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日期
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明确指出,公元前841年,被称为共和国元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明确的公历年的开始。
公元前841年,西周的统治者周厉王实行暴政。首都的平民和中小贵族不堪忍受,奋起反抗,将周厉王赶出了首都。
当时有一种说法,诸侯“和而不同”,所以取简称,称之为“共和”;另一种说法是,大臣和共同执政(稍微准确一点,周和穆公被称为老虎),所以取“共治”之意,称之为“共和”。
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我国历史上记载的所有事件都以年表的形式清晰地记录下来。每个君主在位时间的长短和在位期间每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完全可以联系起来。
公元前841年以前,中国的历史事件是不完整的,特别是相当几年的历史事件的记录是空白的,所以这些历史记录在传统上并不被认为是可信的证据。20世纪末,我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扩展数据:
古代年表:
1,主支年份
“天干”与“地支”一一对应的年代测定法。其特征在于:
a、天干地支各组成一个公历年,如“甲子年”、“壬午年”。
b、天干地支的搭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偶数对偶数,不可能奇偶结合。
c,60年一个周期,周而复始。
2.年份编号和年份
自汉武帝以来,皇帝即位时都有年号,然后用年号来标记年份。
如:康熙元年。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之旅、元和十年、游宝蟾山、元和元年七月、石钟山元丰七年、顺治二年梅花岭、德佑二年等
3.王公之年
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一种编年方法,如赵浩棋惠文十六年的《左传》。骰子之战:“三十三年春,秦时过周北门。”在鲁僖公呆了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传》:“惠文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军。”
民国年表:1912民国成立后,1912被定为民国元年。从此有了民国年代法。
4.年号既当支,又当支。
年号的时候,皇帝年号放在前面,干支列在后面。
如“扬州慢”、“惜春沈冰”、“惜春”是赵昚、宋孝宗。
年号,“沈冰”是主枝的年份;在《核船》的故事中,“天启是任旭的秋日”,“天启”是朱由校的年号,“任旭”是干之年。
《祭姐姐文匡甘龙丁海东》中,“甘龙”是清朝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丁海”是干支年;梅花纪灵“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朝始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乙酉”是干之年。
百度百科-古代年表
百度百科-民国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