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全球历史发展中的几次科技革命
200多年前,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意义重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称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取代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它不仅是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在2008+0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一位名叫凯的机械师发明了一种可以大大提高编织速度的装置——飞梭。为了增加棉纱产量,1764年,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即“珍妮纺纱机”),纺纱效率提高了很多倍。1769年,阿克莱特制造了液压纺纱机。6548+0779年,1785年,卡特赖特发明了液压织布机,使织造效率提高了40倍。1771和1795438+0年,英国率先突破了手工磨坊的规模,世界上分别出现了第一个水力棉纺厂和织布厂。
随着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机器的动力问题也亟待解决。人力和畜力早已被淘汰,水力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一种方便实用的大功率发动机。195438+0782年,瓦特制造了改进的蒸汽机,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大大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各种蒸汽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机器的制造增加了对金属原材料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冶金和采矿的繁荣。机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出去,同时原材料也需要及时运输,这就对运输提出了要求。2008+0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制造了船。1814年,斯蒂芬森发明制造了机车,实现了运输行业的突破。
1840左右,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经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完成了工业革命。与此同时,比利时、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地的工业革命也如火如荼。这些国家的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日本在19年的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到20世纪。也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对人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的胜利和生产的大发展,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显示了它在上升时期的历史进步。
第二次技术革命
在现代社会,电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能源。它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感谢第二次技术革命,它将人类从蒸汽时代带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世界科技领域的重大变革,始于19的六七十年代。虽然被称为第二次技术革命,但绝不是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而是有了新的含义。它的特点是电力的广泛应用。从19的60年代开始,一系列的电气发明相继出现。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驱动机器,成为替代蒸汽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话、电焊、电钻、电车、电报相继出现。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明了远距离输电的方法。同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创办了第一座燃煤电站,输电线路联网。
内燃机的发明是这一时期的另一项重要成就。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了第一台以气体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制造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的特点。1897另一位德国工程师Diesel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柴油机,非常适合重型车辆。内燃机的发明引起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化。2009年底和20世纪初,汽车、远洋轮船、飞机、拖拉机和军用装甲车、坦克等装有内燃机的交通工具也相继出现。内燃机的发明也促进了石油开采工业的发展。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只有80万吨,1900年暴涨到2000万吨。
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19世纪后期的重大突破。在无机化学中,发明了以氨为介质,以氮氧化物为催化剂的硫酸生产纯碱的新方法。有机化学工业也发展起来,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取氨、苯、人工染料等化工产品。当时物质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1984年,法国人夏尔东发明了人造纤维。后来,人们开始生产人造丝。炸药也是这一阶段化学工业的一大成就。诺贝尔在1867年发明了炸药,并在80年代改进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
第二次技术革命实现了科技的真正结合,从一开始就超出了一个国家的范围。它的特点是地域广阔,发展过程极其迅速。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为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准备了条件,引起了生产经营的深刻变革。
第三次技术革命
7月21969是世界科技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美国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表面。他说:“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的确是人类征服宇宙的划时代突破,是第三次技术革命最重大的成果。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一技术革命的主要成就。1958+0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航天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美国还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然而,在1959年,苏联取得了新的成就:她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第一颗向月球发送物体的卫星。正当美国人目瞪口呆的时候,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1961率先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不想落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实现了登月的梦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已从近地空间转向飞出太阳系。4月19812日,美国第一架可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飞成功,两天后安全着陆。拥有火箭、飞船、飞机三大专业,是一家航天企业。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就还表现在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上。继美国在1945成功试验原子弹后,苏联也在1949成功试验原子弹。美国也在1952成功试爆氢弹。1953至1964年间,英法中三国相继试制成功核武器。原子能技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原子能工业的和平利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954年6月,第一座核电站在苏联建成。1957年6月,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在苏联下水。到1958年6月,世界上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29座核能反应堆。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另一个重大突破。在20世纪40年代末,电子管计算机是第一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出现在1959年,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万次。1964达到300万次。60年代中期,出现了许多电子元件和电路集中在非常小的面积或体积上的集成电路,每秒的运算达到1000万次。满足一般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的需要,使用方便。70年代发展到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78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0亿次。20世纪80年代,它发展成为智能计算机。90年代,光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出现。一般每五到八年,运算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60倍。成本降低10倍。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银河”大型计算机每秒也能计算上亿次。自1980以来,微型计算机发展迅速。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管理、科技手段和国防技术的自动化,也促进了情报信息的自动化。与此同时,以全球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流的距离。
从规模、深度和影响来看,第三次技术革命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大大加快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