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曼恩崎岖不平的中国路:100年前我来到中国。为什么合作多次破裂?

MAN前段时间在国外发布了一款新的tgx卡车,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和车友的关注,这也迫使我哥去探究为什么MAN在国内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男人的中国之路

人类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1758。作为最大的重工业企业,曼的前身“圣安东尼奥炼铁厂”在德国奥伯豪森开业,位于德国重工业之都鲁尔区。

1806,“圣安东尼奥”和另外两家炼铁厂“古特?Hoffnung”和“Neue?埃森”合并,命名为“铁矿石开采和贸易公司(Huttengewerkschaft?嗯?汉龙?雅可比)”,仍位于德国奥伯豪森,后来公司改名为古特?霍夫农舒特(GHH).

人类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98年,满的前身炼铁厂将中国第一台活塞式蒸汽机运抵河北唐山市,并应用于蒸汽机车。由于运营效果极佳,曼氏收到了来自中国源源不断的订单,这也意味着曼氏将与中国长期合作。

在商用车领域,曼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曼不仅为中国带来了高品质的产品,也为中国引进了先进的技术,推动了中国商用车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

说起曼在中国的合作,就不得不提斯太尔众所周知的重卡技术,奥地利斯太尔的91系列重卡技术。这一中国重卡市场20多年来独有的技术是1983经中国政府批准引进的,这也是中国第一个重卡进口技术项目。斯太尔的技术成功帮助中国解决了当时卡车“缺重少光”的问题。

斯太尔卡车在中国的物流体系和重点项目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斯太尔卡车已经成为中国重卡的代名词。

随后,曼在1990收购了斯太尔卡车公司,这说明曼发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这一波操作对中国重卡行业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65438-0986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尼奥普兰客车公司的客车技术,推出北方尼奥普兰客车系列。

随后,金华青年汽车集团与MAN合作成立金华尼奥普兰车辆有限公司,紧跟步伐引进先进的客车生产技术。

得益于国外豪华客车的技术,尼奥普兰客车系列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直线上升。就像斯太尔一样,对中国市场有着浓厚兴趣的曼于1997在北京成立了曼商用车公司中国代表处,后于2001收购了尼奥普兰公司。

接手当时在中国市场炙手可热的斯太尔和尼奥普兰后,开始在中国商用车的道路上发展。

陕汽德龙

为了在中国寻求更大的发展,曼联系了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商讨斯太尔卡车的现代化升级事宜。

从65438到0995,曼和陕汽就客车底盘技术的引进开始接触。所以当MAN在国内寻求更大的发展时,合作过的陕汽就成了首选。

当时陕汽在国内市场处于尴尬的地位。大家一直以为陕汽是轻卡厂商。所以陕汽也急于生产出一款能摆脱大家看法的重卡。

没有生产重型卡车经验的陕汽,只能通过引进国外卡车技术来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生产技术。所以当得知曼在寻求中国市场的发展时,陕汽和曼一拍即合,推出了曼的全球畅销产品?男人?F2000?重型卡车。

2004年5月18日,满与中国合作伙伴陕西重汽签订了F2000重卡技术转让合作协议。内容包括:驾驶室、车架、驱动桥、模具制造技术。

MAN与陕西重汽就多项装配技术许可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升级后的卡车将被命名为“德龙F2000”,被称为“中国第三代重型卡车”。

同时,据业内人士透露,陕汽与曼在发动机领域的合资最终没有成功,最大的分歧之一就是发动机的供应。

曼主要是想在陕汽建设一个大型的发动机生产基地,这个基地生产的发动机将供应整个中国或者亚洲市场。但这被陕汽断然拒绝,陕汽想独享曼的发动机技术,摆脱中国重汽的限制,走出斯太尔的阴影。

另外,满一直认为陕汽不具备建立大型发动机企业的条件,陕汽是柴蔚所有,不是独立,相当于变相与柴蔚合作。满担心陕汽将来会为竞争对手提供发动机技术,满担心合资公司的前景。

陕汽在合作中要主动,与人合作是排他的,这是陕汽一贯的原则。陕汽和曼在合资条款上分歧严重,于是在发动机项目引进上博弈。这也为陕汽与曼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人与重型卡车的合作

因为陕汽和曼在发动机项目上一直有分歧,其他厂家也虎视眈眈,想和曼合作。

2008年2月,中国重汽与MAN开始了正式谈判的初步接触。但曼开出的合作价格几乎让双方擦肩而过。

问题是曼不愿意做一个纯粹的技术卖家,合作的门槛是曼需要购买中国重汽34%的股权。

这几乎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国重汽的原则是必须持股,曼想持股34%,所以只有15%的流通股。按照港交所的规定,上市公司流通股不能低于25%,所以合作无法进行。

中国重汽与HKEx博弈后,HKEx同意中国重汽在不影响小股东利益的情况下拥有不低于24%的流通股,这在HKEx历史上是一个突破。

2008年9月,中国重汽又找到了满,开始了对满的思想工作,影响了整个国内卡车市场。最终,曼集团同意让步,持有25%的股份。

最终的合作协议包括可转债认购协议、股份购买协议、技术许可协议、股东协议四个部分。其中,最关键的是技术许可合同,即中国重汽收购MAN?TGA车辆技术,MAN D08、D20、D26发动机技术,满足欧III、欧IV、欧V排放标准的技术。

这是一份为期7年的滚动技术合同,在此期间必须提供曼公司的所有技术改进。

这也为中国重汽升级产业链赢得了重要筹码。

2009年,中国重汽与MAN公司开始全面战略合作,MAN以“独家授权”的形式授权中国重汽,由此,MAN技术国产化之路开启。

这一次,中国重汽半路杀出,与曼全面合资,似乎切断了陕西重汽最重要的技术来源。

业内专家说:?“曼其实和中国重型卡车有关。1984年,国内企业收购斯太尔科技时,斯太尔已经被曼收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满座才屡屡爆出与陕汽、老红岩、柴蔚的“丑闻”。不难理解,曼为了在中国寻求进一步发展,与这些有技术合作历史的重卡企业频繁沟通是很正常的。"

据了解,曼与陕汽、老红岩的合作分歧多在发动机项目上。在陕汽“赶超康明斯”、老鸿雁牵手依维柯之后,满的国内目标只有中国重汽。

写在最后

从曼氏近几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热情可以看出,曼氏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和肯定。所以我哥哥有个主意。人类有可能在未来被本地化吗?

随着MAN技术的不断投入,国内的卡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就像我哥开头说的,MAN在国外发布了一款全新的TGX卡车,引起了国内众多媒体和卡友的关注,足以说明国内对MAN的认可。

作为一个基础设施狂热分子,中国对卡车的需求很大。再加上发达的网购和交通行业的需求,足以证明中国市场的巨大。以man在国内这么多年的经验,如果国家在政策上支持的话,特斯拉式的国产MAN出现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MAN卡车真的实现了国产化,那对于国内卡车市场来说真的是一颗重磅炸弹,也会刺激国内各大厂商的发展和积极性。我哥个人很期待MAN的汉化,说不定会有这么一天呢!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