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课程有机结合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黑板+嘴巴+粉笔+课本”的枯燥平面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缺乏教学互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如何改变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弊端,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高中历史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这个问题有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多媒体有效地结合了图片、文字、声音和图像,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首先,提高认识,阐明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事件、场景,离现在很远,因此有一种与现实的距离感,这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无法摆脱抽象枯燥的说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很高的积极性,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理解掌握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方便快捷,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如下:

(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以下现象: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抄黑板,死记硬背;一些学生干脆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究其原因,无非是老师的观念和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多媒体技术利用其视听互动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材料,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交融的教学环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一瞬间看过去、看现在”。它能更好地解决历史的过去,让“死”的历史“活”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入相关的历史情境。这样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不是枯燥的史实堆积,而是生动的画面,从而大大改变了原来历史课堂教学单调枯燥的局面,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必修知识时,作者通过一个短片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历史。这既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有了更加具体和深刻的认识。

(二)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整合知识,拓展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涉及很多方面,而且很肤浅。教师采用叙事、对话等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拓展。板书占用时间过多,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较少,有些知识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教学中难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效率不高。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节省讲解和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化抽象为具体,化寂静为声音,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强感知,或帮助学生建立对地域空间的想象能力,将学习方式从单纯的听觉转变为视、听、思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过去许多教师的“巧媳妇”。比如在学习必修课《开辟新航路》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迪亚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作者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四个航海家的航行过程,在经过重要地点时,可以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过的地点名称,并配以语音讲解,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四个航海家。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实践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网络广泛收集历史资料,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尽可能再现历史场景,还原历史旧貌。他们借助现实的历史场景,巧妙设置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选择“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知识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了这样的问题:①如果你是农民,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如果你是富商或地主,王安石变法有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直接相关?如果你正在部队服役,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了哪些变化?学生被置于北宋的社会环境中,探究问题的兴趣极高,能力也相应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