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观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关系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大约在2000年前就建立了联系。19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和日本是比较和平稳定的邻国,接触不多。近代,二战结束后,双方一度中断官方交流长达20多年。65438年至097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双方关系发展迅速。进入新世纪后,双方关系不断摩擦。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等等,而在这些问题中,历史无疑是影响中日关系友好发展最敏感的问题。

在中日历史问题上,中国学者大多强调以史为鉴。也有学者提出搁置历史问题发展双边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史教授在岛根县立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历史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搁置,留待以后解决,以便更连贯有效地绕过实施国家大战略的障碍。”既然历史问题由来已久,至今仍是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采取回避战术,“搁置历史”未必是好方法。但过分关注历史,抓住对方的“小辫子”,必然会损害两国关系的发展。所以中日双方应该在“现状”的基础上谈共识。现在是中日双方拿出勇气,从现实出发彻底解决历史问题的时候了。

首先,要大力促进中日经济交流。作为东亚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日本有责任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因为总量的差距,两国经济差异很大;此外,两国在地理上是近邻,这导致了很大的互补性。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为扩大中日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其次,两国政府引导两国国内民众认识历史问题。狭隘的民族主义正在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就中国而言,现实地说,中国年轻一代对日本的敌意程度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就日本而言,日本政界和民众对历史问题普遍存在“负罪感疲劳”。日方篡改历史教科书,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分子歪曲历史,让中国民众产生敌意。因此,对日本历史观的诸多误解,主要依靠日本有远见的政治家、诚实的学者和公正的媒体,通过艰苦卓绝的教育,提高日本民众的觉悟,最终解决。

第三,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不断扩大认同感。中国和日本的文化特点在很多方面有很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将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最后,中日舆论导向要积极,双方新闻界要正视责任,着眼中日关系发展大局。日本媒体也应该从客观历史出发,宣传中日历史上的友好经历。客观介绍日本的对华政策和该国对华动向。我们国内的媒体也应该多做一些关于日本的正面宣传。这种相互宣传的导向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我们应该勇于承认历史问题,因为它是一面镜子,并尽力避免历史问题成为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负担,使中日关系能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