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与道教有什么历史渊源?

茅山作为道教名山,始于西汉初年(公元前153),由茅颖、毛谷、毛钟三兄弟创建。他们在这里苦练内功,采药炼丹,救治百姓,因此有“有求必应”的美誉。相传三兄弟最后成仙,被仙鹤留下。后来,道教尊称其为“三毛针君”。晋代著名道教学者葛洪曾来此采药炼丹,后有包普风、包普安。东晋另一位道士陶弘景(456 ~ 536)来到茅山,开了一家道观。后来逐渐扩大,成为上清派的茅山派。到了隋唐时期,更多的道家学者来到这里实践和研究理论,所以这里的规模更大,理论也更完善。这是宋代以前茅山道教圣地的基本情况。

茅山道观在宋代达到顶峰,这里建有宏伟的“三宫五庙”,其余众多,是茅山道教最奢华的时代。元明清三朝继续兴盛,后来成为“正统”。所谓“三宫五观”,就是九宫,傅园宫、崇禧宫(三宫)、甘源寺、陈余寺、白云寺、德佑寺、仁佑寺(五观)。80年代被定为全国重点道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