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流动,最佳体验心理学

流,其实可以称为“精神负熵”。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什么是“精神熵”。每当信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时,就会出现一种被称为“精神熵”的内部失序现象,导致自我瓦解,效率大打折扣。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太久,会对自我造成严重的伤害,让自我无法再专心达成任何目标。精神熵的对立面是最佳体验。当你发现你接收到的信息接近你的目标时,你的精神能量会持续下去,不需要担心或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不再怀疑自己,只是因为自己受到了明确的鼓励,正反馈强化了自己,让我们更加关注和照顾内外环境的平衡。

如果一个人能充分把握意识,尽可能创造心流体验,生活质量必然会提高;在心流中,我们是精神能量的主人,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能让我们的意识更加有序。一位受访者是知名攀岩专家。他简单解释了这个让他深深理解心流的爱好:

这其中,我们不是在和自己战斗,而是让我们的意识失灵的精神熵。我们是为了自卫而战,也是为了控制注意力而战。虽然不一定涉及攀岩之类的身体挑战,但经历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种深深的快乐是通过严格的自律和专注获得的。

流动的要素:有趣的外观有八个主要要素。

这些元素组合成一种深深的愉悦感,带来巨大的回报,并扩展成巨大的能量。光是感受它的存在,就值这个“车费”。

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法国人类学家凯卢瓦根据体验效应将游戏(他广义地将这个词定义为任何能带来乐趣的活动形式)分为四类。

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个相似之处:它带来了一个新的发现,一种创造性的感觉,并将当事人带入了一个新的现实。它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使意识达到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境界。简单来说,就是让自我变得更加复杂,成长起来,这是心流活动的关键。

如果你累了,那就增加挑战。

如果你很焦虑,提高你的技能。

提高生活质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感情。

无论多么简单的身体活动,只要能产生流动,就让人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基本步骤包括:

有趣的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怎么做。

在芝加哥大学对体验质量的调查中发现,一般人在休闲活动上花费大量国外资源——需要昂贵的设备,必须消耗电力或其他能源,比如开摩托艇、开车或看电视——但快乐程度不如较便宜的休闲活动。当他们与他人交谈、园艺、编织或从事其他爱好时,他们感到最快乐。这些活动需要很少的物质资源,但需要相当多的精神能量。而消耗大量外部资源的休闲活动却很少需要关注,值得留恋的反馈也相应减少。

当大多数人想到乐趣时,他们通常首先想到性。这并不奇怪,因为性是除了生存和吃喝之外最令人满足的体验,也是最强烈的行动。性需求会将精神能量从其他目标中抽走。因此,每一种文化都必须致力于诱导和控制性欲,许多复杂的社会制度就是专门为了抑制性欲而存在的。所谓“爱使世界转动”,其实是指人类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性需求的驱动。我们洗澡、穿衣、梳头,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很多人工作的目的是赡养配偶,维持家庭;我们努力争取地位和权力,部分是为了赢得他人的爱和钦佩。

在大多数文化中,有一个基于宗教意义的复杂系统,它进行性的训练和表演。原始先民的绕风仪式,塞拉斯神秘的酒码,妓女和女祭司经常混淆的现象,都可以作为佐证。似乎在宗教的萌芽阶段,很多文化都有明显的性吸引作为建立复杂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基础。

如何保持爱情的新鲜感?答案和其他活动一样,双方的关系要充满乐趣,复杂性必须提高;为了增加复杂性,双方都必须不断在自己和对方身上寻找新的潜力。要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必须更加关注对方,理解伴侣的想法、感受和梦想。这是一个持续的努力,也是一生的事情。当一个人真正了解另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可以一起进行各种冒险:一起旅行,看同样的书,抚养孩子,制定各种计划并付诸行动,这样会越来越有趣,越来越有意义。细节不重要,因为每个人的特殊情况适用的条件不一样。重要的是大原则:性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一样,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去控制它,增强它的复杂性,它就会变得更有趣。

记忆、思考、诗歌都与心流息息相关。

希腊神话将记忆拟人化,并将其命名为Monniemo Sinne。她是缪斯女神的母亲,所有的艺术和科学都诞生于此。有充分的理由将记忆视为最古老的精神技能,是一切精神技能的基础,因为没有记忆,精神运作的其他规则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逻辑和诗歌也无法存在。每一代人都必须重新发现科学的基本原理。记忆的重要性可以用人类历史来证明。在文字和描述系统发展之前,所有学到的信息只能靠记忆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个人历史也是如此。记不住的人会失去过去积累的知识,无法建立意识的模式,无法整顿心灵的秩序。正如布努埃尔所说,“没有记忆的人生不能算是人生——记忆是我们的凝聚力、理性、感情,甚至是我们的行动。没有它,我们什么都不是。”

思维同样重要,这一点不容忽视:哲学和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仅仅是因为思维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如果思想家不能在逻辑或数字创造的意识形态秩序中找到乐趣,我们现在就不会有数学或物理。

伟大的思想家注重思考的乐趣,但物质奖励是其次的。古希腊哲学大师德谟克里特斯坐着沉思了好几天,一动不动。当人们看到他的反常行为时,他们叫来医生希波克拉底进行治疗。希波克拉底不仅是一位聪明的医生,而且是一位智者。他与德谟克利特谈论生活的荒谬,然后向公众保证,他们的哲学的唯一问题是他们太清醒了。他没有疯——他只是迷失在思维的流动中。德谟克里特斯肯定了思考的收获:“思考美好的事物或新的想法,真的像神一样”;“实力和金钱不能带来幸福,幸福在于正确和多样”;“与其拥有波斯王国,不如发现一个真理”;快乐和自信使人无所畏惧,所以是至善。他热爱生活,因为他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意识。

冰岛被称为世界上诗人比例最高的国家,因为冰岛人习惯于背诵传统史诗,以便在极其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中维持意识的秩序。千百年来,冰岛人不仅在记忆中保留了记录祖先言行的史诗,还增添了新的篇章。在与世隔绝的寒夜,他们躲在摇摇欲坠的茅屋里,围着火堆唱着诗,忘记了外面有北极的寒风在呼啸。如果冰岛人不得不在这些夜晚静静地听着风声,他们的内心很快就会被恐惧和绝望占据。然而,他们通过诗歌的层次和节奏,用文字和图像表达他们生活中的事件,成功地控制了体验。

当一个人突然陷入与文明隔绝、被关进集中营或探索极地的极端境地时,只有这样的反应。外部世界是残酷的,内部的符号系统成为唯一的救赎。有一套思维规则的人,这个时候有很大的优势。在极度的困窘中,熟悉《圣经》的诗人、数学家、音乐家、历史学家和专家,都能在汹涌的波涛中找到一个清醒的小岛。如果头脑能形成自己的一套规则,对正常生活也大有裨益。缺乏内化符号系统的人很容易被媒体屠杀。他们很容易被宣传者操纵,被艺人安抚,被推销员欺骗。会依赖电视、毒品或者政治、宗教的救赎,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他们无力抵抗那些自称胸有成竹的人的谎言。一个不能为自己提供信息的头脑,只能在混乱中随波逐流。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谋生的,所以工作对人来说极其重要。卡莱尔说,“找到气质兼容的工作的人有福了,这是人在这个世界上能祈求的最大的福气。”但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工作是为了生活,不是因为热爱,也是对工作不满意。这种不满在美国已经调查过了。最常见的三个主要原因与工作中的典型体验质量有关——工作中的体验往往比呆在家里更好(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相反,金钱和其他物质需求不在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之列)。首先是缺乏变化和挑战。其次,问题出在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尤其是与直属上司的关系。让人精疲力尽的第三个因素是压力太大,太紧张,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事情,也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这个因素尤其让高管和经理们恼火。事实上,一份工作是否发生了变化,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态度,而不是实际的工作条件。所以,你改变态度,实际情况也会随之改变。

在与自己的相处中,独处是一种情境,独处的体验更多的是一种否定的状态。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内部维持心灵的秩序是非常困难的,往往需要外部目标、外部刺激和外部反馈来帮助我们控制注意力的反转。如果没有外力,注意力就会涣散,思想就会变得混乱,这就构成了“精神熵”。无所事事时,头脑会无法遏制负面思想的攻击,除非学会控制意识,否则就会惹事。当人们看电视时,跳动的屏幕至少给他们的意识带来了秩序感。可预测的剧情,熟悉的角色,甚至大量的广告,都提供了一个让人放心的刺激模式。屏幕使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易于处理的小范围内,思维与电视互动,可以暂时不受个人烦恼的干扰。屏幕上掠过的信息会赶走不愉快的想法。

普通人的自虐行为、冒险、赌博,这些用来伤害或恐吓自己的行为,能给人带来一种控制感,因为痛苦往往比无助和被混乱吞噬要好。无论你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情感上伤害了自己,你都可以确保你把注意力集中在痛苦的事情上,但至少是可控的——因为是我们自己造成了痛苦。然后是毒品,娱乐,刺激和任何可以麻痹大脑或转移注意力的东西。这是退化反应,不能带你前进。一边成长一边享受生活,就是从生活中必然会出现的精神熵现象中创造出更高阶的形式。换句话说,不要把新的挑战当成是压抑或者逃避的东西,而是当成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身体的能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把精力从操纵外部世界的野心转移到对内在真理的更深层次的讨论上来;这些事情是很难的,除非你已经养成了善用独处时间的习惯。

其实外力并不能决定困难能否转化为乐趣。“自我享受”倾向于将潜在的威胁解释为充满乐趣的挑战,因此它可以保持内部和谐。一个从不感到无聊,很少感到焦虑,全身心地投入到身边的事情中,永远处于心流状态的人,可以说是有一种“自得其乐”。大多数人的目标受到生理需求或社会传统的限制,即来自外界的限制。自得其乐的人,主要目标是从意识所评价的经验中浮现出来的,是以自己为基础的。自得其乐的自我会把可能发展成精神熵的经验变成心流,而培养这样一个自我的规则很简单,直接来源于心流模式:设定明确的目标;集中精力;避免过于自我中心;从现在的经历中寻求快感。

目标给人方向感,但不一定能让生活更轻松。目标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会让人想要放弃,寻找更简单的出路。当你遇到阻力而改变目标时,你必须付出的代价是,虽然生活可能会舒适愉快,但最终可能会变得空虚而毫无意义。目标和努力是有对应关系的。一开始目标证明了努力的必要性,后来变成了努力证明目标的重要性。任何一个能够无视痛苦和失败,坚持不懈的人,都可能成为源源不断的:一系列专注、专注、有序的经历,从内在的秩序中创造出无尽的意义和乐趣。在心流之前,我们需要消除附带目标,内部冲突是注意力不集中和分配困难的结果。欲望太多,目标不协调,争夺精神能量。应对这种情况的唯一方法是挑出最基本的目标,剔除不相关的,并设定未保留的目标的顺序。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基本规则,“行动导向型生活”和“反思型生活”。沉浸在行动导向生活中的人,通过面对特定的外部挑战,达到心流的状态。伟大的领袖,如丘吉尔和卡内基,都以无比的决心追求一个人生目标。看起来他们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内部斗争,他们的轻重缓急毋庸置疑。成功的高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都学会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能力,并利用与生俱来的直觉立即采取行动。

独立反思经验,实际评估各种选项及其效果,一直被认为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最佳方式。行动和反思是相辅相成的,行动本身就是盲目的,单纯依靠反思,缺乏行动的力量。在为一个目标投入大量精神能量之前,我们应该先问几个基本问题:我真的想做这件事吗?做起来会很好玩吗?在可预见的未来我还能从中得到乐趣吗?值得我和其他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吗?这样之后,我还会喜欢自己吗?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脱离自身经历的人是回答不出来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懒得去研究,只关注外在的目标,连照顾自己的感受的时间都没有,那么他就无法形成有意义的行动尝试。而如果一个人已经养成了自省的好习惯,他就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内心深处,才能够决定行动过程是否造成精神熵。为灵魂创造一个连续的秩序并不容易。首先,我们需要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目标。即使资源枯竭,天公不作美,人生坎坷。我们仍然觉得有必要投入精力。如果目标选得好,有勇气无视障碍坚持下去,就能全神贯注于周围的行动和事件,没有时间去感受不快乐。那时,我们会在生活的挫折中找到秩序感,让所有的思想和感情都融入到一个和谐的整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