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算机发展史来看,第一代到第四代有什么特点
1,1代:电子管数码机(1946—1958)
其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它速度慢(通常每秒几千到几万次),而且很贵,但它为计算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代: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
其特点是体积更小、能耗更低、可靠性更高、运算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654.38+百万次,最高可达300万次),性能优于654.38+0代计算机。
3.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
其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每秒几百万到几千万次),可靠性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降低,产品走向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至今)
在硬件方面,逻辑元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在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
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个芯片可以容纳数万甚至数百万个晶体管,运算器和控制器可以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
扩展数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而崭新的时代。计算机从功能单一、体积大发展到功能复杂、体积微小、资源网络化。
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毫无疑问性能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实现性能的飞跃有很多种方法。然而,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必由之路。电脑的发展应该越来越人性化,同时也要注意环保等等。
百度百科-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