖还盛产白虾。呼伦湖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也是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春秋两季,从南到北来的候鸟种类繁多。

据初步统计,呼伦湖地区共有鸟类17目,41科,241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1/5,包括天鹅、鹅、鸭、鹭等,其中不乏珍稀鸟类。其中丹顶鹤、白鹤、黑鹳、大鸨、金雕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世界上有15种鹤,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有5种,是这些鹤科中的白鹤。丹顶鹤和白枕鹤已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这片湿地成为它们的重要避难所。

此外,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湖)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额洛木河)成为鱼类栖息繁衍的天然有机水系,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渔业生产。乌尔逊河中游的乌兰泡水生植物极其丰富,成为鲤鱼、鲫鱼的主要产卵场。

6月165438+10月,湖面开始结冰,几天就冻了几千平方公里的湖。这个时候,是每年最繁忙的捕鱼季节。每年70%的捕获量都是在这种寒冷的天气下完成的。湖岸沿线旅游景点众多,活动丰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骑马;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漫步,或者开着原始的乐乐车漫游。还可以在呼伦湖划船,钓鱼。

旅游点上,砖木结构的蒙古包形多功能厅,建筑面积520多平方米,高20多米。大厅宽敞明亮。成吉思汗画像摆放在厅门对面,墙壁上镶嵌着一系列成吉思汗版画。大厅和蒙古包可同时容纳600人就餐,还可以举办舞会和小型音乐会。大殿两侧有24个蒙古包。蒙古包由四根色彩鲜艳、金碧辉煌的盘龙柱支撑,宽敞明亮,高贵、开阔、尊贵。挂毯壁画制作精美,图案简单,色彩鲜艳。牛、马、羊、骆驼栩栩如生,家具、茶具充满民族特色。在这里,你可以吃一顿草原风味的全羊宴,比如手抓肉、炒羊肉、炒羊肚、烤羊腿、羊肉串、炒心肺、炒丸子、羊尾巴、羊肉汤等。,也可以在湖水中煮熟吃。这汤像牛奶一样白,而且很香。

还有马匹和骆驼供游客骑行,还有车乐和李蜜甘车。在这里,你可以参加口径枪的有奖射击比赛,猎杀野鸭。游客可以在湖边钓鱼,划船,观看赛马,蒙古摔跤和乌兰齐木表演。参加草原篝火晚会是最有诗意的,游客可以尽情歌舞。在小店里,还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河流断流

呼伦湖“粮荒”水位下降

为了让游客领略呼伦湖的极致风光,在远离岸边的湖中修建了一个小亭子,游客需要乘船登上亭子。还建了两条从岸边到湖边的步行索道。因为湖水干涸,亭子离湖有几十米远,游客可以步行,不用坐船。两条索道大部分已经损坏,因为索道只有一小部分还在水里。

对呼伦湖来说最重要的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的肯特山东麓。由于蒙古国荒漠化严重,这条河在2007年底一度干涸或与全国600多条大小河流断流,是呼伦湖水位下降的罪魁祸首。

生态退化

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湖泊水位不断下降,水面减少约300平方公里,导致湿地萎缩,湖区生态环境退化。从2000年到2009年,呼伦湖水位下降了4.6米左右,平均每年下降50厘米!呼伦湖水域面积减少了477平方公里,比历史最大面积2339平方公里减少了20%。对应的湖泊蓄水量不足70亿立方米,是历史最大蓄水量6543.8+038.5亿立方米的一半。

盐度上升

4.6米的水位落差对呼伦湖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它很平缓,仅1米的落差就会大大降低呼伦湖的蓄水量。蓄水量的减少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湖水的Ph值从60年代的8.5上升到9.1,碱度从每升2.28毫克当量上升到11.09,含盐量从0.7‰上升到1.6‰。碱化的湖水使三种鱼灭绝了。分别是鳞翅目远志、蒙古红优虎和哲罗鱼。

草原荒漠化

数据显示,呼伦贝尔沙化土地面积已达654.38+0.3万多公顷,上升为全国第四大沙地,形成三条不规则分布的沙带,面积达88万公顷,其中流动沙地4万公顷,半固定沙地6万公顷,潜在沙化面积近300万公顷。沙漠化之后,草场变得极其便宜,一亩沙漠化草场三年的租金也就三四块钱。

上世纪90年代初,新巴尔虎左奇的草、沙、林比例为8: 1: 1,2009年已经变成6: 3: 1。左奇新巴尔虎的三条沙带也逐渐发展成为三块沙地。

导致呼伦贝尔草原三条沙带的罪魁祸首不是天气干燥或过度放牧,而是对樟子松的过度砍伐。俄罗斯的蒙古舞曲:

1886年期间,俄国夺取了中东铁路的修建权,在新左旗铁路以南的乌力吉图至哈拉干图一带掠夺了一片完整的樟子松林带,使这片与海拉尔河基本平行并延伸至海拉尔西山的樟子松林被彻底砍伐。原来固定在樟子松林中的沙丘变成了半固定沙丘,后来逐渐变成了沙带。1992年6月呼伦湖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4万公顷,位于中国中蒙俄三国交界处。它是跨国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蒙古的达乌尔自然保护区、俄罗斯的达乌尔斯克自然保护区一起构成了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施呼伦湖水资源配置和水环境治理工程,从海拉尔河调水补充呼伦湖水量,恢复湖区湿地,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

从1999至今,内蒙古气象局利用卫星遥感对呼伦湖水体进行了11年的连续监测,2010年呼伦湖开湖时间比2009年晚了5天左右。监测显示,呼伦湖面积在过去的11年间一直在萎缩,已不足1800平方公里,面积减少了约620平方公里。呼伦湖的水环境也在逐年恶化。2010观测水位比2009年同期低0.171 m,透明度28 cm,比2009年同期低1 cm。

呼伦贝尔不遗余力拯救母亲湖。在三大河流水源不足时,呼伦贝尔市启动了“引河入湖”工程,直接从海拉尔河修建导流沟,将河水引入湖中。这个“引河入湖”工程花费了当地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每年可以为呼伦湖补水7.5亿立方米!此外,引水渠每年可为沿途的田园草原提供3亿立方米的灌溉用水。

为了保护湖里的鱼不灭绝,呼伦湖渔业公司甚至自告奋勇封湖养鱼。他们宁愿短期内没有收入,也要保护好这个湖的生态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5月30日,呼伦湖水位比最低年份上涨1.77米,水域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204.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恢复到2002年的面积,达到2043平方公里。呼伦湖保护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