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对国民经济和股市有什么影响?
高油价与中国经济
目前,中国进口的原油占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国内原油定价基本与国际市场保持同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国内油价的上涨。专家认为,油价上涨对中国国民经济整体不利。初步估计,高油价将拖累今年GDP 0.7至0.8个百分点。如果中国对国际石油的依赖继续增加,不利影响会越来越严重。
根据相关历史统计,国际油价每上涨1%一年,我国GDP平均会减少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中国GDP下降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中国GDP下降0.7个百分点,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损失约600亿元。
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此之大。主要原因如下: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对石油及以石油为基础的产品需求旺盛,进口量大,而出口的制成品多为普通商品,市场竞争程度高,价格难以与石油同步上涨,无法转移高油价的影响,只能独自承受和消化;虽然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目前我国成品油市场发展程度不高,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没有相应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而是被动接受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耗处于较高水平。单位GDP的石油消耗量高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美国和中国的GDP分别为8万亿和1万亿美元时,原油消费量分别为4.8亿吨和2.4亿吨。所以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大。
由于国内油气产量增长缓慢,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03年,我国对外依存度达到36%,预计2010年提高到50%左右,2020年达到60%。资源不足导致的油价风险是中国炼油化工行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以乙烯为主导的石化工业的发展,化工用油短缺的矛盾将日益突出。据预测,如果我国原油加工能力与乙烯产量之比由目前的40∶1降至20∶1,对化工用油的需求将翻倍。石化原料自给的难度也会加大,进口部分化工原料油在所难免。随着国内成品油市场按WTO协议条款的开放和关税的逐步降低,国际油价风险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虽然中国已将石油开采纳入石化一体化产业链,但高油价会增加石油开采企业的利润。但为了保护和合理开采国内有限的石油资源,国家对石油开采实行集中垄断经营,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企业参与石油开采。其中,中石化的原油加工能力远大于其原油生产能力,也需要大量进口原油。石油开采获利的企业数量仅占整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一小部分,高油价对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的影响是不利的。
高油价对化工企业的影响也有其特殊性。一方面,高油价导致石油生产的石化产品价格上涨,而这些石化产品很多是化工企业的原料;同时,由于价格效应,石油价格上涨也引起了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的上涨。有数据显示,今年9月上旬进口乙烯价格比8月底上涨30.5%,丙烯上涨9.6%,丁二烯上涨8.4%。目前企业获得的煤电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 ~ 100%。化工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能源价格上涨不仅导致燃料和动力成本上升,而且由于能源是许多化工生产的基础原料,化工企业不得不承受更大的价格上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