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约翰·珀西瓦尔·泰勒的思想和观点。

公共知识分子

泰勒是一个多产的作家,有20多本书,以及数百篇文章和书评。从1931开始为《曼彻斯特卫报》写书评。1957起,成为《观察家》专栏作家。此外,从1963开始,泰勒还在他的朋友和赞助人比弗布鲁克勋爵的《每日快报》担任专栏作家,但这在比弗布鲁克勋爵于1964年去世后结束了。《每日快报》时期,泰勒的第一篇专栏文章题为《我们为什么要善待德国人》,强烈批评战后大多数德国人骨子里仍然支持纳粹主义。他还指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实际上只是让德国人拿回了他们在一战和二战中无法争夺的贸易利益。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发现,泰勒经常用“当权派”来形容英国的精英阶层,这也使得这个词逐渐流行起来。据说“建制派”这个词最早是他在1953年8月29日的《新政治家周刊》上评论威廉·科比特的一本传记时使用的。他写道:

没有什么比与权势集团和解更令人愉快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这更腐败了。

作为一个小小的圣公会教徒,泰勒也表达了对大英帝国的厌恶,反对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北约。此外,他主张英国应该离开北爱尔兰。他曾于1976在都柏林发表演讲,称爱尔兰共和军(他视为自由战士)应该驱逐北爱尔兰所有新教统一党人,就像二战后捷克驱逐苏台德区所有德国人一样。

历史哲学

泰勒对待历史的方法接近民粹主义,他认为历史是对所有人开放的。正因为如此,他常常为人们称他为“人民的历史学家”、“凡夫俗子的历史学家”而感到欣慰。泰勒支持反伟人理论,不相信“英雄造势”,而是相信历史是由一大群傻瓜构建的。对他作品的描述充满讽刺和幽默,但内容丰富。特别是他经常以特殊的角度研究历史,反驳别人认为至关重要的论点,所以有人称之为“泰勒主义”,来形容他的风趣、简洁、精辟,甚至神秘的特质。泰勒经常指出,人们在当代国际关系中谈论的东西实际上只是一些悖论和荒谬。比如,他曾经在1970的一个电视节目上评论墨索里尼,认为他“始终坚守岗位——什么都没有建成”。为了把历史带给大家,他经常出现在电台和电视上,从而被大众所知。

泰勒是少数早期经常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的历史学家之一。他最早在65438至0950的新闻中担任BBC电视节目的发言人,并以其辩论技巧而闻名。但后来因为拒绝感谢节目中邀请的演讲嘉宾,被媒体称为“闷气堂”,被1954开除。1955到1961,泰勒受ITV邀请,在《自由言论》节目中担任演讲人,与其他演讲人辩论。此外,他还在ITV的半小时节目中从1957,1961讲授历史。他不需要在节目中讲课,但他仍然能够谈论侃侃,出色地讲授了1917俄罗斯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话题。虽然泰勒早年与BBC关系不佳,但他仍然在1961、1963、1976、1977和1977主持历史节目后来1980在节目《英国边缘》中介绍了英格兰北部的旅游景点。泰勒上一次主持电视节目是在1985年,节目名为《战争如何结束》(How Wars End)。但当时,他已经被帕金森病困扰,这严重影响了他的表现。

泰勒在电视生涯中,曾经有过很多对手,比如马尔科姆·马格里克等等。其中,与右翼历史学家休·特雷弗-罗珀的长期争论最为著名。在1961中,特雷弗·罗珀曾说,“我担心你的书《二战起源》会损害你的名誉”,而泰勒则反驳道,“你的批评会损害你作为历史学家的名誉,如果你有的话。”

事实上,泰勒和特雷弗·罗珀早在1957年就不同意争夺牛津大学皇家教席。尽管他们在历史哲学上一直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初是朋友。然而,在王室主席一职上,时任首相麦克米伦最终将主席一职让给了特雷弗·罗珀,而不是倾向于工党的泰勒。此外,当时的许多牛津大学教授认为泰勒经常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有“贬低”历史学家地位的嫌疑,所以他们游说他不要得到这个椅子。这件事之后,两人的关系变得稀疏起来。

在公开场合,泰勒指出,他不会接受英国政府的任何荣誉,英国政府的双手沾满了苏伊士的鲜血。然而,私下里,泰勒对特雷弗·罗珀得到了他认为属于自己的皇家椅子感到非常失望,因为泰勒·布特雷·特雷弗·罗珀早在10年前就来到牛津大学教书了。此后,泰勒利用一切机会批评自己和自己的学术成就,特雷弗·罗珀也进行了反驳。两人的辩论通过电视广为传播,公众发现他们的辩论比学术更有趣。结果,他们的长期不和被大众所知。同样,他们之间也发生过多次笔战,也很有趣。许多人将泰勒和特雷弗-罗珀之间的不和描述为两代人之间的不和。泰勒本人充满了民粹主义和不敬,要求布特雷比特雷弗-罗珀大10岁,但他却被媒体描述为更年轻、更有创新精神的一代。相反,特雷弗·罗珀是保守的(当时还穿着长袍教书的牛津教授很少),他比泰勒更自负。因此,他被媒体描述为年长而保守的一代。从两人辩论的小点上不难发现这种差异,就像特雷弗·罗珀会以“泰勒先生”或“泰勒”称呼对方,但泰勒却以“休”称呼特雷弗·罗珀。

1954年,泰勒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欧洲的主宰之争》1848-1918(欧洲的主宰之争1848–1918)。《麻烦制造者》一书评论英国外交政策,原载于1955某学术论坛。1961年,泰勒出版了他一生中最具争议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这本书为他赢得了“修正主义者”的称号。

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泰勒认为资本主义在道德原则上是错误的。他认为,西方目前的状况难以带来一个公平和道德的国际体系。相反,他认为现状很不稳定,容易引发事故。他的作品也不时重申意外决定历史。在他看来,领导者并不创造历史,他们只是对不同的事件做出反应。历史是由错误和失败造成的,而这是人们无法控制的。所以大家都只是在犯错误创造历史。所以在他的一本畅销书《俾斯麦传》中,他评论说,这位“铁血宰相”统一德国的原因,比计划中的更偶然。

在国际事务中,泰勒反对西德作为一个危险的新纳粹国家的存在。他虽然在1956年反对英法干预苏伊士危机,但在1956年赞同苏联镇压匈牙利革命,指出干预成功地阻止了匈牙利回到霍尔西的统治。此外,泰勒表示支持以色列,认为以色列是社会民主国家的典范,对抗阿拉伯独裁政权。至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泰勒都进行了谴责。1950他曾希望在BBC发表声明英国不要加入朝鲜战争,结果又被BBC封杀了。但由于公众不满,BBC最终播出了他的言论。

泰勒常常不囿于现状,为被批评的人辩护。比如艺术史学家安东尼·布朗特(Anthony Blunt)在1979年被戴卓尔夫人揭发为苏联间谍后,泰勒指出这无异于麦卡锡主义,愤然于1980年退出英国文学院。至于历史圈,泰勒主张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并根据自己之前被BBC封杀的经历,争取政府让更多的私营电视台存在。

泰勒曾多次游说英国政府将政府秘密档案的保密期限从100年缩短至20年,最终成功争取到政府档案在保密30年后向公众解密。他认为将保密期缩短到30年是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