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峪屯历史沿革

清峪屯历史沿革

1.地理位置

庆余屯村位于即墨市西端,即墨市区以西18km处,北与马家屯村、郝家屯村相对,东与王家小桥村相对,南与郝家屯村相对,南与王彦庄村、吴山村相对,西与范沟疃村、赵家屯村相对。该村南面紧邻印青高速公路。村庄规划东西主街1条,南北街6条。该村地势平坦,占地面积* * *平方米,耕地面积* *亩,东西宽* *米,南北长* *米,基本上是一个长方形村庄,风景优美,交通便利。

2.村庄的起源

村姓:周、、兰、秦、刘、张、郑、匡。明朝永乐年间,村里的姓氏大多从云南的乌沙威迁移到山东的即墨,再迁移到村里聚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几百年来一直在发展变化,直到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3.从属系统的演变

?早年属山东烟台;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县。青屿屯村现属青岛市即墨区兰村镇政府管辖。

4.国籍和姓氏

庆余屯村是明永乐二年迁到此地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变化,村落变化很大,但民族构成单一,全部为汉族居民。全村* *户中,周占全村人口的36%,占全村人口的29%,占全村人口的16%。秦、刘、张等姓氏占全村人口19%,全村人口1200余人。

5.村落文化

庆余屯小学始建于1946,后于1984、1999进行第二次扩建。占地面积15480平方米,建筑面积1785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1352平方米,生均教学辅助用房面积5.66。有一个250米的六线塑胶运动场,占地7085平方米,其中足球场5873平方米。两个篮球场,840平米。排球场一个,300平米。室外乒乓球4套。单杠三个,爬梯两个,跳远和跳高一个。)田径面积5873平方米,平均运动场地29.68平方米。学校图书馆有22大类7864本书,平均每个学生36.1本书。

学校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技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等11专用教室。办学条件达到农村小学二等标准。学校整体布局较好,办学规模适中。环境优雅,交通便利。

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学生180人,教职工14人。教师学历层次较高,研究生1,本科13,教师学历合格率100%。超标率为100%。小学高级教师4人,其中党员4人,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青屿屯中学于2006年并入南泉中学。

即墨庆余屯穆迪寺建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距今已有160多年,1999年重建,才显示出它的宏伟规模。母庙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这座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它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模式。从南到北依次为门楼、钟鼓楼、影壁、高炉、地母宫、天宫、胡仙居、老君殿、石现殿、玉皇殿、文昌殿、三官殿、太极殿、王耀殿、王龙殿等。,而且布局严谨。

农历正月初九、正月二十一、四月十五、六月十九、十月十八是即墨青鱼屯穆迪寺的吉日。

庙内正殿供奉着至高无上的大地母亲,号为宇宙之母。两侧墙壁绘有地母娘娘的各种事迹,殿顶藻井装饰着无限八卦和神灵。所有作品精雕细琢,色彩斑斓。大殿雕梁画栋,飞檐走壁,琉璃青瓦,红柱裹龙,在松柏掩映下,雄伟壮丽。气势恢宏,古朴庄重,布局紧凑,典雅精致,别出心裁。寺前花园点缀着一片片紫竹,连成一片森林,颇具匠心。历代百姓朝拜,香火鼎盛。

6.风俗和感情

庆余屯村的风俗很淳朴,大家都讲道德文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旧风俗习惯被摒弃。在庆余屯村,人们勤于耕作,勤于管理家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以传统生产方式为生。他们非常重视传统美德和文化知识的教育。

7.近期发展

近年来,受新思潮的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事各种行业,在外面从事第三产业的发展,成效显著,村民的收入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村庄崭新的面貌和积极向上的民风。王成刚从1998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是会泽人。随着村路网、电网、网络、通信的不断建设,村级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完善,村级规划步入正轨。随着村规民约等民主条约的签订,村民民主工作得到进一步保障和推进,村民参政热情越来越高,范围进一步加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一个淳朴情怀,宁静致远,追求最高,创造最好,日新月异的新农村。一个由内而外美丽富饶的青鱼屯村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