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员在春节期间是怎么放假的?

唐宋也有春节七天假。

古代官员庆祝的新年实际上是指农历新年,即正月初一。据唐玄宗颁布的红头文件《假宁陵》:“郑源、冬至日各给七天假。”所谓的“郑源”是指新年,这意味着春节期间有七天假期,冬季至日期间有七天假期,一年有两个黄金周。宋朝延续了这个天数,元明清则减少到三天。

其实唐朝后期有三个黄金周,小黄金周并不比我们少。唐第八十二卷有一节专门讲假期调整,说贞元年间,寒食节假期由3天调整为7天,加上春节7天,冬季7天,正好3个黄金周。

至于黄金周,更是数不胜数,中秋节,腊八节,夏季至日,唐太宗生日,唐玄宗生日,唐玄宗母亲生日,唐玄宗母亲去世...这几天都有三天假。此外,还有21个传统节日只放一天假。唐朝法定节假日多,远超我们这些忙碌的现代人。

历史学家指出,唐朝不仅法定节假日多,而且春节安排合理。那时候,春节虽然只有七天假期,但却是“郑源前后三天”。也就是说,以大年初一为中心,初一前有三天假,初一后有三天假,加上初一,正好是七天假。

“新人”过年过节也要值班。

据《南方新书》记载,唐朝的御史台很会欺负新同事。台湾省新官照例都是“五天假”,这叫“富宝值”;(其他)百思州县先授官,随行者皆有此名。".

也就是说,不管是正常的周日,还是过年过节,“新兵蛋子”都得给“老兵油子”打掩护,全国都一样,不能“特殊化”。这种职务制度堪比今天的论资排辈制度。

尤其是没钱送礼的下级官员,过年都会被安排值班。如果新官能走后门给钱送礼,也可以免于值班。据说这种传统始于西汉,唐朝以后几乎是开放的。家境贫寒的新官春节请病假,还要用设定的休息日来补,有的甚至要全年值班。

学者进一步指出,虽然古人春节值班不容易,但那些春节放假的官员,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意思。他们不能无节制地娱乐,因为官员在节假日期间的赌博、购物等娱乐活动,可能会被官员在节后考虑进去。这是汉朝传下来的先例。

据《后汉书》、《太平皇室观》等史书记载,汉代的官员要么在节假日在职学习。例如,宋军“每个休息日都获得博士学位”要么去田里从事劳动,如尚子平的“为县效力,退休,上山讨薪,卖粮。”要么搞科技实验,比如蔡伦的“每次去休息都要闭门不客,在田里暴力。”

唐宋以后,官方风气虽有所改变,但仍对“豪富郎日出游戏”嗤之以鼻。《宋史》记载王安石为相时,爱干扰官员过年过节的应酬。“汴京官好的时候,因为袁正木在打游戏城,而被百姓所苦。符节(王安石词)出来,必下车辱其心,故不敢出来。”在大年初一,官员们甚至对购物感到内疚。

明清:春节延长至一个月。

在明清时期,在朝廷逐渐减少甚至废除“十天假期”制度后,一年中只规定了三个主要节日,即春节、冬季至日和皇帝生日。加上元旦,元宵节,中原(农历七月十五),每年只有50多天的假期。清初的休假制度基本沿袭明朝。

然而,政府削减假期的措施遭到了大多数官员的反对。考虑到他在臣民面前的威望,皇帝和将军们不得不接受“民意”,做出改变。后来在三个假期的基础上增加了寒假,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延长到一个月。因此,新的寒假可以被视为对常规假期和节日假期损失的补偿。

学者还指出,中国古代各朝代只规定了官员的休假制度,其他阶层没有规定。因为中国古代是不可能有晴天休假制度的。

当时,农村的农民、市场上的商人和其他社会群体只能按照惯例休假。例如,市场上的商人通常会在纪念某个行业或职业的特殊节日时放假。这些节日经常举行盛大热烈的庆祝活动。

农村的农民在春秋两季会有一定的节日,还有土地神的节日,也就是常说的“社日”。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固定的休假制度,因为他们是国家制度之外的群体,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