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葡萄酒文化的论文

酒文化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以下是我为你收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论酒文化1

浅析中西酒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酒文化一般指酒文化,中国酒文化是酒文化。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中西酒文化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文化差异,文化

酒文化作为文化体系的一个方面,和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和地域差异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社会历史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根本差异。只有把握中西文化各方面的差异,才能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1.葡萄酒的起源

就酿造所用的原料而言,在中国早期文化起源的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农作物较为发达,所以人们用粮食酿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黄酒和白酒。在古希腊,巴尔干半岛,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境内多山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却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所以葡萄酒酿造成为了西方葡萄酒文化的代表。关于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就神话传说而言,西方的酒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据说他是第一个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人。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狄俄尼索斯,但一般认为是义帝或杜康是中国的始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

宗教方面,_ _ _ 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圣经中多次提到酒。耶稣知道自己的命运,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酒是我的血,并提醒人们,他们死是为了给人类赎罪。因此,基督_ _ _ _葡萄酒被视为圣血,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葡萄酒处于一种推崇和喜爱的状态。佛教在中国影响很广,佛教的教义是反对喝酒的。无论在家还是出家,戒律中都禁止饮酒。很多人听从佛教的教导,尽量控制饮酒。此外,中国白酒多为粮食酒,人们饮酒谨慎。

3.葡萄酒容器的使用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关注程度都不太一样:酒器制造所用的材料、最终的造型和精湛的做工都不一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酒器的名称,如尊、壶、爵、窖、邑、邑、巴、?、bu等。,不胜枚举。中国的酒器很多,不仅仅是因为时代变迁带来的物质变革,更是因为在中国这个封建等级社会,酒器的使用被打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不同的酒器代表着不同的身份。西方国家的酒器种类繁多,但在某种程度上,西方国家的酒器主要是形状各异的透明玻璃杯。透明的高脚杯是西方饮用器皿的典型代表,但这些高脚杯的形状根据适用于不同葡萄酒的不同玻璃杯而有很大的不同,如郁金香形的细高脚杯、短梨形的白兰地酒杯等等。西方人对葡萄酒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中国。但是,中国的酒器更多的体现使用者的身份,而西方的酒器更多的是为了衬托酒本身的艺术性。

4.饮酒礼仪

中国和西方都有酒文化中的饮酒礼仪,但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中国的酒文化更擅长劝酒。中国人一起喝酒,一起喝酒的场面必然更加热闹。劝酒是中国人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敬酒方式和习俗。在封建社会,等级分明。当很多人一起喝酒时,卑微的人和年轻的人必须向德高望重的人和老年人敬酒。一顿饭下来,敬酒的次数很难计算。只是敬酒,敬酒词,敬酒姿势,别人喝多少,尊重别人,被尊重,这些都有很大的学问。在西方国家,民主和自我意识占主导地位,在饮酒方面也有所体现。首先,由于高脚杯的形状不同,拿酒杯的方式也不同,正确的姿势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在西方的餐桌上,喝酒的人也会互相举杯,但一次喝多少完全是自己的意愿。在一次正式的西餐中,敬酒的次数通常是一次,这次也是为所有在场的客人,所以敬酒是必不可少的。

5.酒的社会功能

西方人视葡萄酒为艺术品:葡萄酒的酿造被视为制造艺术品;把喝酒作为一种欣赏和品鉴艺术的行为,喝酒的兴趣在于酒本身,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西方人只是品酒不吃饭的场景。中国人把酒当作一种交流或表达感情的工具,也就是常说的“醉酒不关酒”。喝酒的兴趣不在于酒本身,而在于和谁一起喝,在什么心情下喝。一般情况下,中国人喝酒离不开桌子。中国人用餐时更注重菜肴,而酒自始至终都是酒的一种。但在西餐中,他们通常在吃沙拉和冷食时喝干白葡萄酒,吃第一道菜时喝干白葡萄酒、干红葡萄酒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类和家禽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葡萄酒或香槟。正式的宴会要上三五道菜,每道菜对应一种酒。此外,餐前还有开胃酒,餐后有威士忌、白兰地等鸡尾酒或蒸馏酒。这样的饭后,你总是需要五六种酒。

总的来说,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探究差异的原因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酒文化,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促进中西交流。

参考资料:

[1]米歇尔?爱德华。红酒鉴赏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侯·。形象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传媒有限公司,2010。

[3]杨乃骥。中西酒文化比较[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

酒文化随笔2

论水族酒文化

水族人自称“虽然”,中文翻译为“水”。他们是中国古洛越人的后裔和少数民族之一。ol(r}s})有古文字“水书”,历法“水丽”。水族现有人口40多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和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以三都县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喜欢吃糯米,除了部分糯米外,大部分都用来酿造糯米酒。水族的酒好喝,醇厚,尤其是三都县九鱼地区的九圩酒,远近闻名。在水族地区,酒在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和各种独特的风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使在生活中,水族人也把酒作为一种象征,象征着人们的生活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出生、结婚、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人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午、茅节的饮酒习俗

(A)葡萄酒和水族馆节

段杰在水语中称为“借端”。“段”的意思是“一年的开始”或“新年”;“借”就是“吃”的意思。所以,端节也可以直译为“吃年”,意思是“过年”。节日的日期是根据水历,以九月为一年的开始,节日定在九月的第九天,俗称水年?,。F3J(r}s}0)为了方便互访,节日在水族地区轮流分阶段举行。在水族的节日里,酒是必不可少的。

端节当天早上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裹鱼和糯米饭,煮了后端在祖先坟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的数量只能比来拜年的人多,表示要得到一个好兆头。天亮后,全民挨家挨户拜年,水语叫“尤端”。每到一家,大家都按辈分在酒桌前围成一圈。每个人都用右手把杯子或碗举到右边的人嘴边。大家同时喊“修”,于是从主人家开始喝,喝的人必须敬酒,然后在“修”的喊声中把自己杯子里的酒倒进下一个人的嘴里。这就是水族馆的“转酒”。

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调酒”的习俗。一般一个人只喝一个VI,然后把已经喝完的杯子递给下一个人。水族馆的“葡萄酒对葡萄酒”是不同的。虽然喝酒也是传播的形式,但是每个人手里都要有一杯酒。左边的人会把右手拿着的玻璃杯送到右边的人嘴里,直到它变干。水族人在回家接待客人之前会挨家挨户地喝新年酒。在水族的节日里,这种“换酒”并不局限于民间,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进屋后还要用最能表达热情的“换酒”来款待。

水族端节喝“转酒”的习俗,是氏族社会“一人得之,众人有之”的公共分配制度的体现,可以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也与水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来侵略的生活方式直接相关,也是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如今,水族节日的饮酒习俗已成为团结民族、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毛节

事实上,水族的“毛杰”和“端节”都是元旦。传统上,一直庆祝端节的地区不是毛杰,庆祝毛杰的地区也不是端节。毛杰在水语中被称为“借垒”,意思是吃垒。水族毛节的日期也是根据水族历法计算的,具体日期根据水历九月和十月(即农历五月和六月)毛节的日期分为四组。十月的水书被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季节”,辛卯日被称为“最平稳的一天”。毛杰的批次是按照惯例确定的。前三批毛杰节在荔波,第四批毛杰节除三都县的九阡、水格、秦州外,荔波的八仙、水围、永康等乡镇的水族也有庆祝。

在那一天,所有村庄的人们都会在村口El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口VI还有一种“酒吧酒”。水族的“拦门酒”是由三到五个年轻姑娘主持的。客人一到村口,姑娘们马上给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客奉上一碗“停门酒”,然后由青壮年上前迎客。水族馆待客一直有“酒为重,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理念。因此,在毛杰节,正如在端节一样,客人们会受到最热情的“调酒”。总之,客人要尽兴。他们喝得越多,他们的主人就会感到越光荣。

吃饱喝足后,各村的人穿着盛装赶到茅坡唱歌。这一天,不仅水村里过了毛节的年轻人会去毛坡唱歌,外村没过毛节的男女老少也会来参加盛会。在茅坡的灌木丛、草丛、岩石中,青年男女寻找自己喜欢的人唱歌,歌词是即兴创作的。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谈自己对对方的爱,如果相爱就可以见面结婚。这是毛杰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重要原因。

二、水族的酒与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他们有灵魂不灭的观念。喝好酒、爱酒甚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然应该像他出生的那个世界一样,让他在另一个世界喝好酒。所以老人去世后,水族祭祀中的酒是必须的,而且都是自己酿的。在三都县九千地区,不管家里是富是贫,老人在60岁的时候专门自己酿了一坛酒,然后用瓦罐密封。直到老人去世的那一天,他的后人才拿出来给亲戚邻居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就越醇。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享受,更蕴含着水族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心理。

出殡那天,酒是亲朋好友来参加葬礼时携带的最重要的东西。酒量不一,视丧主与丧主关系亲密程度而定,多则几十斤,少则一两斤。哀悼者把酒瓶或罐子放在棺材前的桌子上。如果酒太多,他们就把酒倒进一个大缸里,这样他们就可以拿酒来招待客人。但是亲戚带的酒不能全倒。你应该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留一点酒。因为在悼念仪式中,为了解除生者对死者的恐惧,寄托对死者的美好祝愿,酒在水族人的意识中已经具有了超现实的虚幻功能。既是出于避邪的心理,也是对主人家庭的祝福。酒坛留点酒也是福,对丧亲的亲人也是福。我每年都祝他们喝一杯。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人的心理特征之一,这在丧葬活动中尤为明显。

葬礼当天,水族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就是在唱祭祀歌的时候给歌者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有讲究。

所有亲人的葬礼结束后,哀悼者从家中搬出一张方桌,放在选定的宽阔场地上。一斤爆米花糖,两包糖,两块豆腐,一盘橘子,一盘苹果,摆在酒桌中间。男女歌手坐在一边后,送葬者将五杯酒放在歌手面前,然后将杯子全部放在桌边的空位置上,并倒满酒,供观众饮用。纪晨一到,小贾马上倒酒,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祀的歌。倒酒的顺序很有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然后是孝女,孝主的媳妇和孙子,最后是血亲的堂妹。水族丧葬中的这一习俗也反映了一种文化心理。他们非常重视孝道。邀请歌手演唱祭祀歌曲,一方面是对长辈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用歌曲表达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一种许多民族都喜爱的特殊饮品,显示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一个酿造历史悠久的水族馆,葡萄酒贯穿了婚姻的全过程。

(1)求婚酒和订婚酒

年轻的水族人有充分的恋爱自由,但无论是否自由恋爱,要结婚都要通知父母,男方父母会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L61(})水族馆求婚的过程很复杂。即使双方都有意向,也要至少求婚三次。

第一次求婚,媒人带了四颗红糖,第二次求婚,带了四颗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求婚都会被委婉拒绝,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第三次求婚就要精心准备了。第三次求婚带来的礼物是:一个崭新的篮子(里面装着10斤红糖,5斤糯米,一对手镯和一个银项圈,按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在二层,红糖在顶层的顺序摆放),酒(至少10斤),肉(至少5斤)。按照水族的习俗,第三次求婚后会吃聘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那一天。吃订婚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说明男方必须准备的礼物:一对手镯,一个银项圈,至少50斤红糖,30斤糯米,一坛酒(100斤)。

可见,在水族的求婚或订婚中,酒是必不可少的。

(2)婚礼上的酒

按照水族的婚俗,男方会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送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出门时请懂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婚宴上男方带来的彩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一对手镯、一个银项圈。结婚的时候,男方带的最重要的礼物是酒,没有酒就是礼物。

婚礼队伍到达新娘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场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也没人来劝。当女人杀了猪,第二次宴会开始了。这是主座。水族婚姻中的主座与很多民族不同,双方男女必须分桌。

按照水族的婚俗,酒席进行到一半时,新娘要在酒桌上敬酒。新娘先给父亲,称为“感恩酒”。然后媒人会过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马上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敬酒后,一般会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递过去,表示高兴。新娘倒酒的时候,男方来的客人喝完都会给红包,但是新娘的老乡喝完不会给红包。

第二天早上,新娘用红糖拌糯米粥招待客人,然后举行宴会。与此同时,新娘把自己想送的嫁妆都拿去祭祖了。新娘的嫁妆一般包括:一件水族的婚纱,一条猪腿,20斤糯米,两块布,至少要巧妙的双布鞋,10床棉花,一个衣柜,一匹马或者一头牛。

在双方约定的吉日,双方男子聚集在祖坟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收取新娘的嫁妆。代表通常是双方的兄弟。双方男子在接受聘礼之前,都要经过祖先葬礼之前的一系列庄严而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饮酒习俗。

1.发誓结婚酒。首先是双方兄弟代替新郎新娘上前喝“誓愿酒”,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人的哥哥:“现在你把你妹妹嫁出去。祝你幸福如东海,长命百岁。不要拿她当板子打干饭,不要拿她当毛巾,不要和她玩。”水语的中文翻译,下同。)

男人的哥哥:“现在你放心,我带她回去。当我来到我家,我会像一个仙女。我会好好待她,不和她玩了。”

然后媒人递过来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两个代替新郎新娘宣了誓,你说话算话。请喝下这杯?发誓结婚酒?。"

2.甜酒。喝完“宣誓结婚酒”,新娘家最有威望的村里长辈上前问新郎的哥哥,他喝的酒是甜的还是苦的。这时候如果他错答了“苦”,婚姻马上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女儿。如果他回答“甜”,他就得再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就是祝愿新郎新娘婚姻美满,所以很多人称之为“甜酒”。

3.红娘酒。翟老随后会尽力给媒人斟上一杯“媒人酒”,口才不太好的媒人会一杯接一杯地喝,于是水族的媒人不但会说话,还会喝酒。

4.叔叔的酒。媒人喝干了酒,翟老又倒了酒,对众人说:“追根溯源,先有祖先后有宗族,不忘祖恩。只有你叔叔有这些孩子。请上前喝一杯。”舅舅来接酒杯,一般都是谦让后喝。

经过祖先下葬前的繁杂手续,在接受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名称的酒,显示了水族酒文化的浓厚色彩。比如拿衣柜的时候,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拿钥匙的人会有一杯酒叫“钥匙酒”;在接被子的时候,绑被子的绳子在新娘哥哥手里,接绳子的人还要喝一杯叫“棉绳酒”的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酒席过后,大家一起抬嫁妆,男方的人也准备抬了。这时,新娘家会派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在拴马的地方等候,男方也会派一个早已安排好的代表来说理牵马。马旁边会摆几个八仙桌,都是三大碗酒。男方代表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因为忘记喂马而尴尬,要求男方代表喝桌上的酒而不是马。男方不能拒绝,而且一旦不想代替马喝酒,也不能把马带走。这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女方代表以马要去汤锅线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线喝了一碗酒。这碗酒被称为“汤锅酒”。

水族婚礼中牵马的人要把马牵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阻止的方法也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上面提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言善辩的人给马喝的酒会少,口才差的人喝几碗也引不了马,会闹笑话。水族饮用“马杰酒”的过程幽默生动,为婚礼增添了欢乐,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让人赏心悦目。

(3)婚礼和酒歌

在新郎家之后,还有午餐和座位。午餐也很随意,不劝酒。主要席位在晚上开始。在新郎家,最热闹的是唱酒歌,主要是女方桌的对唱。

主宴开始后,男方女歌手唱了第一首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为你斟酒,我为你斟茶。不知道阿姨会不会接受这杯酒?姐姐和姐姐* * *清哈,你好,你好!”(意译)女歌手唱道:“坐在你旁边要喝两碗,坐在你阿姨旁边要喝五碗,不能两个都不开心。我不能跟我妈学酒,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去找奶奶,让我说。如果我会说话,我们会一起笑。坐在餐桌旁,谁小气?我们一起喝吧!”每个人都举杯庆祝,然后继续唱歌。水族在婚姻生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会唱一个通宵,有的地区会连续唱三个晚上,比如三都县亭牌乡。

四。结论

中国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葡萄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中国处处酒香,饮酒习俗自古以来蔚然成风。在中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水族的酒文化独树一帜。

水族端午和茅节的"换酒"和"停酒"有不同的风味。葬礼时,依次为唱祭祀歌的歌者斟酒的习俗让人赞叹水族的孝顺,水族婚姻中五颜六色的酒俗让人发笑。由于特定的生活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体现在水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中,而且在水族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比肉重要”。如果客人来了,桌上没有酒,主人会觉得“不尊重”。可以说酒无处不在。登门拜访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欣赏以酒为谢,报恩以酒为情。在水族人的交往中,酒表现的不仅仅是物质馈赠的多少,更是人际交往和精神需求。由此可见,水族多姿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值得探究。

猜你喜欢:

1.中国酒文化与宴会礼仪论文

2.中日酒文化比较

3.葡萄酒文化论文

4.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