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兴是怎么来的?
王莽末年,在连年饥荒的情况下,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刘秀也举起了反刚愎自用的大旗。他在平定河北的过程中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建武元年(公元25年),他自立为帝,然后经过十几年的战争,武力统一了全国。光武帝统一全国后,采取“从民开始”的政策,田赋只恢复到西汉的三十分之一,但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他多次发布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将国有荒地租给流民耕种;劝农桑,兴修水利,轻赋税。政治上吞并四百余郡,裁撤一校尉,在精简兵力的同时加强中央军;进行官制改革,将刺史设为州一级的地方官,可以直接扮演皇帝。他善待英雄,有效地维护了政权的稳定。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自己的统治,也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由关震控制
“镇册”是唐太宗和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唐太宗在位23年,唐朝在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贞观之治》表达了史家对唐太宗功绩和贞观时期的肯定。
宽厚待人、善于用人,是唐太宗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如重用原属太子李集团的,说明他以才德为根本标准不是一句空话。“听别人的是光明,听别人的是黑暗。”魏徵的这句名言成了唐太宗的座右铭。魏徵死后,唐朝的选官、考试制度不仅重视武艺,也重视文学。五品以上的官员按政绩考核,皇帝亲自统治。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得到了延续和完善。唐太宗也精简了机构。中央官员由2500人减少到640人,唐太宗主持制定贞观之法,赏罚分明。后来,孙昌戊己等人为它作了注释,《唐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著名法典。唐太宗实行均田制,奖励开垦;颁布平均租金法,忽视税收;劝农民教桑,立仓,备灾;兴修水利,疏浚河渠。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粮食连年丰收,粮价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唐代汉族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是他在多方面推行民族融合政策的结果,如任用少数民族为官;允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留下了千古佳话。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日本开始向唐朝派遣使节,广泛研究唐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均田制和租佃调节制度。645年(贞观十九年),日本大改,几乎全面学习和模仿唐朝文化。来自亚非许多国家的大使、留学生、艺术家和僧侣来到长安。佛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而中国的瓷器、纸张、茶叶、丝绸则运到波斯,再运到欧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