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是怎么来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在“大一统”中,中华民族也从分散走向统一。秦始皇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统一和稳定中华民族,如推行郡县制,规定“书籍用同一种语言书写”,统一货币、度量衡,“车在同一条轨道上”“同路同行”,修建长城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民族团结的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
秦统一后,仍沿用华夏的族名。而山东(庐山以东)原属六国的人,在秦朝都是“贵州首领”。秦国虽然短暂,但西域(包括现在的新疆)和匈奴到汉朝的民族仍称中原秦人。汉朝从西汉到东汉延续了400多年,为汉朝的名称和中华民族的名称提供了历史条件。
另外,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把汉朝的军队称为“汉兵”,把汉朝的使臣称为“汉使”,把汉朝的人民称为“汉人”。于是,在汉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空前频繁的交流中,如沟通西域、征伐匈奴、平西羌、招降朝鲜、服务西南夷、收编福建、南粤等,汉朝的名字被其他民族称为中华民族的名字。吕思勉说:“汉民族的名称始于刘邦称帝之后。”?
东汉以后,中原大乱,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四分五裂,封建割据,纷争战乱四起。在大分裂、混战、动荡中,各民族或部落四处迁徙,北方的匈奴、鲜卑、乌宛、氐、羌等纷纷进入中原,史称“五朵野花”,江汉地区的一些蛮族也涌入中原。
在中原,汉族与匈奴、鲜卑、乌丸、氐、羌、蛮族杂居。而北方的汉人大量南迁;历史上被称为“南渡”的汉族和南方少数民族或部落,如蛮族、黑话和辽,共同生活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被汉族同化,失去了民族特色,成为汉族的一部分。
扩展数据:
历史上有几次汉族人口从黄河流域、淮河以北向长江以南、珠江流域迁移。秦统一六国时,大量关东豪族迁居关中,西汉时期也有类似的移民活动。但当时的经济发展决定了黄河中下游各县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举个例子,如果把县县分成两部分,北部占当时户籍人口总数的80%左右,南部占20%左右。从东汉末年开始,民众开始南迁,到西晋末年,黄河流域的民众大规模南迁到长江中下游、长江上中游和汉水流域。
南北朝以后,人口继续南迁,使得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加,但仍然没有改变北方人口分布多于南方的状况。但如果把隋末南方各郡的人口总数与西晋相比,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
唐末五代,北方人口再次南移。到了北宋末年,金兵在南方犯罪,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南迁的高潮。南方人口大增,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洞庭、鄱阳湖、太湖周边,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
这些地方成了人口密集区,人口密度高于北方各州。除了上述两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还有其他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东晋以来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到了宋朝,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到明清时期,南方的人口密度不仅高于北方,而且汉族总人口也超过了北方。
汉族经历了几千年的迁徙和与中国各民族的迁徙,从而形成了集中分布在松辽平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最发达的农业区和城市,与边疆地方民族交错混杂的分布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汉族人移居海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移民国家扎根发展,成为当地华人,另一部分人保留了中国国籍,成为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