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雷州、雷州府的名称及其辖区的历史沿革。
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腹部,是南北陆海交通的咽喉。它穿越辽阔的南海和北部湾,东望菲律宾,西望越南,南与徐闻、海南隔河相望,北经遂溪、湛江。天空与武陵、海通相连,被誉为“南方之地”。雷州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亚热带。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9 42 ' 12 "-10 23 ' 34 ",北纬20° 26 ' 08 "-265438。雷州有悠久的文明历史,丰富的人文,丰富的资源,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宜人的风景和勤劳智慧的人民。那么,雷州市的名称和区域管辖的历史是如何演变的呢?公元前355年,楚子雄被派往广东镇。此时的“楚火楼”建于雷州半岛,以石城墙为界,也是雷州半岛最早的古城。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前,赵佗平定南越,实行郡县制,设立桂林、项、南海三郡。当时,雷州(未命名)属于项峻。汉朝进化前204年(汉高祖三年),中原地区爆发农民起义,抢地抢掠战争不断。赵佗乘机出兵攻桂林、鹤乡县,将桂林、湘乡、南海合并为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赵佗自称南越王,雷州城属于南越国。196年前,汉高祖刘邦派吕嘉南到南越拉拢赵佗,给赵佗“南越王”的称号。183前农历二月,赵佗背叛汉朝,自称皇帝。直到179年(西汉文帝元年),赵佗再次朝贡,恢复了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此时雷州城的管辖权仍属于赵佗管辖的南越国。112年(西汉丁原五年)四月,南越国吕佳发生叛乱,赵佗已经死了二十年。当年秋,汉武帝命将军吕博德、造船将军杨仆领兵镇压,直到次年十月才解决。此后,南越分为徐闻县、高良、合浦三县。这三个县又分为九个县:南海、苍梧、玉林、合浦、胶头、旧镇、日南、朱雅和玉儿。此时的雷州市属于合浦县徐闻县,合浦县位于徐闻县(也有说是现在的雷州市雷州市)。公元40年春(东汉建武十六年),交趾郡的姐妹们起兵造反,得到九镇、日南、合浦等地蛮族部落的响应。起义军先后攻占了岭南地区的交趾、九镇、日南、合浦等65个县。自力更生才是王道,一时间轰动全球。此时,合浦县所属的雷州落入征方手中。公元41年冬,汉光武帝命令富博将军马援和船将军远征南方渡趾。直到公元43年4月,远征一方的姐妹被杀,十字趾诸郡才被收复。公元43年,合浦县由徐闻县移至合浦县,雷州市仍属徐闻县合浦县管辖。从公元203年(东汉建武二十年)开始,全国地方行政以州、郡、县三级制建立,一直延续到南北朝。这一年朝廷改交趾县为交州,辖合浦等九县,合浦县还辖合浦、徐闻、高良、林云、朱雅五县。雷州隶属胶州市合浦县徐闻县。三国时期的演变公元210年,孙权派卜志为交州刺史,带兵入岭南。此时合浦县仍属前五郡管辖,合浦县令石燮投降卜志,加入东吴。胶州合浦县的雷州辖区也变成了孙权的辖区。公元226年(五年),汉武帝孙权将胶州分为广州郡和胶州郡。其中,广州辖南海、苍梧、玉林、高梁四县,广州府设在番禺。胶州辖合浦、交趾、日南、郁儿、朱雅五县,郡治设在龙变(今越南河内)。此时雷州属胶州合浦县徐闻县。公元228年,合浦县改为诸关县,雷州县隶属胶州诸关县徐闻县。公元242年(赤武五年),朱雅、郁儿两郡叛乱,东吴出兵平叛。后来,诸关县的徐闻县和丹棱县的辖区被统一划为朱雅县。当时朱雅县的管辖范围包括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县属徐闻县,隶属胶州。此时,雷州属徐闻县、朱雅县、胶州市管辖。晋朝南北朝演变公元280年(金太康元年),司马燕调兵遣将,晋武帝灭吴栋,天下大一统。中国有19个州。第二年,朱雅县并入合浦县,隶属胶州。当时徐闻县属于合浦县。此时雷州属胶州合浦县徐闻县管辖。公元471年(宋七年)二月,广州、胶州合并为越州,辖合浦等九郡,州设在合浦县。当时雷州属徐闻县合浦县越州管辖。到公元479年,合浦县也从合浦县迁到徐闻县。祁勇明年将在合浦县徐闻县设立康杞县。康杞县辖乐康1县,后改为康杞县。康杞县辖雷州半岛全境,隶属于越州。这时,雷州属康杞县、康杞县、越州。公元523年(梁普通四年),在越州县设立河州,州属县。第二年,康杞县分为康杞、范沙、莘县,不久又建立了磨罗、阿罗、雷川三县。至此,康杞县分为六个县,雷州下辖贺州、康杞县、雷川县。隋唐演变到公元589年(隋开帝第九年),县分为遂康县和海康县(今雷州市),海康县的名称由此而来。第二年,又增加了铁扒县(今麻章区湖光镇老县村)。到目前为止,雷州半岛有八个县,分别是海康、遂康、莫洛、阿罗、雷川、铁扒、莘县、范沙,都属于贺州,州设在海康县。公元607年,废州改为合浦县、徐闻县,实行县级建制。摩罗、阿罗、雷川三县划入海康县。此后,徐闻县归海康县管辖,县设在海康县。公元616年,高良同镇守西安宝车策划兵变,当时雷州半岛被西安宝车占领。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冼夫人之孙、高州刺史冯昂领兵击败冼保车,海康郡归冯昂管辖。第二年,撤销徐闻县,设立南河州,下辖海康、遂康、铁坝、范沙四县,州设在海康县。唐朝贞观元年,有道、州、县三级建制。改南河州为东河州,属岭南路。此时雷州市属岭南路东河州海康县。公元634年(贞观八年),东河郡刺史陈文玉请朝廷改东河郡为雷州,雷州之名由此开始。唐天宝元年,雷州改海康郡。唐元年,复县为州,海康县改为雷州,辖海康、徐闻、濉溪三县。宋元演变于公元971年(宋开宝四年)。赵匡胤、宋太祖派贵州道行一营调遣潘美平定南汉,不久将雷州为雷州军。公元997年,全国实行路、州(府、军)、县三级建制,天下分为十五路。雷州军隶属广西南路,辖海康县。65438年至0280年(元至17年),实行省、道(州、军分区)、县四级建制。成立海北海南路宣传安抚部,位于雷州市,隶属湖广省。第二年,雷州军改为雷州路、凌海康、濉溪、徐闻四县。到1258,雷州市成立了海北海南路廉政来访部。明清演变为1368(明洪武元年),雷州道改为雷州府,辖海康、濉溪、徐闻三县。第二年,国家实行省、地、县三级建制,改广东道为广东省。明朝洪武九年,行省改为公共事务部,原属湖广省的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合浦合并为广东布政司。不久,广东被重新划分为岭西路和海北路。灵溪道位于肇庆,辖高州、肇庆两地。海北路位于雷州,辖雷州、连州。1647年(清顺治四年)二月,清兵入粤,此后雷州府战事不断。当年3月,两广总督童养嘉平定高、雷、连三届政府。12月,雷州镇连长黄如海、雷州镇总参谋蔡奎从里到外占领雷州政府,自称包公。公元1648年9月,广东提督起兵反清,派连长严占领高、雷、连、琼。在1650,李鸣钟(编号海是和雷宗的主要官员,他带领军队占领了。直到1654年12月,清廷才派京南孤山鄂真巨马拉将军率65438+万大军南下,与尚可喜等联军会师,高、雷等被清廷送回。1669年,设立高雷连,分头镇守公路,隶属高州府,辖高州、雷州、连州、罗定州。1730年,高州、雷州、连州合并为高连路,位于高州。1738年,废除高连路,设立郜琏路,管辖高州。雷州、琼州合并为雷琼路,管辖琼州。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海康县分东北、西南两角,10乡,即都督、盐德、盐河。辖白沙、杜南、大埔、路楠、条排、郭利、条贤、南山、富柳、安庙、稍斜、安澜、汤唯、五郎、迎风、官河、瑙、条堡、淡水等19社。宣彤元年(1908)一月,海康县所属的19社被划分为8个区。宣彤三年九月,辛亥革命爆发,雷州知府朱兴义独立,通电响应。海康县令刘谦弃印而逃,连夜将该县收归日本。民国时期,海康县分为3个区,49个乡,451个保险公司。第二年,海康县划分为四个联防区:一、二、三防区为原一、二、三防区管辖区域;第四防区为附市联防区,包括第一防区的苏楼巷、夏河、官南、白源、东阳等五个乡镇的1镇。1932实行新县制,全县设3区46乡413保险公司。65438年6月至0947年6月,海康县分为东、西、南、中、市五区。东区有东里、新寮、调风、高磊;西有唐家、杨家、海天、七水;南部有北河、龙门、房身、乌石、秦都、英利。中心区有附城、白沙、南星、松竹;市区有雷城镇和东阳乡。当时的神堂、吉家、客路属于濉溪县西南地区。建国后演变为1949 165438+10月27日,仍名海康县,隶属雷州人民行政督察署。65438年2月5日,县城解放,隶属广东南路专员公署。设置1个镇和6个区,包括27个乡镇和128个行政村。1950年9月,海康县划归广东省高磊地区管辖。1952,11年6月,海康县隶属广东省粤西行政区。1953年3月,海康县分为1镇和10区。1954年底,全县重新划分为1镇和12区(含3个渔区),共137个乡。1956年2月,海康县划归广东省湛江地区管辖,原三区新寮、龚港、东宋、北里、金鸡、甲坪6个乡划归徐闻县管辖。同年3月15,原属濉溪县的吉家、神堂划归海康县管辖。1957年4月,徐闻县第四区青桐、那布乡划归海康县。同年5月8日撤区并乡,全县1镇无34个乡。1958 165438+10月16、海康县建制撤销,南渡江以南划归雷南县,南渡江以北划归贝勒县,均属广东湛江地区。当年“公社”前,乡镇机构精简合并,14个乡,3个乡镇。1961年3月9日,恢复海康县建制,隶属广东省湛江地区。5月29日,全县划分为13个区,区内设镇和49个公社。1963,17年3月撤销区,县设19公社。4月25日,1979,海康镇变更为雷城镇。到目前为止,全县有20个人民公社,下辖415个生产大队。1984月,废除公社制度,分区设乡。全县有18个区,3个区级镇,297个乡,17个乡级行政区,2256个自然村。从1987开始,县城部分乡镇撤并建镇。1994年4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康县,设立雷州市。一个县级市委托湛江市管辖。雷州城一直沿用至今。此时,全县有雷城、白沙、府城、南星、龙门、英利、刁峰、东丽、高磊、北河、乌石、七水、房身、唐家、吉家、杨家、客路、神堂、秦都、松竹21个镇,449个行政区(居委会),此外还有东方红、幸福、南广、火炬、金星、丰收、勇敢7个国有农场,龙门、吉家、唐家3个国有林场本文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