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糕点?
这个估计很大。要知道,中国的饼起源于先秦时期,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汉代出现了“高”字,写的是人们在九月九日佩戴山茱萸,吃彭饵,喝菊花酒延年益寿。这个“彭饵”被怀疑是早期的重阳饼。
著名的糕点一定是在制饼技术发展以后出现的,在隋唐以后。五代宋在《清》中记载的一些重要品种有“满天星”(金米制)、“三板”(中间有枣豆)和“花切肚”(里面有花)。
到了宋代,做法更加精细,市面上的饼也多了起来。北宋汴京市场有一种用“面粉面”蒸的重阳饼。饼上插上小旗,放上石榴籽、栗子、银杏、松子等混合水果,再把粉末放在饼上,做成狮子的形状,称为“狮子人”。《武林旧事》中记载的南宋临安市场的饼有糖饼、蜜饼、枣饼、栗饼、麦饼、花饼、芝麻饼、豆饼、蜂饼、奶饼、重阳饼等19种。原料包括糯米粉、黄米粉、粳米粉、小麦粉和豆粉。
还有一个著名的“五香饼配方”,是用糯米、粳米和多种中药做成的。既能满足肠胃,又能健脾胃,补气血。这是一种极好的食疗产品。《山居清宫》中的“高鹏”和“广汉高”也很有特色。
元代比较特别的是少数民族的糕点。女子直食中的“柿饼”:将50个糯米、柿饼捣成粉末,与干煮枣泥混合,卷上马尾,蒸熟,浇上松子、核桃仁。感觉方法很讲究,味道很好。类似的“高丽栗饼”是用栗子、糯米和糖水做成的。
明代所作的《宋养生署》有“山药糕”、“糯米糕”、“松黄糕”、“栗子糕”、“年糕”等,多为吴、京味,许多做法延续至今。
清代宫廷剧里经常见到的“茯苓饼”很有名,制作方法有几种。因为受到西方各种习俗的影响,还出现了“蒸西饼法”(白糖、蛋黄、发酵酒),和现在的蛋饼法很像。
糕点不仅日常食用,一些节日还有特殊的时令糕点,一些混合药物还有食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