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的发展历史

I)知识总结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①1870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②电力的广泛应用。③内燃机的创造和使用。(4)电信的发展。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垄断组织形式:①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2)垄断组织出现的影响。

(3)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②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帝国主义特征。③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帝国主义特征。④英国经济发展缓慢,具有帝国主义特征。⑤法国经济发展缓慢,具有帝国主义特征。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及其帝国主义特征。

2?大国对世界的划分

(1)亚洲国家进一步被殖民和半殖民:①在西亚。②在东南亚。③在东亚。

(2)帝国主义瓜分非洲:①欧洲殖民者侵略非洲。②瓜分非洲的高潮——柏林会议。

(3)帝国主义加紧对拉美的侵略:(1)英美殖民势力加紧对拉美的渗透。②美国在拉美的殖民扩张:A“门罗主义”B“泛美主义”C美西战争D“金元”政策——“大棒”和“金元”政策。

(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3?日本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及其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

(1)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2)垄断组织的出现。(3)“带军事封建主义的帝国主义”。④现代天皇制的建立。

(2)日本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①“大陆政策”。(2)关于条约的签署。③东学党起义与甲午战争。(4)日俄战争。⑤日本吞并朝鲜。

4?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民主运动的发展

(1)亚洲的觉醒:①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标志着亚洲的觉醒。?2朝向?新鲜志愿者运动。③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1905 ~ 1908)。

(2)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①斗争概况。②埃及人民反抗英国的斗争。(3)苏丹马赫迪反英起义。④埃塞俄比亚的反意运动。

(3)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①拉美国家独立后的情况。②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 ~ 1917)。

5?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与列宁主义的诞生

(1)19世纪末欧美工人运动:①欧美工人运动再次兴起。②德国、法国、美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的建立。③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4)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与马克思之死。

(2)第二国际成立:1889 7月14。

(3)第二国际的活动:①第二国际通过历届代表大会的决议,为各国政党指明了行动方向。②第二国际通过的决议及其作用。(3)第二次国际内部修正主义思潮。

(4)列宁主义的诞生:①俄罗斯社会民主党成立的历史条件。②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主义诞生。

6?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①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

(2)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①三国同盟。(2)三国协定。

(3)一战:①爆发。2属性。(3)欧洲战场的演变。4结束。?

歧视和关注

(1) 1870之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再次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有必要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特别是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真正的科技结合;二是新技术、新发明已经超出了一个国家的范围,规模更大,发展更快;第三,对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比如德国和日本,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的。他们不仅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还可以直接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使得这些国家发展迅速。

(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到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控制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同时也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在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19年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在转型过程中,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不同的帝国主义特征。

(3)需要注意的几点: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这不是必然的,但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垄断;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也是我们必须完全遵循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第三,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英法不是在发展,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