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有关维京的信息
众所周知,维京人居住的北欧地区常年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冬天难以忍受,生活环境极其残酷。可供耕种和放牧的土地面积很少,资源非常匮乏。为了生存,斯堪的纳维亚居民不得不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抗争。所以,一方面,他们性格急躁,难以训练,崇尚勇气,具有野性和野蛮的野性。另一方面,他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生命力强等优良传统。由于资源的缺乏,他们知道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每一个有限的资源,绝不轻易浪费。未来的维京人,无论是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还是前往未知的世界寻找新的生存之地,即使是在极其艰难和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活得很好,这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化和传统。
但由于北欧当地资源匮乏,人口和土地压力巨大,小国之间不断争夺资源。为了生存和发展,当地人也渴望漂洋过海去探险,与外国进行贸易,寻找新的居住地,这就形成了他们天生的冒险天性和探索精神。
公元5年,凯撒·奥古斯都派出的一支罗马舰队在日德兰半岛登陆,标志着欧洲主力部队与维京人的直系祖先——斯堪的纳维亚部落的第一次接触。5世纪,罗马帝国崩溃,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日耳曼部落为了寻找战利品和肥沃的土地而涌向欧洲大陆,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以至于历史学家将公元400年至600年这段时期称为移民时代。在斯堪的纳维亚,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积累财富的时代。斯堪的纳维亚人到处驾船从事海上贸易。(这时候这些家伙都是有礼貌的精明商人,所以他们不是维京人,维京这个词有“掠夺和杀戮”等强烈的贬义。)丰厚的贸易利润刺激了他们天生的野性和爱冒险的天性。随着斯堪的纳维亚造船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掠夺和征服逐渐取代了贸易。
公元800年到公元1100年,维京人离开了他们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家园,穿越他们已知的区域,出发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现代历史学家通过考证得出了另一种观点。由于前几个世纪的贸易,后来的维京人熟悉欧洲的沿海地理,他们的攻击路线有明显的目的地,所以他们不会盲目地去任何地方。)一些海盗向北航行,穿过波罗的海,在老拉多加、诺夫哥罗德等城镇建立贸易基地,航行至俄罗斯,到达基辅、基辅。一些舰队航行到里海,一些北欧商人把他们的船留在那里?
其他海盗向西南蔓延,在欧洲心脏地带引起轩然大波。他们掠夺了英国半岛,占领了诺曼底。维京人作为殖民者,在前往冰岛的途中迁徙到奥克尼群岛、设得兰群岛、法罗群岛等地。冰岛人还在格陵兰建立了两个移民区。有一种说法是,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500年前,北欧殖民者就已经到达了北美海岸,并在纽芬兰做了短暂停留。
793年6月,维京人在英格兰北海岸的林迪斯法恩岛登陆,对那里的修道院进行袭击和掠夺,屠杀了大量的牧师,并驱赶当地的牧师和居民成为他们的奴隶。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对于基督教欧洲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这一事件也宣告了海盗时代的到来。
在800年前,这种攻击的范围往往仅限于沿海地区。一般只出动一两艘船的小分队,一抢到财物就迅速撤退。但没过多久,丹麦、挪威、瑞典就诞生了一支组织严密的舰队。在野心勃勃的国王和军事领袖的指挥下,他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和殖民——入侵他国,索要贡品和赎金,掠夺土地。
大约在810年,丹麦国王戈弗雷(Godfred)袭击了frys的海岸(在今天的荷兰),并开始攻击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第一次战斗的成功鼓舞了戈弗雷,他威胁要征服整个帝国,但他的计划在实施前就死于一次暗杀。查理曼也借此机会加强了自己的防御,基本上把这些海盗挡在了德国的心脏之外。(但法国不会在意。)
之后,维京人把目光投向了不列颠群岛和弗兰克。851年,丹麦人开始进攻英国。从865年到880年,丹麦人的战旗走遍了半个英国。873年,英格兰小国埃蒙德被俘,被箭射死。只有英国西南部的威塞克斯王国,在阿尔弗雷德大帝的指挥下,用排列成环形链的要塞和防御工事把入侵者挡在了王国之外。同时还亲自设计组建了新型快速舰队,拥有极高的船边(防止海盗登船作战)和快速吃水(也对付维京长舰),在海上对抗维京人。
阿尔弗雷德最大的特点是他的外交策略。886年,为了表示与新邻居的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他与丹麦军事领袖古特雷斯签订了和平协议。根据协议,丹麦人正式控制了英格兰北部和东部,从泰晤士河口到爱尔兰海,面积达25000平方英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丹麦法律实施的地方”。但事实上,英国人并没有受到多大的伤害。他们不仅维护了西部和南部之间的和平,而且阿尔弗雷德大帝还说服了古特伦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成为他的教父。古特伦发誓有生之年永远忠于教父。虽然丹麦人被允许保留对奥丁和索尔的崇拜,但在融入当地的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被基督教强大的文化力量所同化,然后逐渐成为英格兰的顺从臣民。与此同时,在9世纪,在东部作战的挪威人也控制了爱尔兰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都柏林(现爱尔兰首都)和一系列城镇。
885年,丹麦人进军塞纳河,围攻巴黎。虽然最后没能从巴黎撤退,但他们还是占领了大量沿海的殖民地并定居下来。最后,他们强迫法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与911年维京人的首领罗洛订立盟约,封他为公爵,将塞纳河河口一带置于他的统治之下,并命名为罗洛。后来大批维京人来到这里定居,帮助维京人慢慢重新进入。到11世纪,诺曼底已经完全属于法国,成为法国的一大封建领地。907年,瑞典人进攻俄国,随后从海上进攻君士坦丁堡,横扫拜占庭海岸线上的所有要塞。拜占庭帝国被迫向他们纳贡,并签订商业协议,给予俄罗斯人(实际上是定居俄罗斯的瑞典人)贸易特权。
之后,定居下来的维京人逐渐开始被基督教世界同化。他们的精神虽然还在,但野性已经消退了很多,欧洲的海盗时代终于沉寂了。公元1000年左右,维京势力不再有如此巨大的威胁和无法控制的野性。基督教取代了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的对奥丁神的崇拜,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那些维京人在风俗习惯上变得越来越像“欧洲人”了。两个世纪的移民活动和国家政治的基本统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欧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渴望从事海外殖民冒险。1016年,丹麦海盗首领卡努特强行夺取英格兰王位,成功统治英格兰近20年(1016-1035)。维京人的军事成就达到巅峰,然后不可避免的开始走偏路。
1042年,卡努特帝国崩溃,英格兰重获独立。“witenagemot”让忏悔者爱德华,已故国王埃塞尔·莱德尔的儿子,成为国王(1042-1066)。爱德华死时没有子嗣,于是维特纳吉莫特让爱德华的妹夫哈罗德·戈德温森登上了王位。就在哈罗德欣喜之时,希望在创维北京得到祖上荣耀的挪威国王哈拉尔德·哈拉尔迪开始入侵约克郡,诺曼底公爵威廉再次登陆佩文塞,双双加入王位争夺战。爱德华的堂兄威廉在与岳父戈德温森伯爵的争执中站在了爱德华一边,作为回报,爱德华承诺继承英国王位。然而,戈德温森的儿子厄尔·哈罗德(Earl Harold)在爱德华去世前被指定为继承人。威廉觉得被骗了,于是参战了。
1066 10个月,刚刚打退了挪威人,哈罗德国王的军队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其实这家伙在与无情国王的战斗中一次又一次失利,但他在一次突袭中杀死了哈拉尔德·哈拉尔迪,结果他趁机打退了失去领袖的挪威人。)在英国的东南角,黑斯廷斯与诺曼底军队进行了一场决战。结果哈罗德国王和许多英国贵族战死沙场。贾斯丁战役为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奠定了基础,后来威廉被正式命名为“征服者威廉”。
1066是挪威国王哈拉尔德·哈拉尔迪战死沙场的那一年。作为最后一位以永不满足、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战斗一生的真正维京领袖,他的去世标志着维京在欧洲疯狂侵略扩张时代的结束。维京英雄的荣耀一去不复返,但却永远无法抹去!
(虽然征服者威廉也是维京人的后裔,但此时诺曼底已经是法国的了,他被认为是诺曼人。)
维京战舰
早在8世纪末,船只就成为维京精神的重要象征。维京船一般长70-100英尺,制作精良,可以说是一件艺术品,是维京造船者高超技艺的完美体现,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
一种是专为海上劫掠或长途旅行设计的海军舰艇,又轻又窄,两侧布满划水孔。逆风航行或用力划桨时,划手可以轻松放下风帆,灵活控制。虽轻,但坚固抗风浪,易于在海岸停靠或在河上连接成舰队。
另一种是货船,运输货物进行贸易。船体又高又宽,船体也很重。42尺高的桅杆(高A ~ ~)固定,挂着大方帆。这种船被设计成在波涛汹涌的海上重载航行时很稳定,可以穿越大西洋的波浪。
两种船在建造技术上有一个共同点:船体包裹一层木板,用长长的铁铆钉固定在船体上。木板之间的缝隙里填满了动物毛发和植物纤维制成的线索。还有著名的高弯弓,用一整块橡木雕刻而成。维京船用又高又直的橡树做龙骨材料。龙骨中间弯曲以增加承载力,而龙骨两端逐渐变窄,形成流线型通道。船肋由实心橡木制成,所有材料均取自天然弯曲木材。经过精心建造,它们被放置在龙骨的各个部分。肋骨上包裹着一英寸厚的箍板(或船壳板),箍板由重叠的橡木块制成,用铆钉固定在肋骨上,并用杉木根制成的缆绳捆扎。
令欧洲人胆战心惊的维京战船,吃水浅、速度快、转向灵活,非常适合在探索不同地方时进行突袭式的劫掠活动。经常悄无声息的出现在海岸上直奔沙滩,船上的水手们喊着奔向岸边。
有利有弊。维京战舰船体轻,吃水浅,但甲板是露天的,起不到遮风挡雨的作用。虽然船的某些部分覆盖着浸过油的皮革,但可想而知小皮革在大西洋的惊涛骇浪中发挥的作用。水兵穿裘皮衣服,睡在能容纳两个人的毛皮睡袋里(也浸过油脂,防水)。风、雨和巨浪仍然使他们又冷又湿。晚上被巨浪冻死淹死在海里是常有的事。可见维京人的渡海征服无疑要有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毅力,要先忍受巨大的痛苦才能取得胜利。维京这个词从中世纪到今天勇气的象征意义都有很强的贬义,这是可以理解的。
生活习惯
与我们最初的印象不同,维京人不是靠掠夺为生,而是靠饲养牲畜和耕种田地实现自给自足,辅以狩猎和捕鱼,女性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力。北欧男人每年在秋季风调雨顺的时候出海探险,进行海外贸易,但是到了冬天他们就回到家乡,忙着修理船只,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
电影中经常把维京人描绘成披着兽皮、长着角的野蛮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据历史学家考证,角盔其实是在一个祭祀仪式上佩戴的,只有少数德高望重的德国军事领导人才会佩戴。当初披个兽皮是无奈之举。没有资源。不穿兽皮穿什么?还能裸体吗?事实上,维京人非常注重外表和装饰。起初,他们广泛的海外贸易是用各种高质量的毛皮和海象雕刻换取银和阿拉伯玻璃珠。后来,他们通过掠夺获得了大量的黄金和宝石。不幸的是,它们没有被用作流通产品,而只是作为装饰品。维京女人以拥有这些精致的装饰品来显示自己的尊严和品位为荣。
每个维京人都是天才艺术家。冬天,他们躲在家里专心制作各种首饰,各种武器,工具,生活用品,还有船上的风向标,船头形象。每样东西都刻有复杂精致的图案和花纹。他们从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描写动物、猛禽等。不过制作非常精细,值得奇葩做工的评价。(我买了几本书,里面有很多维京艺术品的照片,真的很刺眼。起初,由于缺乏贵金属,他们用青铜雕刻了许多器皿,然后毫不吝惜地将艰苦航行回来的金银熔化,镀在青铜器皿的表面。由于工艺精良,历经千年,这些艺术品在今天依然金光闪闪,美轮美奂。另一个让我对他们爱美的天性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张农田用的锄头残片的照片,上面居然刻着极其复杂美丽的图案。你可以想象维京人的爱美和艺术天赋。
当然,毕竟不管他们是爱美,有艺术天赋,还是勤劳节俭,他们的野性都是天生难以培养的。他们一旦发怒,自己人就会自相残杀,更不用说他们在征服过程中对人类生命的蔑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