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史学的代表作
先秦历史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奴隶主贵族日益衰落,地主阶级逐渐兴起。当时记录大臣和新兴阶级“士”的言论和诸侯国政治、外交、军事活动的作品,都是历史散文。代表作有编年体《左传》、国体《国语》、记载谋士、纵横家之言的《战国策》。
相传《左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历史学家左丘明所作。编年史,从公元路引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记录的内容涉及周朝与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如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统治者残暴、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等,作出了较为现实的反映和较为具体的叙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往往能写得机智而有条不紊,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艺术价值很高。
《国语》是较早的一部国史,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的史实,共计21卷。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左丘明所作,但现代学者认为是战国学者根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家记载的原始资料整理编辑而成。《国语》记载的文字比编年史还多,记载了春秋时期许多历史人物的言论,文字简单、平实、凝练。
《战国策》是一部民族风格的杂史著作,主要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的言论和活动。作者不详。西汉末年,由刘向主编,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包括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汉、燕、魏、中山等12个民族政策,共33条。它主要记录了有关各国政治、外交和军事的史实。特别具体地记录了战国时期那些游说各国纵横和平的谋士、军事家的言行。《战国策》语言生动,论述透彻,文笔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