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信息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和长江南岸。北部有松滋、太平、藕池、条县(1958受阻条县)4个港口抽取河水汇集,南部和西部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
这个湖通过城陵矶排入长江。通常一年四口四水入湖的洪峰是相互错开的。因此具有“容四水”、“吞长江”的调节功能,减轻了长江中游的洪水压力。如果“江湖共涨”,就容易泛滥。
每年大约有1.28亿吨泥沙沉积在湖底,而且由于湖滨土壤肥沃,人们不断开荒,湖盆在近百年间明显萎缩。洞庭湖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现在已经退居第二位。
1960缩小到3141平方公里。目前,以海拔34.5米为基准,湖泊面积为2820平方公里。
原名“八百里洞庭”,被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水位变化13.6米,素有“霜落洞,庭枯”之说。
1952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和蓄滞洪区,使部分洪水排入分洪区,并整修了湖区堤防水道,减少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
洞庭湖湖滨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盛产水稻和棉花。该湖水产丰富,航运方便。?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蓄洪能力强,曾多次挽救长江洪水,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过洪水。
洞庭湖是历史上的重要战略要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湖区风景名胜众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古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发祥地,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养殖基地。
扩展数据:
名字的由来
洞庭湖在历史上被称为云梦、云梦泽、九江、五竹、芜湖、三湖、崇湖、太湖。
洞庭湖的名字有多种解释。《史记》、《李周》、《尔雅》等古籍中均有“云梦”的记载。梦在当时的楚语中是“胡泽”的意思,与“遂”字相近。《春秋元年与郑在江南之梦》。又有云曰:“定于四年,子楚涉江入云。”
《汉阳志》说:“云在江北,梦在江南。”合在一起,统称为云梦。当时云梦泽面积四万平方公里,《地理今释》说:“东至周琦,西至枝江,南至京山,北至草地,是古云梦。”
司马相如的子胥夫说:“一个梦想家可以行八九百里。”战国后期,云梦泽因泥沙淤积而南北分割,长江以北成为沼泽,而长江以南仍是一片广阔的湖泊。
从此不再叫云梦,而这个大湖叫洞庭湖,因为湖中有一座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费翔寺略》说:“洞庭为仙人洞之一,名曰洞庭。
后人因其汪洋而称洞庭湖,洪水滔天,毫无收获。“这就是洞庭湖名字的由来。
百度百科-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