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有哪些特色美食?

荆州通常有八大名菜,其中最著名的是“荆州三宝”。第一名是鱼糕,其次是千层肉,最后是八宝饭。

鱼糕是荆州一带特有的风味,有吃鱼不见鱼的美誉。鱼含肉味,肉香、香、滑、嫩,入口即化。

荆州八大名菜之一,历史悠久,相传为公主之女应所创。传说舜帝和他的第二个妻子女英和娥皇,通过荆州南巡。由于旅途劳累,娥皇喉咙痛,他只想吃鱼,讨厌鱼身上的刺。于是善良的女英结合当地一位渔民的指导,融入自己的厨艺,用鱼、肉、莲子粉蒸鱼糕,娥皇吃了之后,病情迅速好转。舜帝听说了这件事,称赞了鱼糕。鱼糕在荆楚地区广泛流传,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楚宫第一道菜。直到清朝,它还是一道宫廷菜肴。据说乾隆吃了荆州花糕后脱口而出:鱼不能吃,百合糕可以吃。后来鱼饼越做越精致。人们用鱼和肥肉做蛋糕,然后用猪肉和山药做肉丸。肉丸底部放鱼饼,最后炸腹片、腰片封顶,多菜分碗,俗称“花饼”、“杂肉丸”,是荆州地区婚丧嫁娶时的第一道菜。可见荆州鱼糕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饮食习惯,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已经成为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据相关报道,“荆州鱼饼在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

千张红烧肉:千张红烧肉是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做成的。它们在碗里被煮、炸、煎、切片和蒸。因肉片薄如纸,形状如梭,片数多,故名千片红烧肉,又称梳肉。相传这道菜是唐朝宰相段文昌回江陵老家时,在传统制作鸡冠肉方法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带回长安供朋友品尝。从此,这道菜声名远扬,四面八方。

八宝饭:相传为清末慈禧太后御厨戴孝所创。戴孝住在京州城,被聚珍园的老板请来传授技艺。从此,八宝饭成为荆州名菜,传遍天下。八宝饭的主要原料有糯米、红枣、莲子、薏米、龙眼肉、蜜瓜条、蜂蜜樱桃、桂花糖等。先蒸成坯,再加入白糖和猪油。色泽鲜艳,油而不腻,甜而不腻,被誉为“小勺细细品尝,出桌回味悠长”。

龙凤对:以鳝鱼和雏鸡为原料,采用煮、卤、煎、滑等多种烹饪方法制成。是荆州传统名菜。据说三国时期,刘备婚姻造假,带着妻子从东吴回到荆州。诸葛亮设宴招待他们。餐桌上的第一道菜是荆州厨师特制的“龙凤对”。只见一条做成龙形的大鳝鱼,盘卷着,鳞斑着,踩着祥云,昂着头,张着嘴,角须冲天;鸡的形状像一只凤凰站在龙的旁边,用它的脖子展开翅膀,华丽的羽毛和红色的皇冠跳舞。刘备一看,喜出望外,赞不绝口。从此“龙凤配”这道菜就出名了。

荆州其他名菜

京沙甲鱼:咸鲜醇厚,滑嫩爽口。营养价值:野生甲鱼肉含有多种特殊的长寿因子和活性免疫物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滋阴壮阳等。,被称为极具生命力的滋补营养品。

纸锅块:起源于明清时期,吃起来脆香,有嚼劲。今天,这种小吃在荆州市的其他县仍然很常见。

但总体趋势是灭绝。

欢喜团:又称马元宵、马蛋,是一种以糯米为原料,加水研磨,晒干,裹上红糖和适量面粉,油炸而成的食品。据说江陵城里有一户姓陶的人家,战后失散,好不容易团聚后,把埋在地下的糯米和红糖找出来做成煎饺,让他们为团圆和合家欢乐而高兴。

无铅松花蛋:江陵生产松花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宣彤元年(公元1909年),草市秋湖程丹村的松花蛋闻名省内外。在湖北商检局和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合作下,江陵昊雪蛋厂开始研制无铅皮蛋,用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代替传统加工中使用的一氧化铅。一年来,经过130多次试验,50多批次筛选,终于研制出无铅皮蛋。1984年6月通过国家级鉴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家规定和出口标准。色、香、昧都不错,含铅的皮蛋优于传统方法加工的皮蛋。在26°C恒温80天以上和37°C恒温50天以上后,该产品未发现变质。1984年初,第一批销往香港的无铅松花蛋由香港蛋品企业有限公司送香港卫生当局检验,铅含量仅为0.01 ppm,远低于国际标准(6 ppm),被认为“品质非常好,嚼过的蛋味美香,喉甜凉凉,是极品”。

鳝鱼:在荆州地区吃鳝鱼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监利朱方哲任台湾省宜兰县知府,因一条鳝鱼崩田界而发生纠纷。他让井冈的厨师以此鱼为原料准备了一桌酒席,邀请原被告一起品尝,鼓励大家捕食此鱼,从根本上解决纠纷,从而把吃修的习俗传到了台湾省,成为一段佳话。鳗鱼味道鲜美,具有药用价值。名医的别录说有养五脏,治虚损的功效。用老骨头把剁碎的鳝鱼切成长条,煮熟后像皮条客一样命名。又形似竹节,又称竹节鳗。制法是将油渣用两种不同的温度煎至皮脆,再挂糖醋黄汁,色泽金黄,外脆内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