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韩有哪些交往?

作为海上邻国,中国和韩国近在咫尺。中韩邻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有好几个传说,历经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延续到清末和近代,留下了无数友好的故事。十三朝古都洛阳,从西周到汉晋再到唐朝,是古代上半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在古代,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前半段,大多与洛阳有关。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唐朝以前是在黄河上,在长安和洛阳之间东西移动。宋代以后,它沿着大运河,在北京、南京和杭州之间南北移动。唐前的长安和宋后的北京都曾是著名的政治中心,是历代王朝立业的摇篮。但说到文化和治理的发展,就离不开洛阳了。东周是百家争鸣的时期,都城在洛阳。东汉是经学和国子监兴起的时期,也是清议和党收的时期,或者说是道教创立和佛教开始传播的时期,以洛阳为都城。魏晋是玄学兴起的时期,以洛阳为都城。北魏是佛教异常发达的时期,以洛阳为首都。唐朝的文化达到了顶峰,洛阳是东都。即使到了北宋,虽然以开封为都城,但理学的兴起和《子同治简》的编撰仍在洛阳。洛阳的文化地位在历史上独一无二。它曾经那么突出,那么威严,那么不可替代。

在古代,中韩两国都有各种记载双方交流的历史文献。比较有名的,比如南宋许婧的《宣和李凤高图经》。在现代学术研究中,韩国、台湾省和日本学者的研究始于二战后。1992中韩建交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研究迅速崛起,其中京、沪、青、大四地高校最为集中。北京大学于1992成立“朝鲜学研究中心”,每年出版1卷约50万字的《朝鲜学论文选》。至今已出版8卷,是研究中韩交流史的核心机构。自1992以来,大陆学者已出版约20种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参加中韩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交流史是国际学术研究机构和中国学术领导机构关注的重点。在2001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南中,中外交流史被列为重点项目。但迄今为止,洛阳本土学者对此课题进行研究的很少,从全国各地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中韩文化交流与洛阳的关系的更是凤毛麟角。希望从现在开始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与韩国友好交往的历史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也是洛阳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95年末,韩国已经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从65438到0995,中韩贸易额为1698亿美元。截至1994年底,韩国对华投资已达2160,金额达185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中韩两国是海上邻国,交通便利,文化相通。韩国人对中国的儒家思想普遍有认同感,对中国有寻根感,所以到中国旅游成为韩国人出国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2000年5月,韩国著名学者金钟烈先生在洛阳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访问和讲学。2000年3月至2001,韩国金博士在洛阳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2000年7月,韩国前总统金泳三访洛。充分说明洛阳在韩国人心目中还是有崇高地位的。

前高丽大学校长金钟烈教授,现为高丽大学名誉教授,延世大学硕士教授。早年在台湾省留学,15被聘为教授。他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著作丰富,擅长书法和诗歌,在中韩学术界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在洛阳讲学、交游、访古、作诗,留下了难忘的洛阳之旅,共留下汉诗13首,书法16幅,受到洛阳师范学院、洛阳市文物局、洛阳易经社等单位的热情接待,特别受到副市长王文超的好评。洛阳日报、洛阳电视台也做了专题采访。这些朝鲜人的到来对洛阳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洛阳与韩国的友好交流起到了重要的通报作用。

在洛阳成立中韩文化交流促进会,每年在邙山举办祭祖活动,有利于开拓和发展洛阳与韩国的学术研究和友好交流,发掘洛阳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弘扬河洛文化,弘扬东方文化,促进中韩经贸交流,促进旅游、农业、工商业、科技、教育和学术文化研究的发展, 促进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开创中韩友好交流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