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菲的一生
毛泽东评胡琏(18军)“狡猾如狐,凶猛如虎”考辨
2、
至于“像狐狸一样狡猾”这种说法,胡琏打仗极其机警狡猾,他的名字“狐狸”在胡琏是谐音,尤其在华中野战军的苏北方言中,更像是一只狐狸。因此,华野和中野称胡琏为狐狸。11师进军南马时,南马到处张贴标语,写着“活捉狐狸”、“掰着吃11师的硬核桃”。南马战役后,华野9军伤亡惨重(伤亡4600人)。
我没有任何进展。许尤氏唤苏羽曰:“胡琏,奸诈之徒。...下次我一定叫他尸体。”(丁炳生写《第三野战军远征记》第279页),这与毛泽东的文章完全一致。
3、
关于“猛如虎”:张凤记之战,三个纵队围攻整个11师32团五天五夜,最后打成平手,中野伤亡3600余人,刘伯承爱将吴大明,3纵7纵19旅旅长,3纵7纵2659旅旅长。11 32师伤亡2700余人。32团不想撤退。因为一营营长牛振江擅自带了两个连出去,团长张慕贤只好带着其余的撤了。山东南马战役,华野集中鲁中军区一个大源、四个纵队、三个团共五个纵队,猛攻南马五天五夜。仅11师一个团被歼灭,自身伤亡达1万余人。2、5师政委秦先安,6师18团副团长胡,4师组织部部长魏等多名战士牺牲。11师真是猛如虎。11师进入大别山后,这只老虎更加威风凛凛,横扫中野。中野不仅高度戒备,而且几乎不敢参战。除了在北行店要打一仗保卫刘伯承同志和中野的指挥机关,其余的都可以避开(避开)。
1师118旅在北店与1纵、中野总部遭遇时,整个11师和整个10师的主力从龙胜镇、宣化店来宿营,解放军见形势不利,1。
比如1947,12,陈粟和谢忱围攻确山,中野1垂援。65438+2月31,整11师前卫118旅与1纵在正阳西北宋店激烈交火,1纵无法阻挡11师的进攻,伤亡惨重。
再如中野1垂直绝对主力20旅(相当于该师,属中野垂直部队管辖)于6月11948日在保新集与整个11师遭遇,损失巨大。主力营之一,400多人被建制消灭。很多干部听说11师来了,带头逃跑,后来被军事法庭判了死刑。(见《百战将军——吴忠》第240页。)
再比如中野二,在大别山一直避开11师(见《陈再道回忆录》第173-192页),基本上是11师围追堵截的过程。
还有中野6+01师,基本采取能避就避(避)的政策,但是在1948 65438+10月16日,11师突然包围了王家店的中野6+65438露营。这两门山炮很容易就给了敌人。准将肖永银一听说整个11师来了,就丢掉了他的直属旅,包括政治部、供应部、卫生部和镇上的几十个伤员,立即撤退,这样这三百人就全部被俘了。第6纵队副司令员韦杰要求营救这些同志,但肖永银不顾一切地撤了出来,最终保住了18旅。王家店成了永远抹不去的痛。被俘人员大多是我军干部,其中有两个团的军官,一个是供应部主任张玉凤,一个是随军记者胡铮。因为中野的回避,11师在大别山找不到路。
鉴于当时的种种情况,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张际春于6月5438+0948 65438+10月31日联名向各纵队首长发出指示,并上报中央军委,指出:“仍有许多干部临危不乱,与敌作战,或独自或带少数人逃跑,实在是解放军极其可耻的行为。”(见《每一个受虐的明星——吴忠》第241页。)
对了,吴中率领1和20旅,是中野的绝对主力,经常防守伯承同志。解放后,吴忠任北京军区警备司令,指挥广州军区南方团部队对越反攻。他站在对手的角度和解放军的角度对整个11师进行了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研究解放战争和11师,一定要看《百战之星吴中》,这确实是一本历年的书。《百战之星——吴中》第248页,吴中说“西北军兵锋凶猛,而桂军兵锋巧妙。在蒋自己的部队中,吴中对11师的整编印象最深。”
他说:“国民党其他部队也许在某些方面是优秀的,但整个11师,就综合战斗力而言,确实是最强的。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军官的战术素养和士兵的技术水平都比较高,很难对付。”
相反,国军中的一批将领,如唐、胡宗南等,对他嫉妒心很强,经常对他进行诽谤和攻击。很少有人赞美他,那么国军如何不败?为了支撑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危急形势,的军队不得不做出巨大牺牲,攻打大别山,围魏救赵,以吸引山东和陕北的敌军前来援助。然而,中野的情况极其严峻和困难。在广西根据地作战,没有后方支援,武器弹药、粮食、士兵的补给都有问题,一场战斗下来伤员无法安置。所以形势险恶,绝不是战略反击,也不像过去几十年那样被折腾翻了。从6月1947到6月11,白崇禧集中33个旅向中心进攻,形势始终险象环生,其中3个旅一度分散到营、连开展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只能搞游击。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整个11师、7军和48军,其中11师的威胁最大。最近披露的最新信息提到了这个问题,非常珍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况。刘邓在1948+0向军委汇报。“而我们在几个强敌师的压迫下,打不起来,只能再次分散活动...但照这样下去,我们的兵力会继续削弱,士气会受到很大影响。当地的工作将继续受到极大的破坏。这种情况非常不利。请军委考虑指示。”并继续向军委呼吁周边部队的帮助,吸引和转移11师。该报告如下:“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兵力极度不足,弹药越来越困难。没有友邻的协助,至少11师(胡琏)都要转移,很难集结兵力...敌人散了,就会以师为单位,找我打散兵游勇,让我无法休息。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裁员很多。这样下去,士气会大受影响,战斗力更弱,极其被动。而我不能集结作战,使三个野战军跛脚,特别不利。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有赖于朋友邻居的协助和新兵的提前到来。”从上面可以看出,11师对刘邓在大别山的军队构成了严重威胁。
4、
从这个通知的风格来看,这完全是毛泽东的写作风格。这一战略思想与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先敌弱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整个11师属于中原之敌四骨之一。粟裕说:“中原之敌,总有四个‘骨头’:5军、18军、7军、48军。”(见《粟裕军事文集》第361页)像这样的敌人应该避开。
5、
与《毛泽东文集》相呼应的是,每次征战中原,毛泽东总是特别强调拖住18军,抑制其加入战场。他对此非常关注。《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有7封电报是专门针对18军和胡琏的。如钳制敌11师等部以利主力休整,陈锡联主要任务是钳制18军,钳制敌18军以保证苏军胜利,阻止敌18军一周内过绥县,对的北进采取措施,同意刘陈登进攻一号,并询问132纵军能否西进参战。你想想,是哪个敌将让毛这么重视,这么多次提起。这是什么意思?
仔细看,范仁文是靠谱的。作者站在中立的立场,试图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向几十年前卷入这些战斗的人致敬。毕竟他们都是为了信仰而战,甚至牺牲了自己。我们和平年代的人永远达不到这种程度。如果有人因为反映了真相而不满意,那就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