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泉历史建制的演变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代属蜀管辖。

东阳县、灵池县为唐朝所治(《四川县志》、《元丰九田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灵池县,因县南支的一座山边的一个泉池而得名,叫灵池。

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改为灵泉县,属成都府。粉东山随着县名的变化而更名为“灵泉山”,直至元代。

元代建立了陆路驿站。

明代改称“龙泉”,并在此设驿站,原名“龙泉驿”。洪武六年(1373),省灵泉县入简县,继龙泉镇(《中国历史地图集》)。郑德八年(1513),设立龙泉镇巡检司(建阳县志、四川县志)。同一时期,灵泉山改名为“龙泉山”。

清康熙六年(1667),继续在四川设置大规模驿站,分为北、南、东、西四路。“东路起于建州龙泉驿,止于奉节小桥驿(《四川通史》)。本期的“龙泉驿”不仅仅是站名,还有地名的意思。清末邮电事业兴起后,驿站废弃,“龙泉驿”成为历史地名,沿用至今。

民国初年,建阳县行政分署迁址。

1956 65438+10月,原建阳县命名其辖区时,以区公所名称命名为“建阳县龙泉驿区”。1959年划给成都建新区时,区人民委员会驻地龙泉驿仍定名为“成都市龙泉驿区”。

1959简阳县龙泉驿区和华阳县大面、红河、西河、青龙乡纳入成都市建设龙泉驿新区。

1960,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龙泉驿区。

1976建阳县洛带区并入龙泉驿区;2005年4月,龙泉驿区黄图镇回龙村(含金三角社区)划归成都市新都区管辖。

2009年,龙泉驿区辖12个街道、乡镇,即龙泉街道、大面街道、石岭街道、同安街道、白鹤镇、洛带镇、西河镇、黄图镇、红安镇、山泉镇、茶店镇、万兴乡,共81个村,54个社区,60个村。

1997,面积558.7平方公里,人口45.1000,辖11镇8乡。区政府设在龙泉镇。

1999,龙泉驿区辖13镇6乡:龙泉镇、大面镇、洛带镇、白河镇、西河镇镇、红河镇、同安镇、狮岭镇、茶店镇、文安镇、义和镇、黄土镇、西平镇;龙泉乡、平安乡、万兴乡、清水乡、山泉乡、长安乡。

2000年,龙泉驿区辖16镇3乡。

65438年6月+10月65438+2003年3月,龙泉驿区文安镇更名为红安镇。

2003年2月8日,西平、义和镇建制被撤销。扩大部分镇行政区域:西平镇全部天河街社区居委会、田萍村、黄连村、阙家村、大龙村、清水村,鹿角村2、3、4、5、6、7、11组,大林村1、2组,黄土镇光大村9、6544组。西平镇鹿角村1、8、9、10组行政区域划归黄图镇管辖。西平镇大林村9、10、11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洛带镇管辖。西平镇大林村3、4、5、6、7、8组行政区域划归同安镇管辖。原义和镇的西江村、鸿福村、回龙村、常亮村、新公桥村、红安村、金三角社区居委会、保滩社区居委会划归黄土镇管辖。元和镇三合村行政区域划归红安镇管辖。

2004年9月8日,撤销平安、龙泉、红河、大面、狮岭、同安、兴隆、金龙8个镇和清水乡。原平安、龙泉、红河、大面、狮岭、同安6个镇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设立4个街道办事处。将兴隆镇行政区域并入白鹤镇;白河镇政府驻柏华路。将原金龙镇行政区域并入洛带镇;洛带镇政府设在五星街道。原洪河镇并入大面镇,成立街道办事处。将清水乡行政区域并入万兴乡;万兴场万兴乡政府。

2004年,龙泉驿区辖4个街道(龙泉、大面、狮岭、同安),7个镇(洛带、西河、白河、黄土、茶店、红安、山泉),1个乡镇(万兴),44个社区委员会,169个村委会。面积55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27人。

2005年5月10,青白江区王龙镇新沂、双柏、郭煌、花园、石庄、长林6个村,龙泉驿区黄图镇回龙村、金三角社区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石板滩镇政府位于石板滩场镇东风西街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