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第十一陵和东汉第十二陵有被盗过吗?有的详细列举。
据《后汉书》记载,农民起义军红林军攻占长安时,烧毁宫殿,“掘墓取宝”,连吕雉的尸体也遭到强奸。据说,当时看到吕后的尸体就像他死前一样,所以盗墓贼变得好色。
东汉末年,董卓也盗陵。他让吕布进入陵墓后寻找治疗哑巴的秘方。原来,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
最大的浩劫是在公元881年,黄巢大军入侵长安。为了提高工资,他们把目标对准了茂陵。这次茂陵地宫被抢,叛军扛了三天。也许是财宝太多,大量的金银器皿散落在茂陵周围。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墓上修建了壕沟,疑似盗墓。
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在长安东南挖出残存的巴、杜墓。?
扩展数据:
为什么西汉帝王墓几乎都被盗挖?
西汉是中国早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汉族就是在这个时代形成的,汉族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由于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封建社会各种法规的完善、建立和巩固,应该说在西汉就已经完成了。西汉经历了从曾祖父刘邦到刘戡的11个皇帝。
除了文帝和宣帝葬在长安东南的白鹿原和都东苑。其余九帝葬于汉长安北咸阳平原。这九座陵墓东起高陵县马家湾乡,西至兴平县南威乡,东西绵延数百里。
从东到西依次是:景帝杨陵、高祖长陵、惠帝安陵、爱帝夷陵、元帝凌薇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赵迪平陵、武帝陵。
西汉帝陵的形制比较规整。据《汉九义》、《黄兰》等书记载,西汉帝陵一般占地7公顷,墓建在陵园中央,高12尺。
地下墓室深13丈,墓室呈方形,有四道门通往地面。四个门都装有连谏和伏弩等隐藏武器,以防止非法挖掘。死者口含蝉形玉,身穿金玉衣(用金线玉片制成的葬服),放入珍贵的梓木棺材(称为自贡)。
自贡城外的葬车、马匹、丝绸、金银、玉器、珠宝、米粒、兵器、品泉、器皿等。然后在周围堆积一层层的优良柏树,木材全部运往自贡,这就是所谓的“黄肠问题”。这些记录中有许多已经被考古发掘所证实。考古学家对汉代太上皇和宣帝凌渡的陵墓进行了钻探,发现每个陵墓中有四个金字塔形的坟墓。
通过对高祖长陵、景帝杨陵和赵迪平陵元帝凌薇陵的调查,发现它们的平面都是方形的,大门在四壁的中间。
所以西汉帝陵的基本模式是:地下墓室呈方形,墓室中央开门(称为佩门),从这里四门通向地面,四路(称为佩道),四佩道向外延伸至墓室GAI。四条直路直通四周城墙中间的司马门,门外有高耸的双缺口。
整个墓园布局简洁明快,线条洗练。位于墓园中央的墓室呈复斗状,上小下大,沉稳专注,一派肃穆景象。
西汉帝陵的地下墓至今没有正式发掘。但从河北发掘的西汉中山王刘胜墓中的金玉衣服和漆棺,以及北京大保台发现的一万五千多棵柏树制成的黄肠,可以推断出陵墓中金玉衣服和黄肠的奢华程度。
汉武帝史载金缕玉衣,龙、凤、龟、林等吉祥动物形象别出心裁地刻在玉牌上,当然是诸侯所不及的。
作为陵墓的一套礼制建筑,睡殿、厕殿、陵庙也是非常重要的。西汉推行“每日祭寝,每月祭殿,四时祭便当堂”的陵墓制度。
逝者的神龛放在长眠堂,守墓人要像生者一样“天天吃饭”。皇帝的衣服和器皿都存放在临时大厅里,四点钟在这里祭祀。死者的牌位放在陵庙里,皇帝生前的衣服每个月都要从临时堂里拿出来,在陵庙里祭祀;每年在陵庙举行25次祭祀,包括在泰监狱举行的一次特别盛大的祭祀。
寝殿、陵庙与陵墓密不可分,所以它们的位置一般都靠近陵墓。汉初,汉高祖根据秦制,在陵园内修建了寝殿和厕殿。在惠帝之后,他把它们移到了墓地围墙之外,但距离并不远。陵庙,除高祖庙和惠帝庙建在长安城内,文帝庙位于长安城南外,自景帝始,改为在陵旁设庙。
在陵旁设陵,以保证陵园的成本和陵区的繁荣,是西汉前中期曾经奉行的制度。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为了消灭东部的反抗势力,将大量关东豪强迁到关中,其中有不少迁到了长陵。长陵城人口最高峰时达到654.38+0.8万。元朝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废除了迁人真墓制度。
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羡门后,数万将士搬了几十天,陵中有一半陪葬品还未动。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陵墓中的珍珠玉器一直没有被盗。即使是号称最节俭的文帝巴陵,盗墓贼也能得到不少珠宝。
大量皇室成员、贵族、文武大臣、地主和商人也用巨额财富经营着自己的地下乐园。西汉这个人口数千万、疆域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用大部分社会财富建造了大大小小的陵墓。
陵墓建造如此苦心,却难逃劫难和火灾。西汉末年,赤眉军进入长安,除了文帝陵因为据说用土器陪葬而未被破坏外,西汉所有的墓葬都被盗。东汉末年,董卓在汉献帝的威胁下,南迁长安,“并令吕布送皇陵,收其财宝”。
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在长安东南挖出了巴、杜墓。所以,今天人们能看到的西汉陵墓,陵墓依然高大雄伟,地下陵墓大概已经面目全非了。?
说白了,这些帝王陵墓,无论修建得多么豪华,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最终都逃不过历史的成败,在刀剑、兵刃、水火、盗墓贼等各种灾难中一次又一次地被摧毁。
参考资料:
人民网-汉武帝陵:西汉最好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