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河豚计划”:犹太人差点复兴东北国家?
为什么日本会主动接收这些逃离欧洲的犹太难民?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本期,我将和你一起走进那段历史的“隐秘角落”,揭开河豚计划的神秘面纱。
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和犹太人才第一次相遇,而在此之前,他们还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崎、神户和横滨出现了小规模的犹太人社区。但是,日本人对犹太人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犹太人打动日本人的机会是日俄战争。
1904-1905日俄战争期间,美国犹太商人雅各布·希夫借钱给日本,为日本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双方第一次打交道,日本人就感受到了“金钱的力量”。“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笔“及时援助”的贷款,直接为后世的“河豚计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日本和犹太人的第二次交集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 165438+10月,英国外交大臣阿瑟·鲍尔弗(Arthur Balfour)以致罗斯柴尔德勋爵信函的形式发表了英国对巴勒斯坦政策的宣言,即《鲍尔弗宣言》。宣言声称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家园,前提是不损害那里现有族群的权利。
1920年4月,日本政府在“土耳其和会”上就犹太人问题明确表态,宣布支持犹太复国运动。同年6月165438+10月,外相内田康夫向法国驻日大使馆递交了正式承认《鲍尔弗宣言》的信函。
但从1918开始,日本出兵西伯利亚与苏联作战,逐渐接受了“反犹思潮”并受其影响。然而,日本对犹太人的“好感”后来开始偏离轨道。这种好感并不像欧洲人那样简单粗暴,而是一种“恐惧”,甚至是“害怕”。
日本犹太问题专家安江康弘将《锡安长老会纪要》从俄罗斯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广为传播后,大家开始相信犹太人是暗中鼓吹世界革命的中坚力量,日俄战争期间为日本筹款的美国犹太商人雅各布·希夫利用自己的名望、巨额财富和权力参与了各种国际活动和组织。
事实上,这位传说中的富商在当时确实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帮助伍德罗·威尔逊竞选总统。与西奥多·罗斯福长谈;并会见了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和日本明治天皇。这样的“大人物”,简直就是“阴谋论”的绝佳靶子。
因此,在当时,雅各布·希夫、罗斯柴尔德家族、《奥本海默》家族等众多“阴谋论的主角”被公认为暗中操纵世界的人物。
1929,一场起源于美国的“大萧条”席卷全球。日本的生存压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迫切需要占领东北,通过“移民”来缓解当地市民的生活状况。东北地区虽然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但国内居民移民意愿并不强烈。日本政府在富裕的东北三省苦于建设不足的时候想到了犹太人。
他们中聪明的犹太商人和知识分子有足够的能力在中国东北建设好工业设施和基础设施,把这里变成自己和苏联之间的缓冲地带,而当时的外部环境又为日本拉拢犹太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自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大力推行自己的“反犹政策”,将犹太人驱逐出所有政府机构、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彻底丧失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最后甚至直接掠夺犹太人的财产,对犹太人发动种族灭绝。大量带着钱、知识和技术的犹太人逃离德国。
日本成为当时少数几个愿意接纳犹太人的国家之一。日本钢铁巨头短川义介的声音进一步消除了中国的“反犹声音”。
1934年,汤川义介发表了《将5万德国犹太人迁入满洲的计划》,主张吸引5万德国犹太人进入“满洲”,吸收犹太裔美国资本,以促进“满洲”的发展,作为防御苏联的屏障。他认为,如果能够从欧洲吸引犹太人,他们将提供创造性的能量、工业技术等等。这样才能发挥满洲的潜力。
如果犹太人在满洲建立定居点,在世界金融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英美犹太人自然会有兴趣投资。他还指出,在幕后暗中操纵美国政府的犹太人,为了保护自己宗教信徒的利益,会停止对日本侵略的肆意攻击,不会让日本再次受到“抵制日货”的威胁。他的想法得到了陆军上校安江康弘、海军上校肯祖卡卫忠、关东军“满洲派”等犹太问题专家的支持。
从65438年到0937年,哈尔滨的犹太社区形成了以考夫曼为首的“远东犹太民族协议”,目的是推行保护日本统治下犹太人的政策。从6月1937到2月1939,在哈尔滨召开了三次远东犹太人全国代表大会。
哈尔滨陆军特务机关负责人樋口季一郎在会上批评了纳粹德国的反犹政策,并指出:“日本人没有种族偏见,日本人民珍惜与犹太人民的友谊,日本准备与犹太人民合作……保持密切关系”。连续三年举行的“远东犹太人全国代表大会”无疑成为向欧美宣传“日清种族平等政策”的典范,标榜日本和满洲国的善意和真诚对待,让流离失所的犹太人在满洲国的土地上“安居乐业”。日本人的亲犹太态度显而易见。
1938年,“水晶之夜”的发生,终于将“河豚计划”的实施推到了一个合适的节点。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内阁最终推出了《犹太人对犹太人政策的对策大纲》。其内容主要包括:与德意保持友好关系是目前帝国外交的核心。我们不能公开欢迎犹太人,因为他们被我们的盟友排斥,但如果我们采取和德国一样的极端态度,就与帝国多年来倡导的种族平等精神不符。现在帝国面临战争局面,特别是经济建设需要引进资金,与美国的关系不能恶化。第一,居住在日本、“满洲”和中国的犹太人应该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人受到同等对待;第二,新来的犹太人应该按照外国人一般入境规则受到公平对待;第三,避免吸引大量犹太人,但资本家、技术人员等有价值的人不受限制。
1939年6月至7月,陆军上校安江康弘、海军上校津冢隆、上海总领事石黑四郎提出了两个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利用在中国有实权的犹太人推动美国远东外交政策和舆论向日本转变的具体措施》和《关于引进犹太人资金的研究分析》。
这些计划允许犹太移民的数量从65,438+08,000到600,000不等,还包括详细的居住地土地面积和学校、医院等设施的安排。“河豚计划”承认犹太人定居点将享有完全的宗教自由和文化教育自治。但与此同时,官员们毫不犹豫地指出,“住所表面上是自治的,但同时必须将犹太人置于严密的监督和控制之下。”
因为他们害怕犹太人会像锡安长老会纪要中描述的那样,逐渐进入日本主流政经圈,甚至控制整个日本。为了开展“河豚计划”,肯祖卡只专注于与欧洲的犹太社区建立联系。1939年初,日本人、中国人、犹太人共同出资的太平洋商社成立。这家公司的成立正式表明日本人和犹太人开始合作。
同时,犹太专家也希望通过与美国犹太人社区建立联系,改善日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1940开头,他们联系了美国犹太人大会主席斯蒂芬·怀斯。由于怀斯与威尔逊和罗斯福是密友,日本政府认为他对美国政府的决策有相当大的影响。
怀斯也是犹太改革派和犹太复国主义的主要代言人之一。他积极投身于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同时又激烈反对日本。他明确表示,任何与日本合作的犹太人都是叛徒,违反了美国对日本的道德禁运。
然而,对于日本来说,“实施河豚计划”的阻力不仅仅来自斯蒂芬怀斯的强硬。在此期间,外交部的亲纳粹倾向更加露骨(外交部于6月7日发布了关于犹太难民入境的外交部长指示,1938),并宣布限制接收犹太难民。
另一方面,由于上海犹太难民的接收能力已经达到极限,1939年8月,上海犹太人还要求不允许犹太难民再次进入上海,日本不得不严格限制犹太难民进入上海。此外,纳粹德国不断向日本政府施压,表达对日本与犹太人合作的不满,给日本政府造成很大困扰。
但如果按照德国的要求来处理犹太人,日本本来就孤立的局面会进一步恶化,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1940年7月,东条英机出任陆军大臣,掌控整个日本军政大权后,日本政府此前的“亲犹政策”逐渐式微。941年6月,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宣战,使日本成为苏联的敌人,从而结束了海参崴到邓加的航线。65438年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迅速夺取上海租界,进而占领整个上海。
随着日美交流的中断,所有来自美国犹太人的金钱帮助甚至通信都停止了。富有的塞法迪犹太人,其中许多是英国公民,被作为敌对国家的公民逮捕。对日本来说,犹太人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
1942年,日本外相莫德东乡宣布犹太人不再享有特权——基本宣告“河豚计划”彻底失败。
侵华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试图通过拉拢犹太人来改善“外部环境”和国际形象,获取更好的战争资源,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日本当局一开始对犹太人的“认识”就出现了严重偏差:并不是所有的犹太人都是有钱有爱的银行家。
那些被收留并生活在上海、东北、神户的犹太难民,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和恢复未能起到任何作用。更不用说引进外资,改善日美关系了。“河豚”味道鲜美,但毒性很大。日本本想取其肉,弃其毒,但最后只是空手而归。
参考资料:
何立波,日本实施府谷计划始末。
文春梅,二战前日本帮助犹太人的“河豚计划”。
近代中国东北的犹太人方建昌
“日本曾计划在中国东北建立犹太人定居点”何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