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国唯一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全国首个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城市、全国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国家一级开放城市、 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45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在建铁路交通枢纽。
合肥市概况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是该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商业、交通和信息中心。合肥享有“三国故里、包拯故里、淮军摇篮、科教基地、湖滨新城”的美誉,因东贺飞、南贺飞发源于此,故称“合肥”。因明清时为泸州府所在地,故别号“泸州”。合肥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巢湖之滨,泛长三角地区的西端。通江达海,连接东西,连接南北,连接中原。全市总面积7029.48平方公里,总户籍人口486.74万人,城镇化率62.4%。现辖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和瑶海、庐阳、蜀山、包河四区,赋予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实验区市级管理权限。
合肥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合肥自古就有“江南之口齿,淮河之右颈咽喉”,“江淮第一郡,吴楚十字路口”之称。毛主席曾赞“合肥好,在皖中”,历来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今天的合肥,是“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天然成员,是沿海的腹地,大陆的前沿,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覆盖中国东中部七省1个城市。
合肥是国家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淮南、合九、河西铁路在此交汇,和宁、吴赫高铁也已建成使用。合肥到南京不超过1小时,到上海、武汉只需要2个多小时。合肥至蚌埠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中,合肥至杭州客运专线、合肥至安徽城际铁路、合肥至山东铜铁即将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合肥到北京只需三个小时。206、312国道及和宁、须贺、吴赫、合安、合淮阜、合太黄、合六冶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到南京只需2小时,到沪、汉只需4-5小时。合肥至河马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合肥是交通部规划的内河航运中心。正在开工的江淮运河建设工程将使合肥成为连接长江和淮河的水运中心。合肥港近期和远期计划建设一个集装箱码头。合肥骆岗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国际备降机场,有30多条国内航线和直飞香港、台北的航班。今年开通了到韩国首尔的国际航班,到上海只需40分钟,到北京、深圳、香港1.5小时,到台北只需2小时。新的4E级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12年底投入使用。
合肥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合肥是一座绿色城市,生态城市。1992年成为中国首批命名的三个“国家园林城市”之一。截至2008年底,合肥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8744.8公顷,城市绿地率达到38.91%,绿化覆盖率达到43.9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1.44平方米。环城开放式公园,绵延8.7公里,面积137.6公顷,构成了城市与景观的交融格局,全国独一无二。在进一步绿化环城园林的基础上,古城周边的“绿锦带”上新建了四个自然景区,素有“一条项链,四颗珍珠”之称。在改造原“庐阳八景”——“镇槐之韵、梵天之钟、藏舟草之色、弓弩松之阴、蜀山之雪、槐浦之春、巢湖夜月、泗顶日出”的基础上,新建了蜀山森林公园、植物园、华冲公园、杏花公园、瑶海公园、清溪公园、银河等10个自然景区。
合肥是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目前,有十个国家4A级旅游景点:包拯陵园、慧远、省博物馆、合肥野生动物园、三河风景区、丰乐生态园、袁遗双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三国遗址公园、肥西紫蓬山景区、肥东岱山湖景区。合肥还是安徽省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方圆250公里内有黄山、九华山等全国著名旅游景点。
合肥是一座历史名城,文化底蕴深厚。
“包公文化、三国文化、淮军文化、佛教文化”——四大文化兼容并蓄。合肥从秦朝开始就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三国时期,魏、吴在此交战,留下了逍遥津、蛟奴台、三国新城等历史遗迹。清朝咸丰年间,合肥曾是安徽省的省会。1945年安徽省会迁至合肥,1949+10月21日解放,同年2月合肥成立。1952年,新中国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正式成立。
合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五代十国吴王杨行密、宋代清官包拯、晚清洋务派领袖李鸿章、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等都出自合肥。韵味悠长的黄梅戏,淳朴的乡村风情,南北风情的美食,包公庙和逍遥津,院士云集的科学岛(中科院合肥分院),国际知名学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既吸收了北方文化的粗犷豪放,又蕴含了南方文化的韵味和细腻。使之融徽韵于一城,彰显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合肥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
合肥科教优势突出,上世纪80年代被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有200多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59所,在校生48万人。博士点138个,24个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3人,在中心城市名列前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创新群体数量居中心城市首位;技术研发机构358个,技术人员30多万人。科教人才比例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合肥科研基础雄厚,是除北京外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拥有合肥微尺度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合肥)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合肥)高性能计算中心等国家重点科研设施,以及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合肥同步加速器装置、托卡马克系列装置和稳态强磁场。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成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合肥创新能力强,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成员城市。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微电脑、激光大气污染监测雷达和世界上第一台VCD、仿生洗衣机、变容量冰箱都诞生在合肥。自2001起,合肥每年举办“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会”,为国内外科技产业投资搭建平台,努力将合肥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合肥制造”、“合肥创造”与齐飞比肩。
合肥是一座加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
合肥工业基础良好,工业门类34个,工业大类200多个,产品2000多种,形成了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轮胎、电子信息和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八大重点产业。家电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三,整车产量居全国第九。合肥也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平板显示之都”。投资6543.8+075亿元的BOE六代线正在建设中,投资280亿元的合富等离子二代线及配套的彩虹、中材等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合肥正稳步向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平板显示产业生产基地迈进。合肥拥有中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和轮胎生产基地。联合利华、ABB、家乐福、麦德龙等52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落户合肥。微软在合肥建立了一个技术中心。江淮汽车、美菱电器、荣事达电器、国风塑料、合力叉车、童嘉轮胎、日立挖掘机等知名企业广为人知。合肥先后被授予“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称号。
2008年,合肥在全国289个城市中排名第25位,全国百强城市排名21,省会城市排名第8位。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财政收入301.2亿元,增长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增长57.8%;市级国税组织收入6543.8+04.35亿元,增长20.9%,地税组织收入99654.38+0亿元,增长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5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6亿元,增长2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分别增长16.1%和1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出生率为1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实现省控目标。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总的来看,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保持良好快速发展势头,财富积累和加速崛起成为新时期合肥发展的重要特征。
2009年4月26日至28日,第四届中博会在合肥成功举办。借助中博会的契机,世界更加了解合肥,更加认可合肥。在大开发大建设的带动下,合肥经济活力强劲,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