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对美国的影响

英国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独立战争后,英国一直担心北美十三州的独立,总想恢复英国在那里的殖民统治。首先,它把美国排除在外交之外,8年没有向美国派驻大使;却派重兵占领了西北与美国接壤的7个据点,根据巴黎和约的规定早就应该撤出。直到1796年两国签订杰伊条约,英军才彻底撤退,但仍在加拿大集结兵力,随时想重新占领美国。英军在北方的沉重压力成为建国初期长期悬在美国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英国还利用殖民统治造成的北美13个州对英国本土的经济依赖,使美国在建国初期挺过危机后成为“经济殖民地”。美国出口总额的75%出口到英国,而英国向美国进口高附加值的制成品,英国从中攫取了大量利润。英国财政大臣自豪地宣称,1789年英国对美国的出口已经达到独立战争前的规模,而美国政治。

在独立战争中给予美国大力援助的法国于1789年7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以拉法叶伯爵为首的大批法国志愿军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电影《爱国者》中法国志愿军的原型),成为这场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拉斐特伯爵也给了华盛顿巴士底狱的钥匙。历史就是这样。旧势力的掘墓人往往来自旧势力的中上层,且多为年轻人。不过,相对于后来俄罗斯的冗员,老佛爷还是幸运的。毕竟他找到了实现理想的方法。据说美国人把路易十六的儿子带到美国避难,以回报好心。不管这是真是假,在老佛爷被关押在奥地利期间,华盛顿把儿子拉到身边抚养是真的。在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中,华盛顿和老佛爷结下了称之为同志的深厚友谊,情同父子。老佛爷在美国人眼中的地位,就像白求恩在中国人眼中的地位一样。受法国大革命影响,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受到英法的侵害,尤其是英国以实施大陆封锁令为名掠夺美国船只,沉重打击了美国人的经济利益。美国希望摆脱英国的经济殖民政策,反击英国对美国利益的侵犯,成为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美国资产阶级和南方奴隶主对加拿大和广阔的西部早就垂涎三尺。他们想把英国人从北美赶走,趁英国深陷拿破仑战争的时候吞并这两个地方,同时把佛罗里达拿到南方去。此时,美国已经非常热衷于对该领土进行殖民。早在1802,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做了一笔好交易:因为拿破仑当时财政困难,杰弗逊仅以6000万法郎买下了法国占领的路易斯安那州。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

1812 6月18日,美国国会批准了麦迪逊总统的讲话,正式向英国宣战,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也被称为英美战争或经济独立战争,对美英两国的关系和美国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和英国的军事实力还是相差很大的。1809年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上台时,正规军只有3000人。尽管国会反对,他还是加紧备战。到2002年4月,美国有65,438+0,865,438+0,740人,其中5,000人是当年招募的新兵。美国人有一个重视后勤保障的好习惯,无论是作战还是工作,都值得学习。为了增加军事支援机构的效费比,美国在3月成立了军需部,1812。类似于中国的总后勤部,陆军部成立了陆军部长领导下的军粮采购局。后勤供应从平民手中转移到军队的直接控制之下。国会还成立了军械署,负责军事装备的研究和生产,扩充了工兵和炮兵等技术兵种,新设了隧道工兵和地雷工兵,扩建了西点军校,收缴了大量军需品。经过20多年的建设,海防建设已初具规模。经过20多年的建设,大西洋沿岸建造了24座堡垒,300多门大炮,6艘新型快速战舰,十几艘较小的战舰,150快艇,30艘。宣战后,美国国会授权陆军增至13团25000人,5万民兵服现役。它还计划建造4艘战列舰和6艘快速战舰,但战争在这些战舰建造之前就结束了。

此时,美国的经济实力较独立战争时大大增强,人口770万,国土面积是独立初期的4倍,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英国人口18万,陆军总兵力近10万,海军水兵15万,军舰800艘,其中比美国最大的军舰还多230艘。有人曾开玩笑说,英国军舰总数比美国大炮总数还多。但是由于欧洲大陆战事的影响,英国实在是投入不了多少兵力。当时加拿大人口只有50万,驻加拿大的英军也只有7000人,还在向欧洲战场转移。另外可以动员654.38+0,000民兵。战争初期只有654.38+0战列舰和7艘快舰。整个战争期间,英军最高兵力只有654.38+0500,还有250英军的训练和装备比美军多,指挥官经验丰富,战斗力强。美军在人员数量上是有优势的,在合适的时候和一些人和谐相处。但是英国海军有优势,掌握制海权,封锁美国海岸。在海军的支持下,英军可以随意调动兵力,打击美军的薄弱环节,从而获得战略主动权。美国民兵虽多,但装备差,素质低,主要是组织差,而不是枪法差。肯塔基州还是一个枪手如云的地方。美军高层指挥官腐败无能,毫无作战经验。少将·迪尔伯恩已经60多岁了,从来没有指挥过团级以上的队伍。陆军部长尤斯塔斯是平民,没有军事知识。

第二次独立战争从1812年6月持续到1815年6月结束。* * *打了两年半,战争* * *有四个战场,分别是美加边境、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海上。聚焦美加边境,战争分为

美国的进攻阶段(1812.6。-1813)

此时英军空虚,加拿大驻军只有4500人。形势对美国非常有利。早在1812年初,美国陆军部就拟定了战略计划。美军的目标是攻占加拿大,调集四五万兵力分三路进攻,东路进攻加拿大首都蒙特利尔,中路从安大略湖两岸向北推进,西路从底特律进攻加拿大。但战后各州都不愿意参战,以至于征兵没有达到预定的4万人,计划被迫改变。麦迪逊总统决定进攻蒙特利尔,新英格兰各州害怕把战争带到自己这边,坚决反对战争。西部地区被迫主要从大湖区进攻。最后美国放弃了三路进攻的计划,先进攻西部地区。美国的战略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未能先攻——蒙特利尔,将加拿大一分为二,最后断交。而是要进攻分支的末端——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的支流。英军一开始毫无准备,美军达到了战略突然性。英国将军布洛克在民兵和印第安人的支持下,在7月和8月击退了美军的进攻,还占领了美国边境的几个重要要塞。8月15日,迪尔伯恩35名美军守军遭到印第安人伏击,全军覆没。8月16密歇根州领地总督威廉?赫尔防守底特律时,率领2500人不开一枪就向700英军投降,英军重心转向中路。10,12年10月晚,在尼亚加拉河,他以1000人击退了3个美军3000人的进攻。在这场战斗中,美国正规军在交出部队前四散奔逃,而民兵则按兵不动。在东路上,美军于6月11进军蒙特利尔,但民兵拒绝进入加拿大。美军只攻了20公里,就退回了师里。美军三次进攻均告失败,西北地区的印第安人开始参与抗美战争。这场战役的失败与美国国家权力过大有关。重大决策的产生可以是集体努力,但权力必须集中在具体实施上。这个时候谈民主就会导致美国当时遇到的情况,就是中国* * *产党提出的民主和集中的问题,但这不应该成为独裁的借口。

海战中,美军大获全胜,私掠船功不可没。海上游击战让英军不知所措,与保罗?琼斯留给革命战争老兵的传统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战争的最初几个月,美国海军击沉了三艘英国船只,俘获了500多艘英国船只,极大地震动了英国。海战的胜利抵消了陆战的惨败,很多美国人认为战争已经赢了。

在这段战争中,美国军队在陆地上被击败,在海上获胜。陆上战败的原因是陆军司令无能,麦迪逊总统缺乏军事能力,陆军部长尤斯塔斯指挥不力。比如宣战那天,赫尔被派到底特律,没有告诉他战争已经开始,让他措手不及,导致民众投降。然而,迪尔伯恩在担任西北战区司令时,认为底特律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不管赫尔,尤斯塔斯几个星期都没有纠正。想到赫尔就够惨的,简直就是迫害。当时他主动投降,避免了不必要的牺牲。但当时如果由* * *产党领导,肯定是血战到底,主动投降是不能接受的。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历史进程,实在令人费解。美军仍然缺乏训练部队,纪律松弛。民兵化思想严重。它只想保卫自己的家园,保卫自己的土地,不愿意支持正规的军队行动。1812改建的后勤补给系统不调试,效率低下,部队补给往往不及时,极大影响其战斗力。哈里森率军在西北作战时,主要靠老百姓制作子弹和衣服来支援作战,美军失去了一个取胜的好机会。

英国人转守为攻,掌握了主动权(1813-1814)

1813年,英军从欧洲向北美派遣大量海军,抢占了战略主动权,但陆军难以大量调兵,无法扩大战果。

美军吸取了之前行动的教训,重组了指挥机构,由约翰f?阿姆斯特朗取代尤斯蒂斯成为陆军部长。国会成立了总参谋部,协助陆军部长指挥战争,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指挥和作战效率。现阶段美军的目标是收复底特律,加强五大湖区的水上力量,横渡安大略湖进攻加拿大,并将作战范围扩大到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主战场是大湖区。在底特律,1813年初,哈里森指挥的美军分三个师进攻底特律。布洛克指挥英军,在三支美军会师前,打败了其中两支。900名美军惨遭屠杀,随后战火转移到了大湖区。

五大湖是加拿大的门户,其中安大略湖最为重要。1813年4月,美军在安大略海军的支援下,攻占了上加拿大首府约克(今多伦多),焚城而散。为了赢得五大湖的控制权,双方展开了造船竞赛。9月10日,美军司令佩利率领一支由9艘舰艇组成的小舰队,在伊利湖畔的普廷湾与英国舰队展开激战,迫使拥有6艘战舰的英国舰队举起白旗。这是英国海军历史上唯一一次全舰队投降的事件。美军控制了伊利湖,就打开了安大略湖的门户,切断了英军的后勤补给线,迫使英军撤出底特律。美国陆军哈里森部3500人趁机追击。10月5日,1600人在泰晤士河畔的摩拉维亚镇追上了英国和印度人的联合部队,并打败了他们。英军被杀500余人,被俘600余人,还有著名的印第安首领特库姆塞。这是美军在当年陆战中取得的唯一胜利。它瓦解了英印同盟,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控制。5438年6月+10月,13000美军兵分两路向蒙特利尔发起钳形进攻,但在到达蒙特利尔前被英军击退。年底,英军发起反击,将美军赶出乔治堡。在毕伏坦战役中,印第安人消灭了美军的一支小分队,不久英军攻占了尼亚加拉,加强了对美加边境的控制。

1813年春,英国海军炮击、骚扰、焚烧了从缅因州到吉利亚整个东海岸的一些工厂和村庄,美国军民进行了抵抗。比如6月22日,美军防守诺福克时,击退了2000名英军的海陆进攻,造成81英军伤亡,美军无一伤亡。在墨西哥湾海岸,美军主要与英军挑选的克里克印第安人作战。在米克斯堡战役中,克里克打败了美军,400多名美军阵亡,500人被俘。

海战中,英国海军封锁了美国海岸,一些美国舰船在这场战争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英国加强了对商船的保护,美国私掠船得到了遏制。只有几艘船突破了英国海军的防线。其中,战舰埃塞克斯号曾绕过合恩角进入太平洋,在6个月内俘获了价值2500万元的英国船只。大黄蜂号还俘获了英国战舰孔雀号。美国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反复使用历史上取得巨大成功的船名。这种“大黄蜂”已经成为美国海军长期使用的舰名,还有“企业”等。

在这一段战争中,陆战因为指挥机构的重组而发生变化,海战因为敌人实力的大逆转而失利。这种勤于改革的习惯恐怕只有中苏军队才有,而中国的军队最近越来越有进取心了。不知这是否与军队高层缺少年轻人有关。老前辈是我们永远的榜样,但是老前辈也要学会与时俱进,不然会落得和budyonny一样的下场,但是不值得,虽然我很喜欢看第一骑兵。

美军突破英军的进攻(1814-1815.438+0)

鉴于战争的最后阶段,美军进一步重组军队,大胆起用年轻军官替换年老无能的将军。提拔雅各布,谁有军功?布朗是少将,指挥尼亚加拉前线部队,提拔39岁的乔治?伊泽贝是尚普兰湖前线的指挥官。提拔了斯科特和安德鲁。包括杰克逊在内的六名军官是准将。高级指挥官的年龄从60岁降低到36岁,进一步提高了指挥效率和领导层的活力。以北部战区副司令斯科特为首的一批军官加强了军事训练。斯科特以斯图本为榜样,用教学模式进行严格训练。他还亲自给军官讲课,教步枪和刺刀的战术运用,然后军官回去教士兵,每天训练10小时,严格遵守军纪,枪决逃兵,大大提高了美军的战斗力。

这一时期,英国摆脱了欧洲的战争,将大量军事力量部署到北美战场。英国采取了战略主动。一方面,它从东部沿海地区选择了美军防线的缺口,发动了一系列攻击。另一方面,它计划从尼亚加拉、尚普兰湖和新奥尔良湖进攻切萨皮克湾。美国一度陷入困境。

在陆战中,双方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拉锯战。在大湖区,双方竞相建造更大的战舰,以抢占先机。在尼亚加拉方向,7月3日美军攻占了重镇伊利堡,7月5日双方在奇普瓦展开激战。斯科特训练的4000名美军首次与英军面对面展开肉搏战,击退了英军,极大地震慑了英军。在这场战斗中,美军伤亡335人,英军伤亡664人。7月25日,美军在伦敦与英军激战后撤离。2000名美国人伤亡853人,英军伤亡878人。这两场战役说明美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1865438+2004年8月,普雷沃斯特准备带领英军沿传统的尚普兰湖-哈德逊河入侵美国。9月11日,麦克多诺指挥14艘美国军舰与两倍规模的英国舰队作战,大获全胜,俘获4艘英国船只,迫使英军退回加拿大。“麦克多诺胜利”(又称普拉茨堡战役)解除了英国从加拿大入侵纽约和佛蒙特州的威胁,对双方正在比利时举行的会议产生了很大影响,迫使英国放弃了强硬立场。

在东海岸,19年8月,罗斯率领4000名英军在切萨皮克湾登陆,其中2000人直奔华盛顿。美军集中正规军,派出7000人阻止,却在300英军面前溃败。麦迪逊总统和政府成员逃到了弗吉尼亚的山区。8月24日和25日,英军占领华盛顿,并放火焚烧除专利局外的白宫和政府大楼,以报复美军多年前对约克镇和纽瓦克的破坏。由于华盛顿倒台,阿姆斯特朗辞职,门罗接任。9月12至14日,英军从陆海两路进攻巴尔的摩,美军正规军和民兵奋起反击,击毙英军司令罗斯将军。在麦克亨利堡,美国冒着枪林弹雨,英勇奋战。弗朗西斯?斯科特。当Kee在英国集中营看到迎风飘扬的星条旗时,他非常激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传世的歌曲《勇敢者之家》,这首歌后来成为了《星条旗》。在华盛顿的战斗中,英军伤亡294人,美军伤亡200多人。美国白宫在圆明园被烧毁的几十年前就被摧毁了。不管别人怎么说,麦迪森有野心但没有才华,我一直认为他比身体孱弱的清帝强多了。他没有向困难屈服,而是迅速组织撤退,发起反击,最终夺回首都。如果清朝上层统治者有他当时一半强硬,就不会有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但是你仔细想想,如果清朝能让中国跟上当时世界发展的步伐,中国最多也就是一个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当时还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最好时机,日本就是个例子。正是因为清政府及后续政府的彻底腐败,社会主义才在中国开花结果。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新一代的代表,前途不可限量。

在墨西哥湾一线,杰克逊率领2500人和印度军队于2004年6月18165438+10月至4月1865438+4月对克里克人发起了6次攻势,最终在阿拉巴马州的马蹄弯击败克里克人,杀死克里克人557人,迫使其切断。杰克逊率军于165438年10月7日攻占彭萨科拉,击溃克里克人,粉碎了英军的围堵企图,使英国彻底失去了克里克人的协同作战。美国控制了阿拉巴马州的大部分。1814,14年2月,50多艘英国军舰和7500名士兵企图攻占美国南部战略重镇新奥尔良,随后夺取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作为和谈的筹码。与此同时,英国也试图将路易斯安那州从美国分离出去。当时保卫新奥尔良的美军只有6000人,其中75%是民兵,海军只有两艘小型战舰。美军城防司令杰克逊下令修筑坚固工事,精心组织防御。杰克逊研究了敌人可能的进攻路线,决定对其中的六条进行严密防御。为了保卫新奥尔良,他集结了一支“世界性的军队”,包括一些海军陆战队、水兵、几个正规军团、田纳西州和肯塔基州的民兵和志愿军、路易斯安那州的民兵、新奥尔良的两个自由黑人旅和800名海盗。

面对杰克逊的封堵,英军也绞尽脑汁研究最佳进攻路线。经过精心策划,一支英军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了博格纳湖,他们还发现了一条通往内陆的无人看守的道路,这条路可以到达大门。当英军成功进入离城关只有9英里的地方时。消息传到杰克逊后,杰克逊以彭将军的气魄宣布:“不能让英国人在我们的土地上过夜。”于是,他率军夜袭基恩的阵地,英军的刺刀和美军的斧头互相砍杀,展开混战。

这场战役被称为新奥尔良第一战。双方几乎打成平手,杰克逊输得少,占了上风。但从战术需要来说,新奥尔良一战之后,杰克逊撤退了两英里,在宽阔无水的罗德里格斯运河后面30码处建起了防御阵地。该阵地右边毗邻密西西比河,左边是长满柏树的沼泽,敌人很难从侧面进攻。阵地前方是一片开阔地带,可以被杰克逊的部队火力控制。

圣诞节当天,英国内阁任命的陆军司令帕肯汉姆赶赴战场,在2月28日和元旦对美军发动了两次袭击,双方再次打成平手。这两场战役被称为第二次和第三次新奥尔良战役。第四次战斗发生在65438年10月8日。帕肯汉姆从西印度群岛派回了一个黑人团强行穿过沼泽。主攻路线是沿着沼泽地的柏树边缘,在战场中间部署了一支预备队,以备不时之需。他还下令一个纵队沿着密西西比大堤突击,这是一个多管齐下的办法。不仅如此,他还带领一群步兵过河攻击美军炮兵。

英军原计划夜间进攻,但因故推迟,战役的发起不得不推迟到第二天凌晨。偏偏今天早上起了雾,浓雾遮住了他们的行动,似乎让英国人有了好运气。当雾散去时,他们离美军阵地还有650码。然后,一场战斗开始了。

到早上8点半,战斗结束,大约2000名英军躺在空地上。当杰克逊得知美军伤亡人数仅为71时,他举起双臂高呼:“造物主之手在黑暗中庇护了我的士兵。”1815 65438+10月8日,帕肯汉姆爵士指挥5300名英军进攻新奥尔良。早已重兵把守的美军用坚决猛烈的炮火击退了英军。英军伤亡被俘多达2000人,而帕肯汉姆也在这场战役中阵亡。这是这场战争的最后一战,美军取得了最大的胜利。但这场战役对战争的胜负影响不大,因为根特和约早在上个月就签署了,由于通讯设备落后,消息来得比较晚。然而,“新奥尔良大捷”仍然作为美国赢得第二次美英战争的重要标志而载入史册。这场战役正式让美国成为西方列强公认的强国,对美国人来说意义非凡,就像我们经常提到的朝鲜战争一样。

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建国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战争。此时美国正处于上升期,军民积极向上。独立战争中的少年已经成长为国家的栋梁,而托马斯?杰斐逊还活着,能给他们出谋划策,所以美国在战争初期虽然屡遭挫折,但最终取得胜利绝非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