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是学生死记硬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的方法是:

1.鼓励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学习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出探究式问题或布置探究式历史作业,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和答案。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新教材编写了大量的“学习与探究”的教学内容,特别插入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和地图,设置了“想一想”、“讨论一下”、“说一说”等许多讨论题和思考题。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料,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讨论,上网查阅资料,综合归纳,得出自己的观点,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鼓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鼓励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感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新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活动课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增强探究能力。对于比较难的问题,我安排了课时让学生提问,以学生提问为主,根据学生提问的难易程度给予鼓励,提高了学生提问的深度和广度。

3.开展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为了了解石家庄当地的历史,我让学生合作调查石家庄的抗日战争史,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我所知道的石家庄抗战》。这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资源共享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传统的历史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忽视了运用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运用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的做法是:

1.用灿烂的中华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包括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南北大运河、唐诗宋词等。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必将增强学生对祖国现代化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报效祖国的决心,增强历史使命感。

2.用仁人志士的爱国壮举,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比如虎门销毁鸦片的林则徐,吴淞口为国捐躯的陈化成,推翻帝制的孙中山,为抗日而死的张自忠,无数革命先烈,都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们的壮举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事迹来感染学生的心灵,从而鼓励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崇高气节。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人民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领导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彻底解放,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解放后,西藏叛乱被平定,祖国统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港澳回归祖国怀抱。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用这些知识来启迪学生,在他们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引导他们为保卫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充分利用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教育应贯穿历史教学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